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关于蒙古文编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体上回顾和总结了从80年代初以来进行的蒙古文信息处理工作,尤其是蒙文编码的编制工作。阐述了蒙古文字的属性与研究概况,提出了在编制蒙古文编码时必须弄清的概念和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蒙文编码必须满足的四个需求和必须发挥的功能等。论文分析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几种蒙文编码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在编制蒙文编码的某些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的一些分歧与争论,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商榷,提出了豪古文、托忒文、锡伯文、满文的统一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3.
多数学认为,蒙古族于13世纪引进佛教经并对其翻译时即开始吸收一些梵语借词。而根据史料记载,蒙古语中梵语借词的出现要早于13世纪。并且,通过回鹘语进入的梵语借词在其音节结构和写法特征上受到了回鹘的影响,而通过藏语进入的梵语借词的写法与原梵的写法很相近。但是,这一时期的梵语借词在写法上仍未得到规范,一词多种写法的现象很普遍。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4):122-126
古籍文献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进人文学科发展及学术建设的宝贵资源,历来是高校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近年来面对空间局限、保存困难等诸多问题,在藏用之间难以取舍,古籍文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推进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是解决其藏用矛盾并促进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关于语料库的研究发展,将语料库应用于教育和学习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我国蒙古文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蒙古文语料库应用到创建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基于语料的蒙古文生词分析软件为例,阐述了应用现有蒙古文语料库设计蒙古文课程资源的过程,并探讨了应用蒙古文语料库创建课程资源的教学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编写网络爬虫程序,从网上收集了西里尔蒙古文语料库,为后期的基于统计方法的西里尔蒙古文与其他语言机器翻译研究及检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献的建设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地方献的定义、内容、组成结构、特点和收藏地方献的必要性,对如何建设和开发利用地方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面临很大的困难与挑战,重构其文献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载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通过古籍整理与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梳理“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发文类型、作者机构和研究主题,以期总结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古籍保护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古籍收藏环境、防虫防蛀、古籍修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往今来古籍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宋代以来,汉文典籍对蒙古族民俗事象的记载从未间断。截至清末,已形成蔚为可观的文献积累。其体裁囊括了正史、别史、文人别集、游记、诗赋、方志等,可称丰赡;其时空跨度亦应归之绵长,诚为研究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本文在归纳汉籍蒙古族民俗文献突出特点的基础上,阐释了汉籍蒙古族民俗文献的内容,进而论述了它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古游仙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古游仙文学中,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种类型:母亲型、情人型、女乐型和女仙型。母亲型的形象是西王母,她是传说中的太阴之神,兼管死亡与复活;情人型的形象是作为男性游仙者的追求或被追求者而出现的,其原型较为复杂,可能与迎神巫术、春祭仪式及房中术等有关;女乐型形象的出现可能源于娱神乐舞;女仙型形象指的是作为仙界象征符号而出现女性。  相似文献   

15.
呼吁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古代文学研究应在坚守审美本位、纯文学本位、纯学术本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世道人心,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对当下流行的文学思潮、文化思潮做出“回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古代文学研究只有走出象牙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公众,才更有活力。古代文学只有走进当下,才会“复活”起来,才更有价值。古代文学研究者应“定位”为人文知识分子,以学术研究为高尚事业,代表社会良心和公论,将自己的思想识见贡献给时代,实现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前图书馆学”经历了从“图书整理理论”到“藏书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聚书、整书的措施。历次大规模地整理图书,使“图书整理理论”不断充实完善。汉刘向班固、唐朝魏征、宋代郑樵、清代章学诚都对“图书整理理论”作出了贡献。私人藏书和官府藏书的管理、藏书的公开与公共使用理论繁荣了“藏书管理理论”。古代藏书与前图书馆学斑展联系紧密,相依相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蒙古族文学繁荣发展的五大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呈现出万紫千红、花团锦簇的崭新局面。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五大亮丽景观:1.中长篇小说喜获丰收;2.一批作家全集、文集和丛书、套书、精品大全出版;3.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中青年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4.一大批引人注目的女作家队伍形成;5.文学理论评论崛起。  相似文献   

18.
数字图书馆利用高科技为古籍文化解决了传播不易的问题,即古籍数字化。通过介绍数字化古籍的影像处理、全文资料库建置、机读编目制作、索引编制及网络古籍资源检索等方式,分析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影像标准化、古籍应用系统、古籍合作编目、Metadata及网络古籍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问题,阐明了古籍数字化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在所见的古代诗文墨迹,人们基本将其当作书法艺术看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古代文人无论是记言记事,还是作诗作文,其书写的墨迹原本是应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借助文字予以彰显。从作者书写的动机和书写之后形成墨迹的功能来看,这些墨迹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其次古人将字写得好看些;再次由于印刷技术和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出现,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它最初的文本——书写墨迹,则被当作另一种审美形式——视觉艺术了。因此,当代所谓书法艺术,自作诗文甚少,人们欣赏书法作品,亦基本不读文字而只看墨迹是否"好看"。如此以来,书法的文化性、文学性日渐式微,其形式美感日益流行,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古代西域各族人民在化上对祖国的贡献很大,特别是在佛教的传入和音乐的贡献上。西域学由三部分构成,即各族人民用自己母语创作的作品,或他们到中原以后用汉语创作的作品,以及内地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到西域后创作的描绘边疆各族人民生活以及山川风貌的作品。今后我们应加强对此的研究,这有利于雏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