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施耐庵是怎么写出这部书来的。事情是这样的,早在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前,民间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水浒英雄的传说和评书,  相似文献   

2.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表现了市民阶层尚侠义、重功利的思想倾向和世俗化的审美趣味。宋元以来兴起的“说话”艺术是《水浒传》题材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水浒”故事渗透了很多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使它带上一定的市民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北宋徽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浒,念hǔ,水边.以“水浒”为名,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八百里水泊梁山,书中的主人公,就在梁山泊周边展开他们轰轰烈烈的斗争.这部正面描写农民起义斗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自明代中叶以来,屡经封建文人增删,有各种繁简不同的本子(如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七十回本),思想内容也比较复杂.但瑕不掩瑜.《水浒》仍被尊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青少年学生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水浒》是不可不读的.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著名古典小说。北宋徽宗宣德(1119——1125)年间,我国北方爆发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虽遭镇压而失败,但英雄们的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勾栏瓦舍陆续出现了水浒题材的话本和戏曲。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中已记有梁山三十六名好汉的故事,记叙虽简单,但已具《水浒传》故事的雏型。到元代,水浒故事中的起义英雄逐渐发展成一百单八将。元未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民间说唱的水浒故事和水浒杂剧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水浒传》这部巨著。后又经历代不断增删、润色,遂敷演成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回、一百十五回等不同版本。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目的,对《水浒传》进行了删、  相似文献   

7.
阅读《水浒传》,写了几则札记,现整理如下,就教于专家和读者。为什么取名“水浒传”南宋时期,水浒故事开始流行,骚人墨客、书会才人,以及勾栏瓦舍的卖艺者,各写各的,各说各的。那时,还没有《水浒传》这个名字,只有以人物的姓氏或绰号命名的单篇故事.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里,便载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等篇目.在《宣和遗事》里,《水浒传》的一些主要故事情节虽然已经出现了,但也没有一个总的题目。这大概就是鲁迅所说的“小本《水浒》故事”流行时期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早期的水浒故事,如《宋江三十六赞》及《大宋宣和遗事》中,阮小二(阮进)的绰号是“短命二郎”,而阮小五(阮通)的绰号是“立地太岁”;到了今本《水浒传》,二人绰号被调换。之所以出现这种调换,是因为随着水浒故事在民间的流传,阮氏三雄的关系逐渐密切,小二、小五、小七等名字脱落了原来的排行信息,阮氏三雄成了亲兄弟,阮小五被径直当作了排行第二的“短命二郎”。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音》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六种,如《李适负荆》等。  相似文献   

10.
《水浒》所描写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北宋末年,作为文艺形式的水浒故事从南宋(公元1127—1279年)就开始在社会上流传了。但做为一部小说的基本形成却是在明代初年,今天我们所见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和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则是出现于明代中后期的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万历(公元1573—1620年)年间。这中间经过了三百多年的流传和发展演变过程。列宁说:“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这里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北宋末年和元末明初的历史状况,看一看这部小说是怎样地反映历史事件,以及为什么在明代会出现这么一部小说,它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政治理想,为什么样的政治路线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者们一再揭示杭州与水浒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杭州是孕育水浒传最重要的地方。在当前众多研究中,对杭州本土的水浒故事的发展演绎研究整理十分不足。早期的水浒,在杭州是以评话的形式流传的。现今从可见的《杭州评话·宋江》中可以看到评话对今本《水浒传》的影响。评话本《宋江》和今本《水浒传》里的故事有同也有不同,显示了《水浒传》和水浒评话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杭州评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2.
《水浒》这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小说,经过传说故事和话本阶段,到明初始成书。明嘉靖时高儒著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是关于长篇小说《水浒》版本最早的记载。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时《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可是只残存第十一卷(五十一回至五十  相似文献   

13.
论《水浒传》的狂欢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所写的是一群强盗的故事,把《水浒传》故事的意义合理化显然很徒劳。《水浒》的叙事和接受心理可以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进行阐释。《水浒传》中有一些粗俗、荒唐的场面,很多人物行为极为疯狂,充满暴力。作者创造了梁山泊这样一个没有等级制度、人人平等的狂欢化场所。作者还以“亲昵化”的描写,消解了强盗的可怕与威胁,拉近了读者与他们的距离。《水浒传》所体现的狂欢化叙事风格是中国叙事传统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自少年时代就接触了国学名著《水浒》,他收藏了很多版本的《水浒》,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出《水浒人物论赞》、《水浒别传》、《水浒新传》等“水浒”系列作品,从而丰富与发展了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写武松之兄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早年读《水浒》,“三寸丁谷树皮”六字,不知如何断读。近年教《水浒》,仍惑其义。今读《金瓶梅》,对之《水浒》,反复体味,“三寸丁谷树皮”之义,冰释矣。三  相似文献   

18.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最为精彩的回目之一。它不同于写单个人物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诸篇,其间涉及好汉众多,又是水浒大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情节。应该说这是一场热闹的大戏,作者却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手法将其处理为“智取”,所以黄泥冈上并没有出现血雨腥风的鏖战场  相似文献   

19.
罗贯中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贯中生活在约1304年至1384年期间,特定的动乱时期对他创作“乱世”题材作品并获得成功有很大影响。他在前人旧本的基础上,编著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此后在施耐庵编著的《宋江》一书基础上,通过重新构思情节结构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使水浒故事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了《水浒传》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0.
【导入课文】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斩水浒,梁山108将排定座位即结束的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