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组教学重点:①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在看图学文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理解能力。②抓住阅读训练重点“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在理解字词和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进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此,教学时要抓好以  相似文献   

2.
正确地理解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一步,准确地把握一个学期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能否按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的关键,教学一册书首先要明确这册书的训练重点。八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从这册起安排重点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读写训练。 一、抓住阅读训练的重点,训练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八册的这个训练重点,是在七册重点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五年级概括中心的基础。这一训练重点不仅体现在八册,而且体现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还要加强训练,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读懂一篇课文主要指读后能明确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即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重点是借助段意,能用一段比较简练、流畅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这册的八组课文在阅读方面都体现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重点配合的是二、五、六、七组课文。教学时要抓住提出这个训练项目的第二组,要通过重点课文《古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这课抓住三点:1.正确理解词语读懂重点句子,可以以课后作业题1.2提示重点,联系课文重点理解比喻句,如,“古井像  相似文献   

3.
第一组课文,连同“看图学文”共五篇,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本要求是:1.掌握字词;2.读懂每一句话;3.能概括段落大意;4.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第一步,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得到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一层,想一想;读完了,再想一想,以加深印象。第三步,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得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从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起。  相似文献   

5.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新选课文。课文讲述了战争时期,孤儿阮恒为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教学这篇课文,要落实“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读写训练重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理清文章脉络,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七册先后安排了“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内容,第八册送一步要求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几方面的训练内容是紧密联系、逐步加深的。也就是说归纳段意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概括保文主要…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从低年级进入高年级,面临的第一个新课题就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因此,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就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这项训练应贯彻到整个学期。目前,不少学生读一篇课文,仅仅停留于大声、反复地朗读和背诵,而这种“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苏霍姆林斯基)。要  相似文献   

7.
一个“懂”字,从学前儿童的点头到百岁老人的微笑,深度是无限的。一篇文章要读懂那程度也是开放的。所以“读懂一篇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是要有目标来控制的。《挑山工》一文被编排在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中,其读懂的总目标就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整—分—整”的阅读原则,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去读懂课文。一、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初读所谓“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指学生经过低中年级的训练所获得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字词的含义读懂每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语文第七册     
四、八个读写训练项目的重点及其相互联系: (一)第一、二组课文主要是对刚升入高年级的学生提出读和写的基本要求。第一组课文,提出了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即理解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草地夜行》要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9.
第三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侧重于训练读的能力。教材安排这个训练重点的目的是:复习巩固第二组教材读写训练重点“练习给课文分段”,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为了落实这个训练重点,讲读课文《颐  相似文献   

10.
“读”占鳌头是现在语文课堂的流行语。指导学生边读边悟,层层深入,既能读懂课文,又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那么,究竟怎样实现有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就以我执教的《我为你骄傲》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特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是一则侧重指导阅读的例话,也是三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例话。从读的角度说,它承接第五册“读懂一个自然段”的训练,并且为本册第六训练组“归纳段落大意”打下基础。从写的角度说,它与本册第四训练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又有一定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话内容,了解大意。 2.指导学生联系课例,具体体会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指导学生归纳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要点,形成系统的、易于操作的方法程序。 4.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分段实践。 以上目标中…  相似文献   

12.
第九、十两组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继续分段和概括段意。写作训练的重点是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有重点地记叙。讲读课文《捞铁牛》通过记叙宋朝怀丙  相似文献   

13.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小语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读写例话,它是对本组讲读课文《太阳》《火烧赤壁》,阅读课文《鲸》,独立阅读课文《晏子使楚》中的重点训练的概括和总结,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获得的零星的、感性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教学这篇“例话”应从复习已有知识入手,结合刚学过的《火烧赤壁》这篇讲读课文,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培养独立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这篇例话,建议抓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一、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第七册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意义。概括中心思想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课文的具体内容概  相似文献   

15.
小语第九册读写训练重点提要(五)———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龙宅俊(省教委教研室)“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本册第三个侧重指导读的训练重点,安排在第六组教材中。[训练目标]1.使学生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能运...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课文作理解和鉴赏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充沛的情感体验;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获得简要的本质的认识。这两个目的达到了,也就读懂了课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我是从这几方面来引导学生的。一、从字词方面来理解课文中许多的字、词,学生一看就懂,但是作者用这个词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学生不一定懂得。有的词语统领着全文,浓缩着…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的主体意识 ,对所学课文达到熟读精思、充分理解、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还要认真落实在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充分发挥精读课作用 ,取得“精读带略读 ,课内带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扩展”的实效。精读课文教学要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 ,以整体性训练为主 ,分解性训练为辅 ;用整体带动部分 ,以部分促进整体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整体〕———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 ,理清思路导入新课后 ,师生同解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 ,也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要通过文...  相似文献   

18.
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让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一、指导低年级学生通过理解字词读懂句子阅读从读句开始。读懂课文中的句子的前提是认识完整的句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以句号为标志。教师要训练低级学生用单坚线画出句子。读懂句子的关键是学会抓句子的主要成分,尤其是较长的句子,可采取缩句的办法来理解。学生不懂句子成分,教师要化难为易,逐步引导。如这样提问:“哪位小朋友能最简短地告诉老师,这句话讲了‘谁,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学生回答对了,就抓住了主要成分。可反…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  相似文献   

20.
《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小学阶段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