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说这类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学形式,如果千篇一律地按照小说"三要素"进行教学,会贻害无穷。我们可以通过"虚构和叙述"来解构小说,虚构让其成为小说,叙述又体现着作者生活经验;虚构与叙述,充满了张力,让小说既摆脱了无趣的平庸,又拥有了美丽的真实。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呢?毕飞宇认为,"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2.
这天,阿拉布丁满脸“困难”地来到无名书屋,正好文文、芊芊也在。原来老师让他们写“快速作文”,布丁没有写出来。同学笑话他是乌龟布丁、蜗牛布丁!“老拳师,我……我想……跟你学‘快速作文’的秘诀!”布丁闷闷不乐地说。“快速捉蚊?这可是上乘的功夫啊!快速捉蚊的秘诀嘛,就是‘三到’。”老拳师一听有人想跟他学功夫就乐,就像明星被人请去做广告。“‘三倒’?是不是倒立、倒退、倒打一耙?”老拳师的孙子文文一副懂得很多的样子。“这和作文有什么关系嘛?”布丁不懂就问。“怎么没关系呢?你想,蚊子那么小,飞起来快,在空中…  相似文献   

3.
在教授《童趣》一文时,有位同学在译文中用了“一头”这个数量词来限制癞蛤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性急的同学已来不及举手就急吼吼地嚷道:“是‘只’。”我刚想纠正,但转念一想,不妨倾听一下他的看法,就问道:“用‘头’有什么道理吗?”这位同学涨红着脸辩解道:“人家作者神游其中,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癞蛤蟆被看作拔山倒树的庞然大物,既然是庞然大物难道用‘头’有什么不对吗?”一席话说得我哑口无言,冷场片刻,随即我带头鼓起掌来,并且对大家说道:“这位同学的发言有理有据,用‘一头’这个数量词完全符合此情此景,让我们为他的探究创新精…  相似文献   

4.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5.
师:“我们班要评选出一名‘优秀星’。你看,张祺同学得了37颗五角星,王芳同学得了34颗五角星,他们俩谁得的五角星多,谁就可以评为‘优秀星’。这可把我难住了,我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能帮帮我吗?”  相似文献   

6.
我班有一小子,姓锅名巴。他经常想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来整我,弄得我好没面子。我苦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想出了“致命三连击”来反击。一“锅巴,你不是说自己聪明过人吗?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呀!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的。”“既然如此,我问你,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锅巴想了许久,答了个“不知道”。我眉开眼笑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看你可怜,告诉你吧,是猪。”锅巴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他却一脸茫然:“笑什么笑,这叫不懂就问。”“猪最爱问‘为什么’!”不知哪位同学叫道。锅巴…  相似文献   

7.
“胡说”一词是我们生活里的常用语。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红楼梦》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贾母笑道:‘可又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现代汉语词典》中“胡说”有两个义项:(1)作动词,瞎说;(2)作名词,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与之相类似的词还有:胡话、胡言、胡乱、胡扯、胡吹、胡搞、胡来、胡诌、胡闹、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思乱想、胡作非为等。这里的“胡”作副词,表示随意乱来。  相似文献   

8.
苇笛 《生活教育》2014,(7):111-112
“妈妈,为什么胡铁花又叫‘花蝴蝶’?”“因为胡铁花的外号就是‘花蝴蝶’。”“妈妈,‘傲罗’是什么?”“‘傲罗’是魔法部的高级卫士。”“妈妈,你知道‘幻影移形’和‘幻影显形’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告诉你吧,妈妈,‘幻影移形’是出发时的口令,‘幻影显形’是到达时的口令。”……  相似文献   

9.
在教授《童趣》一时,有位同学在译中用了“一头”这个数量词来限制癞蛤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性急的同学已来不及举手就急吼吼地嚷道:“是‘只’。”我刚想纠正,但转念一想,不妨倾听一下他的看法,就问道:“用‘头’有什么道理吗?”这位同学涨红着脸辩解道:“人家作神游其中.以丛草为  相似文献   

10.
【案例】 某日课前小演讲,小A同学激动地拿着U盘来问我:“老师,今天我的演讲需要用投影仪,可以吗?”我应允。一切就绪,“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啼笑皆非的答卷》,请看大屏幕——1.左忠毅公叫什么名字?答:左冷禅。2.鸡的消化类型是什么型?答:鸡型。3.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答:‘黑的,硬的”’……小A展示了...  相似文献   

