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我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无独有偶,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没有一生的心血,哪来瞬间的精彩。”这就印证了常传在教师口中的一句话“好课多磨”。没有家常课的千锤百炼,就没有公开课的闲庭信步。在研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困顿与彷徨,也有收获与喜悦;我们累着、思考着,亦快乐着。  相似文献   

2.
提起苏东坡,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黄州赤壁;提到黄州赤壁,人们也会自然联想到苏东坡。由于苏东坡与黄州赤壁之间的关系难以分割,以至于清康熙末年的黄州知府郭朝祚一改千百年来人们惯称的黄州赤壁为“东坡赤壁”;而清人汪煦则盖棺定论:“不是当年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沉影响为基本依据,阐释了苏轼关于“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形而上“功业观”的实际内涵,重点论述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困顿中建立“平生功业”的成功范式。这个范式的本质特征蕴涵两个积极的层面;一是“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是苏轼建立“功业”的精神支撑点;二是主动地接近黄州人,适时地转移其生活方式,在与黄州人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实现其“平生功业”。同时向读者展示了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东坡居士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精神史上,鲁迅作为一位对国家民族命运及自身命运有着深刻自觉的“孤独者”,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精神典范对后世产生永久影响,关键在于其迥异于传统文人与当代文人的精神特质。他的觉醒与冷眼、反抗与战斗、孤独与彷徨都构成了其独特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谪居黄州,并非因什么“鸟台诗罪”,而是神宗袒护,将东坡编管在黄州的。黄州自古属于“穷乡僻壤”、“楚头吴尾”、“下等州”。黄州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环境,是流放文武官员的世袭之地。东坡之所以能写出赤壁两赋一词,与他黄州的贬谪生涯和他构建的贬谪文化机体紧密相关。东坡频频登临赤壁,面对江南武昌西山吴王行宫,联想三国赤壁之战,权把黄州赤壁当作盖世英才鏖兵的周郎赤壁,向往英雄事业,写诗作文,“发抒牢骚,假曹周以寓意”。逆境出人才,愤怒出诗人。贬臣东坡成为英雄,流放地黄州成为名邦。古今中外文人,把对周郎赤壁战事,对东坡人生感悟,都倾注在黄州赤壁及其二赋一词上,使得黄州、赤壁、东坡、二赋一词,既是民族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6.
梅大圣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1):44-49,55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沉影响为基本依据,阐释了苏式关于“问汝平生功显,黄州、惠州、儋州”的形而上“功业观”的实际内涵,重点论述了苏轼在黄州期问的困顿中建立“平生功业”的成功范式。这个范式的本质特征蕴涵两个积极的层面:一是“非逃世之事,而避世之机”是苏辛点建立“功业”的精神支撑点;二是主劝地接近黄州人,适时地转移其生活方式,在与黄州人休戚与共的亲密关束中实现其“平生功业”。同时向读者展示了至夸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东坡居士形象。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试,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9.
最早出现于《战国策》的“文士”一词本意为“辩士”,即长于言辞巧辩之士;而到了西汉,其涵义发生第一次质的转变,与“笔”联系起来,其意已指擅长书面文字表达者;东汉时期,“文士”又与“仕”相关,多指在政府机构供职的文职人员;三国以降,“文士”较为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典籍,其意渐偏重于指称以文学才能为统治者服务的文学侍从。“文士”一词的出现及涵义的变换也正是古代侍从文人这一社会阶层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壮大历史过程的印证。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五四的落潮,困倦、彷徨成为时代的普遍精神征候,理想破灭之后的一代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批文人逐渐离开了主流文学阵营,表现出逃离意识形态的“出世”姿态,在文学上向隐逸文学传统靠拢,给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染上了浓郁的隐逸色彩。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原名苏轼,那为什么又叫“苏东坡”呢?故事是这样的: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苏轼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被王安石以“用诗文谤讪新政”的罪名抓进乌台审问,世称“乌台诗案”。多亏宋朝开国皇帝规定,宋朝不许杀文人,才得以免死。但死罪免除了,罪还是要治的,于是,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负责统领黄州这个地方的军队)。到黄州后,苏轼住在黄州城外一个叫东坡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又很清静,苏轼很喜欢这个地方,于是,苏轼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人历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居于“文化”一隅,却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乌台诗案”,贬黄州,谪海南,面对人生中一连串的变故,面对无耻小人的诬陷,东坡居士泰然处之,依旧淋漓尽致地展示着  相似文献   

