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邕剧是流行于广西南宁一带的皮黄戏曲剧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棚官话”是邕剧演出时使用的一种艺术化的舞台语言,具有独特性、夸张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文章从剧本、音像材料和实地调查中整理出4600多字,列成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邕剧,是南宁最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戏曲剧种之一。邕剧作为西南地区汉壮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皮黄剧种,大量经典剧目都必须由女性角色(即旦行)担纲或参与表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揭示邕剧旦行的重要地位,分析邕剧旦行表演艺术的全能性、技巧性和多面性,尤其是当家旦散发旦的艺术特色,为邕剧旦行表演艺术的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邕剧“提纲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代邕剧创作积累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类型、不同篇幅、不同风格的剧目,其中有大量"随机应变‘发海水’的戏",即"提纲戏"。通过对经典剧目《芦花河》的实例分析,指出邕剧"提纲戏"虽有缺乏严谨构思等明显的局限性,但也能够磨练编剧的统摄能力,演员的应变能力、表演能力、默契合作能力,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经验,是历代艺人的智慧结晶。对邕剧"提纲戏"进行发掘研究,可以为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邕剧《回笼鸽》讲述唐朝时期,贫寒出身的薛平贵与相府三小姐王宝钏分别十八年后夫妻重聚的故事。《回笼鸽》在京剧《王宝钏》的情节、意象上做了改编,融入了很多邕地的社会文化特色,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更为饱满,语言上大量运用桂西南官话的俗语、谚语、谐音,充分展现邕州地区的社会风情,使剧本更为世俗化,使剧目更符合邕州地区观众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5.
湘西阳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曲调及演唱声腔独具特色,就湘西阳戏的传承、音乐特征、表演特征及现状与发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揭示出湘西阳戏这种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以天津地区的民歌收集为研究个案展开.天津民歌因历史上长期与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显具有南北交融的特色.在当前强调提高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让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7.
淮海戏是流传于苏北淮海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传统的淮海戏在传承与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会对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造成较大的阻碍.本文首先对淮海戏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阐述了淮海戏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并分析了其发展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最...  相似文献   

8.
蒲剧在灵宝的俗名叫“乱弹”,清朝中期由山西流入灵宝。它最鲜明的特点是火爆奔放,刚健大方,舒展明快,含蓄细腻,注重做工,擅于用特技表现人物,有不少难度较高、观赏性极强的表演技巧,仅特技绝活就有三十余种,其帽翘功、翎子功、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彩功等表演特技在全国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9.
鹿野苑,即今天印度的萨尔那特,是佛教、印度教与耆那教的著名圣地,也是佛教典籍所谓"初转法轮"之地,以佛陀在此第一次讲法著称。截至目前,鹿野苑遗址总共进行了大小九次发掘,最主要的两次发掘均集中在20世纪初期。本文以出土的佛教遗址和文物为主线,对鹿野苑遗址从其地理位置、发掘过程、文物综述等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鹿野苑在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何艺术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和氛围。千百年来盛开不衰的戏剧之花,在中华五千年传承的人文积淀的土壤上,越发艳丽无比。戏剧的角色作为个体元素,丰满了艺术再现的辉煌。在黄梅戏艺术发展道路上,老旦唱腔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歌唱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时间和空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是靠"口耳相传"流传的,因此,这些流传至今的音乐,都具有相当原生态的特点,当我们在聆听这些民族音乐的时候,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有旋律的特殊感、语言的地域感,更有民族的特性感。  相似文献   

12.
新化山歌作为梅山文化中音乐中的一支,它的繁衍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历史情况、生存环境、民生状态,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就新化山歌论述这一区域的地域特色,历史渊源、品种、艺术特色及其在梅山文化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婷 《华章》2011,(16)
岳阳巴陵戏历经近400年的发展积淀,向人们展示出别具一格而又多样化的艺术特征,给人高度的艺术美感,这些特征正是它能够在众多地方音乐中独放异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四平戏,源于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四平腔形成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曾经流行大半个中国,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末时期,分三路传入福建,一路传入闽东的屏南、宁德等地;一路传入闽北的政和等地;一路传入闽南漳属广大地区。屏南四平戏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四平戏的许多特征,被戏曲界称为“中国四平戏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苍溪灯戏是源于苍溪,流行在川北、陕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与傩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历了子子灯、架架灯、传统灯戏与新编灯戏并存三个发展时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苍溪灯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寄寓了老百姓的意志与愿望,凸现着苍溪平民百姓特有的性格与情感。苍溪灯戏诙谐风趣、妙趣横生,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庄浪县的地摊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融合音乐、舞蹈与说唱艺术于一身,表演动感十足,有极强的观赏性。无论从音乐、文学还是其社会意义各个角度来看,都是难得的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样宝贵的遗珍却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演员少、观众少、演出范围狭窄等尴尬局面。文章试图通过展现庄浪地摊戏的表演风格及其艺术传承,为当地的民俗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提供真实材料,以期能够将这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精粹广播于众。  相似文献   

17.
客家民间舞蹈是客家民系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形式,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神韵,又融合了闽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呈现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风格质朴的特点。基于此,主要从地域文化角度阐述了闽西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并对其传承困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闽西客家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京剧表演的综合美、格式美、程式美和流派美等美学特点,为活跃的民族艺术实践提供正确的审美向导,有力地推动民族艺术实践。为此,对中国古典声乐京剧艺术的发掘与开拓,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总体的美学观照与全方位的系统梳理与概括,有助于体察中国声乐美学的理论传统与特色,从而为确立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或学派,探究和奠定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夏县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汉族传统民俗舞蹈,本文将从夏县抬阁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对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包涵的舞蹈特征进行浅析,并探析夏县抬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彤 《华章》2013,(12)
中国国产电视剧和华语电影的年产量近几年高歌猛进,电视导演作为电视剧的灵魂人物对一部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来发掘导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独特的定位.此外,针对电视剧导演和电影导演在对作品不同的艺术处理方式上的研究,做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