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起】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有波有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牵引读者紧张的情绪,以吸引读者。写记叙文波澜的技巧有很多:如悬念、误会、巧合、抑扬、断续、张弛、离合、突转、跌宕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作文课上,我强调让学生学用这种写作技法,可这些纸上谈兵的实用技法,学生又能掌握多少呢。我怀疑着,学生也一头雾水,学生苦叹到:你叫我们怎么写呀?  相似文献   

2.
马宗山 《快乐阅读》2013,(12):87-87
写作有一条定律,“文似看山喜起平”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有波澜。那么怎么才能学出文章的波澜呢? 一、悬念法 设置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使之急于了解下文,往往是写文章的一大法宝。如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在其名家《麦琪的礼物》中就成功运用了这种技法,文章续写了一对夫妻各自卖掉自己的爱物,以换取对方的意中物,作为圣诞礼物的故事,文章只详写了主人公德拉卖了心怡的长发,为爱人吉姆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对吉姆卖表买发梳一事则只字未提,直到文末方简笔点出。这种将“悬念”一直“抑制”到结尾的手法,构思巧妙而新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杰 《阅读与鉴赏》2006,(7):122-123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要有曲折,要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呢?除了在立意、选材、叙述语言上下工夫外,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怎样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趣呢?方法有五:一、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读者对作品中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关子”,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生姿,韵致无穷,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萧乾的《枣核》一文,开篇点明身在异国他乡的友人竟然再三索要几枚枣核,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索枣核的原因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读者心头,让人好想知道原委。这样作品就把本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写得曲曲折折,颇有韵致,最后才点明老人那颗深…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要有曲折,要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呢?除了在立意、选材、叙述语言上下工夫外,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悬念”,即作者有意识地不把人物命运、故事结局和盘托出,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的写作,不能平铺直叙,而是应该有起伏、有波澜、有曲折。那么,如何才能用好“一波三折”的作文技法,写出吸引人、感染人的记叙文呢?一、巧设疑团,制造悬念。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巧设疑团,然后随情节的发展再一一解开。根据事件的发展及中心的需要,悬念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悬念的设置可使情节发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驿路梨花》,文章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悬念层叠。当深山月夜,“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房门反扣,用炭字写着“请进”二字。让人感到好不神秘。这是谁的房子呢?这…  相似文献   

7.
有评论家说过,“写作”其实就是“向哲学要发现,向文学要表现;哲学性是文章的灵魂,文学性是文章的血液”。什么是文学性?参照语文专家的解释,即作品的“创造性、形象性、情趣性”。下面,就文学性的这3个特征,谈谈记叙类作文增强文学性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一、在构思上巧设波澜,增强文章的“创造性”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应该设置一些波澜,使文章变得不同一般。这个“不同一般”其实就是“创造性”的体现。设置波澜的方法有:1.首段制造悬念——为避免平铺直叙,在文章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  相似文献   

8.
抑扬原指音调有节奏地高低起伏。"抑"就是压制、降低,"扬"就是称颂、抬高。文章写作中的抑扬是指文章人物情感的贬斥与褒扬,情绪的低沉与飞扬,文势的集收与发起。一篇好文章中抑扬交替出现,彼此铺垫映衬,能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既可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光彩夺目,又能使文章主旨突出或深化。因此,剖析文章写作中抑扬变化的几种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学习运用这种方法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追求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说的文章要追求波澜。要达到文章有波澜,一是内容本身就曲折多致,一是在表达上用艺术手法取得波澜。即使内容本身曲折了,也得讲究表达方法,才能使文章取得一波三折的效果,所以表达方法很重要。这里略说几种: (一)悬念法。怎样使用悬念法,举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账本     
写作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好的作品无不在给人教益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果能写得有波澜,行文起伏变化,有高有低,有张有弛,有抑有扬,有详有略,有离有合,有断有续,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突转法”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写作的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中提到了“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如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六种方法。对其中的每种方法,我们均可按以下步骤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步,教师要把“悬念、抑扬、伏笔、巧合、误会、突转”六个概念分别介绍得清清楚楚,让学生心里明明白白;第二步,从中外文学名著中分别找出运用“悬念、抑扬、伏笔、巧合、误会、突转”写法的实例,向学生详细介绍,让学生对六种写法感受得真真切切;第三步,从中学生优秀作文中分别找出运用“悬念、抑扬、伏笔、巧合、误会、突转”的方法较好的作文,让学生有样文模仿。因为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写法点津】平时,在老师评讲作文时或者在作文批语中,我们常常听到或见到“欲扬先抑”“抑扬有致”等说法。那么,什么是“抑扬”呢?抑,就是“按下,收束”的意思;扬,是“振发,放开”的意思。“抑扬”是指在作文表达过程中,对所写的人和事物进行褒贬或渲染,使所写的人和事物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13.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直头布袋”文章令人一览无余,不会引起读者的兴味。大凡优秀的作品总是波澜起伏、曲折有致的。抑扬是形成文章波澜曲折的一种常见的艺术技巧。运用抑扬手法,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可以先抑,也可以先扬。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先扬后抑,扬是为了抑。前面的抑或扬不过是假象、错觉,后面  相似文献   

14.
“变奏”,原是音乐上的术语。在《汉堡港的变奏》中,“变奏”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改变节奏”:“一百多年来,汉堡港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寓丰富于单纯,多变化而又精密。”可现在,“港口、码头、装卸公司、服务公司频繁来往,电话不断”,节奏改变了。另一层,那就是说的乐曲的“变奏”:原来,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文之大忌。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文章情节兴起波澜呢?设悬法。记叙文要扣住读者,关键一法在于设置悬念,若看头知尾,一览无余,再好的文章也会逊色;反之悬念环生,波澜迭起,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驿路犁花》一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屋的主人是谁?给读者造成悬念。过了一会儿瑶族老人来送米,满以为他是主人,但他说不是。读到这里,读者自然想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后来老人说自己从一个赶马人口里得知,主人是哈尼小…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即“直” ,“直”则“板”。倘若记叙文行文如一马平川 ,读来便索然寡味 ;波澜起伏 ,曲尽其妙 ,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 ,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出波澜呢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一、巧设悬念所谓“悬念” ,就是设置疑团 ,不加解答 ,借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的方法 ,大致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 (或尖锐的矛盾冲突 )搁置起来 ,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高中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头 ,描写直到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 ,母子三人才走进北海亭面馆吃面…  相似文献   

17.
叙事要曲折     
<正>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淡而无味,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的叙述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行文的曲折有致、波澜迭起。想要打破平淡,使叙述更为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设置悬念法悬念就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结局难料的安排。在叙述过程中设置悬念,能够抓住读者急欲得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理,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有波澜,才能抓住读者,提升文章的表现力。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写出记叙文的波澜?可从设计"误会"着手以体现情节的波澜,可通过抑扬转换以表现全方位的人物,还可通过心理描写体现作者情感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赵桂珠 《辅导员》2014,(13):38-38
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人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  相似文献   

20.
伏笔、铺垫和悬念是在记叙文写作中常用到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区分开伏笔、铺垫悬念呢?“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铺垫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悬念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