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和谐的建筑观、人力资源管理观、图书馆读者观、文献资源建设观以及现代化的读者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图书馆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图书馆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管理制度、读者服务和馆员素质要求四方面提出在生态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的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爽 《大众科技》2013,(7):188-190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被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典巨著中生态观的回顾,介绍了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融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矿产地质工作与多目标地质工作,统筹传统资源与非常规资源,统筹陆地与海洋,统筹国内与国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5.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吴立志 《现代情报》2004,24(2):88-89,92
本文探讨了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目的:留住读者、稳定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图书馆进行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对馆员,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积极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目的:以人为本,留住人才,人尽其才。对读者,建筑设计和设施考虑读者需求,文献资源建设考虑读者需求,借阅服务考虑读者需求,目的,以人为本。想方设法留住读者,留住图书馆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态文明的理念,从功能设置角度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以导向功能为重点,兼顾消费功能、消遣功能、创造需求功能,寻求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及对策,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各种合理需求,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冬梅 《今日科苑》2007,(24):223-22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是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因此,对于了解自然环境的现状,正视目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促进二者共生共容,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黄洪基 《情报探索》2014,(10):87-89
运用庄子"天和""人和""心和"的和谐观,从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馆员和读者健康心态形成3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进行探讨,旨在从中获得进一步改进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启示。指出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庄子和谐观指导图书馆服务工作,以健康心态对待读者,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为读者着想,不断满足读者的各种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毅红 《科教文汇》2011,(5):182-183
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问题普遍存在,对图书馆规范管理和资源利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有素质教育中存在的漏洞。为避免座位资源的浪费,营造文明和谐的阅读环境,需要对读者的素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有高水平的图书管理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高校发展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是传递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建立文明、和谐学校的重要场地。作为展现大学的窗口之一,图书馆要以人为本,树立以服务读者为主的观念,在服务和管理上要千方百计做到精细、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状况不容乐观,这既涉及到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更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关.要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探索中国特色发展生态文明之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一经济发展范式,注重继承和弘扬我国天人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核,整合各类生态观,建立新的科学生态观,以提高人类的生态自觉.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图书馆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丽霞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54-156
构建和谐图书馆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与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谐图书馆是图书馆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统一,内部和谐起决定作用。和谐图书馆的特征包括以人性为理念、以制度为准绳、以读者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服务为目的。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内容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可以从建设和谐团队、建立和谐制度、营造和谐馆风、打造和谐环境等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本期专题笔谈探讨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当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战略、政策与思想观念与生态文明观的冲突与矛盾;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等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3,(21):38-3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文章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土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了生态保护修复中全要素链条管理、跨区域协作、目标格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观、整体观、协同观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彭凌云  邓小昭 《现代情报》2010,30(3):92-94,99
高校图书馆在生态学思想指导下进行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自身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始终遵循多样化、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原则,为馆员队伍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级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它的本质内涵是人水和谐共生,其伦理特征包含了水的内在价值性、水的合理利用性和水的精神隐喻性。在考察江阴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科技需求。通过江阴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逻辑过程,提出了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赖群 《情报探索》2012,(12):77-79
从满足读者需求和立足本馆实际的角度,阐述高职院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资源建设的定位;并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从确定主题、资源的组织、筛选和管理、读者培训方面,探讨高职院图书馆专题数据库资源建设与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建设和谐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读者创造一个和谐、和睦、温馨的读书环境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体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谢晖 《科技管理研究》2023,(11):246-247
<正>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作为生产关系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可以说土地资源管理质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原本土地利用粗放和浪费造成的各种资源社会矛盾亦逐步暴露,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这两方面的情况意味着,我们要客观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形势,探索土地资源综合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生态国土建设研究与实践》一书对该主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之为研究基础,我们梳理了当前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与困境,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探索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现实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