11.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12.
有位学生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卖炭翁’中的‘翁’字是什么意思?”“老头呀。”古代人称多大年纪为‘翁’?”“六十岁以上吧。”“六十岁以上男子只能称‘翁’吗?”“不,还有‘叟’,‘父(甫)’,‘花甲’,‘古稀’,等等。”“不能称‘公’吗?”“不能,‘公’是对中年男子的敬称。青少年男子一般敬称为‘郎’,老年男子一般敬称为‘翁’。”  相似文献   

13.
“咳!注意!注意!新的征文活动开始啦!“这次的征文可有点特别哟,因为它的要求呢,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因为既不要求字数,也不要求写法,甚至连内容的真实性都不要求。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写真事;也可以一半真实,一半虚构;还可以完全虚构,就是说你完全可以自己编一个故事出来!“当然,你的这个故事必须合乎逻辑、经得住推敲,就是说,它得像‘真的’一样!毕竟,大家都是IQ指数很高的人呀!哈哈哈……”“暂停,暂停,你说了半天,到底征文题目是什么呀?”“啊,抱歉!现在就说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是这次征文的惟一要求,要写你们班…  相似文献   

14.
当学生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和第二次擦燃火柴这两节时,我问道:“你们读完这两段,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张云清同学大声说:“我有问题。老师,东西掉下来可以说‘落’,课文里说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亮光不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落’?”  相似文献   

15.
下课铃一响,便见弟兄们个个手持衣帽,跃出了“战壕”,向学校门前的书店冲去。我拼上了小命挤进书店时,竟发现满屋子都是“嗡嗡”的嘈杂声。看来我的“初恋情人”定是要落入他人之手了。灵机一动,冒出个想法来:“喂,外边有人丢了车子,快出来看看呀。”我向书店里大喊。嘿,这招还真管用,书店里的同学如洪水一般涌了出来,我瞅准了空隙反插进去,赶紧向服务员问道:“我的‘初恋情人’来了吗?”“你……你……你的初恋情人?”服务员一下子给闷住了。“对,我的‘初恋情人’———《新作文》嘛,昨天你不是说今天就会来的吗?”—“…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心急火燎’?‘热锅上的蚂蚁’是个啥滋味?此时此刻,我们这些没签约的大四的学生体会得最深!”一位毕业生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未签约同学的心声。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尴尬的困境?作为从事就业工作多年的“旁观者”,想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提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未签约的同学“指点迷津”。 首先,不要乱了阵脚。几个月的求职奔波,至今工作没个着落,心中的烦躁和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味任着性子去气急败坏或心灰意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铸成大错。在这关键时刻,最要紧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镇静的心态。如果自己首先乱了阵…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受感触的游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盲人和拐杖”这五个大字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问号”:这是个什么游戏?好玩吗?“同学们,我们今天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盲人和拐杖’。首先,我要给你们分派角色,左边的同学做‘盲人’,右边的同学是‘拐杖’。游戏规则很简单,做‘拐杖’的同学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肢体语言帮助暂时失明的‘盲人’。”游戏开始了,我被分到了“拐杖”这边。充当盲人的同学被蒙上眼睛,他们都开始叫苦连天。我们几个走到他们面前,各自找到自己的“盲人”,扶着他们走出教室。看着伙伴一…  相似文献   

18.
你爱学校吗?我们很爱!我们三(1)班开展“争做‘十爱好学生’活动”,成立了环保小分队、爱师长小分队……我参加的“护校小分队”,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一些同学改正不良行为,比如:见到有同学乱吃乱扔,我们就说:“同学,不能在学校吃零食,也不能乱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斯霞为了让学生理解《我们爱老师》一课中“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这个比喻句,作了如下的精心设计:“对这一句如果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我们小朋友怎么成了花朵了呢?’那就最好。要是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就得启发:‘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为什么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呢?’(幻灯片映出一张张笑容可掬的小脸)‘看,这些小朋友可爱吗?好像什么一样?’(生答)‘对呀,花朵美丽可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如果”这个词,便好奇地问老师:“‘如果’是什么果子,好吃吗?”老师笑笑,摸着我的头:“‘如果’不好吃,生活中不应该有‘如果’,你要好好把握!”似懂非懂的我点点头,又跳到一旁啃好吃的苹果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