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教师评价研究述评--兼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的迫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教师评价研究的历史脉络,并对教师评价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评析,认为:教师评价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由此也导致教师评价研究的内容多局限于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忽略了高校教师评价的特殊性;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要求,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
赵民 《时代教育》2010,(2):198-199
教师评价在教师的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评价应该同样适应于改革的潮流,探索更加有效、完善且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势在必行。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型的教师评价方式,它的出现将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教师评价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在教师评价的改革中,教师应是自己评价的主体,同时制定适用于不同教师的评价标准;在优化原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教师评价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更适合教师发展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最早兴起于英国、与外控式评价相对应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教师评价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本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肖 《考试周刊》2014,(67):13-14
教师评价对教师的发展及我国教育的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评价的合理性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为使教师评价发挥积极的正面影响,就必须对目前教师评价体系做出改进,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采用适合我国教师情况的评价方式,形成具有公信力的评价主体,达到促进教师积极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谈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国几十年来,在基础教育中所运行的各类教师评价,大多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根据相关人员的经验和现实管理的需要而进行的,其一般做法是:行政部门(含学校)先提出评价标准,然后,学校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收集被评价者的相关信息、资料,及相关质量结果的分析,给教师下一结论。这种评价方式使教师处于被动的评价过程之中,评价目标千人一面,评价结果将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其结果是,头等的教师沾沾自喜,认为这些目标我已优秀,无须再努力,惰也!二等的教师却说:我已达标又何须再努力,随也!三等教师则认为:如此目标实难达标,再…  相似文献   

7.
张莹 《成人教育》2013,(9):38-39
目前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还缺少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手段。源于欧美的培训档案袋评价法与传统评价方式有很大不同,是一种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这种评价方式适用于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在实际应用与操作中应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师及校长在改善学生学习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一观点,美国华盛顿州于2010年发布了旨在通过改善教师教学和校长领导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师及校长评价项目"。该项目评价目的明确且具有发展性、评价标准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框架及方式多元且具有灵活性,值得我们借鉴,但它同时也存在着评价指标繁琐、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及其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早出现于美英两国的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是适应教师专业特点和需求差异而建立的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教师区分监督体系.针对目前我国教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评价目标功利化、评价动力单向化、评价指标狭隘化、评价程序模式化和评价结果神秘化五大问题,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正好为我国教师评价改革提供了模式借鉴,对教师评价主体选择、评价对象厘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方式设计、评价结果利用等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认为当前我国教师评价素养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在评价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都严重欠缺。提出了政策支持、意识提升、理解评价培训、自我及同伴评价等具体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平 《成人教育》2009,29(8):22-23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误区是:评价的目的忽视了发展与促进、评价的主体缺少对等性、评价的标准过分统一化、评价的方法过分强调量化。走出误区的对策是:确立“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理念、遵循科学的教师评价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结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校本课程评价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评价优势,但由于教师长期处于被动评价的角色,造成其评价智慧的埋没。教师的评价智慧是校本课程评价的基石,校本课程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导引教师的评价智慧能促进教师专业和校本课程评价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诸多改革建议,如:改革教师评价观念,确立回归教师专业发展本位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采取多元性的教师评价方式;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提供进修培训和教育研究的多种机会。  相似文献   

14.
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两种不同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对两种教师评价方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一些特征。本文主要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征,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遵循的原则,实施的过程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教师如何更合理地评价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其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改革招生和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念和能力并不理想.最近,北京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不经常说学生的优点,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考试和分数,77.8%的教师认为评价就是学生之间的比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着"评价主客体单一、评价方式传统、评价内容浅显、评价层次较低、评价作用甚微"等问题.因此,教师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往往"学会如何上课",而忽视"学会如何评价",因此,教师课堂评价素养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钟启泉(2004)等认为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教师评价素养内涵的定性分析,从心理、主观角度研究还比较少;崔允漷(2004)等还认为教师应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参照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建云  王卓 《教育科学》2005,21(1):14-16
我国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无法取消的背景下进行的。本文认为在我国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键不是要否与奖惩挂钩而是如何与奖惩挂钩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实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质上是把评价从一种单纯的管理手段提升为一种专业指导,通过评价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予以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以调动教师内在发展需求为前提,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规划、积极获取外部评价信息来不断学习,不断调控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评价关系重大,本文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Perry Township学区的教师评价为案例,探究美国中小教师评价实施办法.结果发现,美国教师评价更加注重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教师表现为内容、以过程性评价为方式,同时兼顾教师的表现性评价和学生的进步与成就.美国的教师评价方法为我国教师评价提供了重要启示:重发展,轻管理;重过程,轻结果;重教师表现,轻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19.
进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师生态度调查,旨在更好地开展反映学生需求和能为教师发展服务的评价活动。调查表明,在评价主体上,师生均倾向于多元化,认同应由被评教师本人参与评价过程;在评价的组织上,师生均认为有必要在学期过程中进行多次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认为适宜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是那些外显的学生可以观察到、内隐的学生可以体验到的内容;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认同以打分加评语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且较适宜单独向被评教师反馈。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评价主体之一。学生评价教师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它是现有评价机制的一种有益补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评价是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直接的、来自学生的、鲜活的反馈信息,聚焦于教师个体的发展,坚持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理念,采用非正式的、定性的评价方法,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应用。实施学生评价教师的策略主要包括作为学校教师评价和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采用师生互评形式拓展、丰富评价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个性化的学生评价教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