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适者生存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今时代,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教育学意义也凸显出来了。一、对"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其所有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此处的"我思"主要是怀疑性地思考,对除了自己思想之外的一切事物存在的怀疑,因为我们唯一可  相似文献   

2.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奠基石,在近代哲学史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所以增加对其的理解和把握对理解西方近代哲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怀疑之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用具有怀疑精神和逻辑精神的理性主义方法追寻自由和人生的归宿,导入现实制度和信仰层面的建构。庄周梦蝶用感性的方式对生命之真进行了深刻反省,超度生死,将人的自由导引到道德修为、天人合一的精神畅游境界。庄周之"梦"与笛卡尔之"思"的桥建会通,将中西哲学的感性与理性的血脉交织贯通起来,成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丰硕之果,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域和慧思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感觉无法判断事件的本质,表面的直观反映具有欺骗性,由此笛卡尔提出一种普遍怀疑论,认为一切皆可怀疑,而怀疑本身并不是他的目的,而是通过怀疑去寻找一种无法怀疑的东西,笛卡尔认为无法怀疑的是作为思想主体的“我”。在微信中多元的分享世界中,作为主体的人,想要去寻找一种自我的存在感,便要去寻找一种工具,微信后的时代,人们用发微信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微信工具的所在,给现代人一个便捷的渠道去肯定自己,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证明自我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存在证明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我思” ;他是用“直观自明的原则”把“我思”与存在直接同一 ,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我思”还是一种通过怀疑来剔除怀疑的抽象方法。笛卡系摸索形而上学得出第一原理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 ,有很强烈的科学倾向。但是他的体系是建立在那些断定“自我”和上帝存在的命题之上 ,显示出其理论的最大缺陷  相似文献   

6.
我思故我在     
这句话在今天已经被套用得很泛滥,什么“我庸故我在”“我邪故我在”“我K故我在”……应有尽有。可是你真的明白这句话原来的意思吗?说这话的是笛卡尔,17世纪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在他那个时代,流行着怀疑论的学说,一些哲学家认为,人的感觉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比如,“粪便”这种东西,人们通常认为它是“恶臭的、不能吃的东西”,但是对于苍蝇来说,它却是“美味的食物”。人怎么能凭触觉、味觉、嗅觉这些感官来断定一个事物的本质呢?又比如,一个人跟自己的女儿结婚,波斯人会觉得这是十分自然的事,而希腊人却认为这是极不合法的。人怎么能…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是基于他对思想的“确然性”理想的追求而提出的,因此,其中之“在”,并非指“有”,而是指“真”,即“确然性”。他力图解决“什么是确然的”和“如何确然”的问题。但是,他的“确然性”追求却存在着将哲学的“确然性”与科学的“确然性”简单等同的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的历史性的转折,他使"我"即自我意识登上了至上的巅峰,引发了众多的争议和探讨。文章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试图提出对其横向式的解读以及以后来哲学观点新的语境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二十世纪语言学的转向,拉康在其背景下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与思考。以笛卡尔确定主体性的“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拉康的“我不在我思之处”将其进一步深化,“我不在”之“我”与“我思之处”之“我”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实在界与想象界的映象,也是思考主体与真实主体、言中主体与发言主体、真实之我与伪装之我的直接显现。拉康将不同语境下的我进行区分,是一次打破传统的突破,而这一突破也正是他这一思想提出具有价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教故我在     
张忠维 《广东教育》2002,(10):51-51
杨澜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我问故我在》。看了这个有点稀奇并带些高深莫测味道的题目,心里顿生一“邪念”:管它四七二十八,赶一回时髦再说———于是乎有了本题:我教故我在。事实上,杨澜的“我问故我在”最多算是二版,我的“我教故我在”至多只能算是三版。此类陈述皆出于洋鼻子笛卡尔的著名哲学命题,即“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596~1650),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否认教会的权威,认为应该用知识、理性来代替盲目的信仰;他主张怀疑,认为怀疑是论断的一种手段、方法,通过它可以避免一切偏执的和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1.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方程是解决一切代数问题的万能解法。"这虽是数学家的一种理想,但却折射出方程作为代数方法无法撼动的地位。可这对刚刚接触方程的五年级学生来说,用方程解实际问题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本期主角:勒内·笛卡尔神奇咒语:我思故我在。行动故事:1.喜欢思考笛卡尔1596年出生于法国,父亲是地方法院的法官。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八岁时,他进入教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由于身体孱弱,老师特许他可以不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父亲称他为“小哲学家”。2.迷上数学笛卡尔在大学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家庭的职业传统,决心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学习“世界这本大书”。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有一次,他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  相似文献   

13.
“还我诗魂!”是当前一部分中学生对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唯理性解读现象的变相质疑[1]。“自我”“也是受动的”。“受动性”是费尔巴哈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提出的哲学概念,它标志着对滥觞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西方近代古典唯理性哲学的“去弊”,标志着西方现代感性哲学的发轫。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笛卡尔以他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为基础,创立了一个心物平行的二元论的哲学体系,成为欧州哲学史上一个别具一格又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派别。笛卡尔这一命题中所说的“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而不是物质实体。正确理解“找”的内涵,是理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以至于整个笛卡尔哲学的关  相似文献   

15.
理性的沉思——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近代哲学家最关注的中心问题。笛卡尔用怀疑的方法来解决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同历史上的怀疑论不同,他的怀疑是方法的怀疑,其目的是通过纯粹理智的思考、直观的认识和逻辑的论证找到真理,来获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把握和对人的本质真正理解,彻底改造旧哲学,建立起能够解释世界的新知识体系。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理性的沉思,他的理性沉思结论:一是提出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地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而表现为二元论;一是指出人的理性在人认识事物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从而确定了理性的地位,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理性时代”开始于文艺复兴对理性的倡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挣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则和命题,在其思想中和整个哲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这一命题所包含的“我”、“思”、“我在”、“故”等词分别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和解析,并从整体上对这一命题就行了相应的把握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其理论有一些缺陷,但其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岱宗学刊》2000,(1):70-73
“理性时代”开始于艺复兴对理性的介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掐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我思故我在     
记得在一次中学的课堂上,有位老师说,唯心主义者把精神放在第一位,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代表。你思,你存在;你不思,难道你就不存在吗?接着,老师抬头指了指教室天花板上的一盏吊灯说,不管你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把柏拉图哲学界定为“客观唯心论”,但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等著作中明确指出心灵、意识不仅以感官为工具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还以它自身为工具思考实在本身,以及那些适用于一切事物的范畴。柏拉图对理性意识的决定性作用的强调为以笛卡尔、康德等人所代表的近代哲学把心灵或意识作为整个世界的最后根据的理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