13.
清朝光绪癸卯(1903)年,在黄州府的院试,发生了学政蒋式芬指使场官打死广济县考生饶汉莞,引起八届生员包围贡院的事件。其中,黄安董用威(必武)、麻城屈子厚、蕲州程柳塘、广济郭治平等反封建的先觉者率先发难;黄州贡院的“龙门”受到怒潮的冲击;省、府、县三级考官被围困在考棚之中;行将就木的清廷十分震惊。此一事件在什么背景下因何发生,其经过情形怎样?现略述其要:那个时代,文弱的书生敢在戒备森严的贡院周围摩拳擦掌,出唾怒骂朝廷命官,背景这有两方面的社会背景。其一,受天下大气候的影响。是时,鸦片战争已打破清王朝…  相似文献   

14.
试论《呐喊》、《彷徨》的文化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呐喊》、《彷徨》在文学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文本,代表着新文化的“反传统”特征,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两本小说集的实际。《呐喊》、《彷徨》既表现了新文化的价值立场,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错综纠缠,体现了鲁迅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构成了《呐喊》、《彷徨》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翻开唐诗宋词 ,吟咏月亮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古代文人为何钟情于这一物象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用月色渲染气氛 ,表达贬谪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古代为官清政廉洁、敢于直谏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正直文人 ,往往逃脱不掉被贬官流放的命运。因而古诗中这类题材的作品数量就很可观。而月亮这一审美物象 ,便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抒发他们人生无常的感慨。如苏轼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这首词写于他被贬黄州之时 ,是一首咏物词 ,咏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词的开头 ,便用…  相似文献   

16.
每读《呐喊》《彷徨》,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鲁迅在两部小说中的情感恰如书名所示——《呐喊》中多的是激奋,是难以按捺的内心冲动,外部的沉郁掩饰不住内在情感“如地火一般奔突”;而在《彷徨》中多的是冷静凝重,作自身似乎已退居极次要的位置,客观冷静再现的特征日益明显。换言之,《呐喊》如青年的狂歌与哀哭,《彷徨》则如中年的冷峻与沉思。  相似文献   

17.
《雪堂记》中围绕“散人之道”和“藩外之游”的主客论难,不仅表明了苏轼黄州贬谪时期对道家思想的选择性接受,而且体现了他“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黄州之贬,使苏轼在面临人生失意的生存逆境,经历“适”与“不适”的痛苦熬炼之后,最终找到了“适意”的生活方式与人生乐趣,确立了与“旧我”不同的生活方向与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从“失意”到“适意”的艰难抉择与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是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但文章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看似稀疏平常,又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实在是一处生花妙笔。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9.
“零余者”形象的世纪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20世纪学史上,“零余”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学现象。世纪之初,受西方世纪末情绪影响以及现实环境所致,出现了一系列“零余”形象;30、40年代学中,主要有团居旧家庭中的“生命空壳”、大革命退潮后的幻灭及民族压迫与斗争中的彷徨三类形象;80年代中后期一群都市“顽主”表现了中国转型期整个社会无所适从的焦灼心态。人知识分子价值观破灭,苦闷彷徨;世纪之末,新生代在物的世界中感受到零余处境,产生了欲望的焦虑,和世纪之初的“零余”在“生的苦闷”和“性的苦闷”上都有着不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放下     
一辆破旧的马车搭着苏轼赶赴黄州的路上。“咯吱”,车停了,苏轼缓步走下台阶。台阶后那个素壁残瓦的小公堂替换下鎏金的圣殿,成为他工作的地方,他不必每日升朝跪拜在天子脚下,但他的夙愿也随着那声“贬黄州”灰飞烟灭了。苏轼颤抖着身子上了公堂,他的目光紧锁空白的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