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积极意义是无庸质疑的。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也是会话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两者并非矛盾,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从表面上看,模糊语言似乎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但从深层角度讲,它使话语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更贴切,让对话更加精彩,含义更加丰富,制造“余音绕梁”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3.
姜鑫 《现代语文》2007,(3):14-15
一、引言 适当省略是恰当地运用语言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避免了因重复而给人带来的冗赘呆板的感觉,又使得短语或句子前后相互衔接,语言流畅,生动活泼.在书面语和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省略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于省略的研究,前人进行了很多,但大都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进行阐述、指导和分类.本文中提到的这种从"中医医院"省略为"中医院"的省略形式是现今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将其进行了分类分析,并指出了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诗品》中的“雅”有“高雅”、“雅正”、“雅”三种含义,钟嵘论诗时“雅”的标准亦可分为正标准、高雅标准、雅标准三种,且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现实针对性,在《诗品》一书中的地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新闻英语翻译理论及翻译中的"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曜 《考试周刊》2007,(25):12-14
本文对新闻文本尤其是新闻英语文本固有的语言特性、文本特点、类别和结构进行描述,对中西方现有的翻译理论体系和翻译标准进行阐述,罗列现有的对于新闻英语的研究的理论及其标准的定位,从中吸取已有的理论中的精华部分,从而结合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载体上的英语新闻及其中文翻译作品实例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来探讨如何在新闻英语翻译中除了应用传统的翻译理论之外,运用翻译美学和翻译传播学的理论,以达到“雅”的程度,给读者以精神层次的满足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析"把个……"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把”字句,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会经常遇到,并且“把个……”这种形式,也会经常出现。如下面这样一些句子:  相似文献   

7.
史春花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这样说:"出去买点东西""这个东西挺好看的"等等,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或听到"东西"这个词,这里所说的"东西"不是指方向,而是泛指"物",那么为何称"物"为"东西"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物"为"东西"的呢?  相似文献   

8.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由严复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译理论,虽褒贬不一,却雄霸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作细致的整理,以求抓住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多元的分析,力图在现代语境下对该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以飨”误为“以餍”——文海剔疵之四@凌步程  相似文献   

10.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从历代文人学士对"文房四宝"的称颂可见一斑.自隋唐开科取士便形成士大夫文人阶层.在"人世"与"出世"之间,逐渐积淀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爱、喜爱”是我们往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英语国家也不例外。不过在英语中,对“爱”的不同程度有不同的单词表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2.
《少年月刊》2014,(7):5-6
大家好,我叫蔡心怡,是西安市灞桥区东城二小六(3)班的学生。这次的校园文化展示,我要给大家推荐我的母校。母校东城二小的校园文化以“雅”为中心,以“竹”为代表,以“虚心”为内涵。古语云:“雅者,正也。”“君子安雅。”“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雅文化教育,即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学校通过一系列德育举措,让雅文化走进我们心灵,养成“雅行”。我们在这里学习,处处都能感受到雅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雅”的解释之一是“高尚的;不庸俗的”,对“俗”的解释之一为“平庸;不高雅”。现代汉语中用表示此种解释的“雅”构成的词语有“文雅”、“高雅”、“典雅”、“幽雅”、“雅观”、“雅致”、“雅静”、“雅驯”、“雅正”、“雅气”、“雅士”、“雅人”、“雅趣”、“雅兴”、“雅号”、“雅言”、“雅意”等;用表示此种解释的“俗”构成的词语有“粗俗”、“庸俗”、“低俗”、“恶俗”、“俗气”、“俗人”、“俗套”等。由上述解释和词语可以看出,雅与俗是相互对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高与低、褒与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和雅”说的核心是“中和”精神,即中国美学以无人合一的和谐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和雅”追求温润和谐的审美之境,要求衰而不想,想而不怒,主张人与人之间自身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减少人与自由和社会的矛盾冲突,以求得自心平衡。内外平衡,主客一体,而进入一种中和之境。  相似文献   

15.
“顾此失彼”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失误现象,它主要表现为顾及一方、忽视另方和顾及此意、忽视彼意两种类型。它在言语交际中有比较大的负面作用,我们可以根据交际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刘杰辉 《文教资料》2008,(30):60-61
翻译标准对翻译实践和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是严复的"信、达、雅",自提出后,雄霸中国译界百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的深入讨论,尤其是"雅"的讨论,以求使读者全面地理解"信、达、雅"和严复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7.
吴茂清 《初中生》2006,(9):65-67
一、“谢谢”、“请”、“对不起”常不离口 Thank you、please、sorry也许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英语交际用语。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雅"与"和"是一对相通的概念,是中国文化所表现出的特殊气质。"雅"作为中国古代诗学审美范畴,其与"和"之基本内涵存在密切联系;"和"是"雅"审美内涵形成的内在条件之一,而"雅"则是"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存在共通性。  相似文献   

20.
乐伟国 《双语学习》2011,(7):F0004-F0004
“hello”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hello这个词来源于法语ho和la,其在英语里的意思就是(嘿,好哇)。大约在1066年左右,诺尔曼人(Normans)入侵英国时,ho,la传入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