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子入太庙     
《小学生时代》2013,(12):36-36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学问,学问,且学且问.可为什么有些学生只学不问?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老师不善诱导,学生不知从何提出问题;一是怕教师冷嘲热讽,虽有疑而不敢发问.对于学生的不会问,不敢问,不少教师心中焦急,常常责怪学生.其实,这是不公允的.因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责任者,还是教师自己.所以,撤除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会问、敢问,首先要从教师做起.这方面,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他教结构力学,曾采用学生提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诗叫《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去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拙。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但传统教学几乎不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不爱问问题。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从来不想去发现问  相似文献   

5.
一位语文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不好好学习。后来,在一次会上,同学们对他的教学提出了意见: 一、过去是讲得多,现在是要求学生读得多。一堂课尽是“予备读”,大家哇拉哇拉瞎读一顿,读得口干舌焦。二、在课堂上学生发言内容要套上教师备课本上的框框,同学们怕套不上,就不敢发言;教师提问总是盯着表、学生说少了,怕问题没答全;说多了,教师看着表很着急,好象浪费了时间,大家也不敢发言。三、教师提出问题,没等同学想好,  相似文献   

6.
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陶先生在<每事问>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问到底>的诗中又写道:"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吟诵先生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诗文,对照先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一生,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问,好问则裕。所以香菱问诗于黛玉,惜春问画于宝钗,都获益匪浅。——当然宝玉问“爬灰”于凤姐没有得到好结果,反被数落了一顿,于是他始终是疑。《红楼梦》中最善问的大概是丫头翠缕了。她问“阴阳”于湘云,问得幼稚、天真,问得认真、坦率,问得固执,也问得逗人喜爱。翠缕从“这荷花怎么还不开”问起,由此论及天地间阴阳二气,于是步步进逼、层层深入,寻根究底地一连向湘云提了十问。诸如“什么  相似文献   

8.
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陶先生在《每事问》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问到底》的诗中又写道:“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禽兽不如人,就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文章描述的场面或事件中,所写人物虽然都在作者"我"的视域里活动,但"我"并未介入、参与其中,"我"的叙事身份只是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但在看似"客观"的记叙中,文章的选材、立意、构思都体现着"我"的感悟和思考。【名家示范】吃面孙道荣小区边有家面馆,生意火爆。我也常去吃。店里的桌子,都是那种四人座  相似文献   

11.
张芸 《考试周刊》2013,(22):49-50
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引导者,推动课改,义不容辞。追求课堂的高效性,是每一个教师的毕生追求。那么,面对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师到底该如何引导,才能达到有效;如何提问,才能算"问"得巧妙。文章认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引导在"问","问"在巧妙。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抓住切入文本的"第一问",也必然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设置第一问的时候,要注意找对切入点,用更小的切口来导入问题,还要注意铺垫,让问题能够层层深入,最后还要注意问题的块状整合,以便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一、开口要小,提纲挈领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好第一问,首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过于分散、零碎、肤浅,甚至毫无探究价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不仅敢问、能问,而且还会问、善问呢?对此,  相似文献   

14.
15.
孔子每事问     
孔子每事问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生活很艰难。他从15岁那年起,就开始发愤读书。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人教他,所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就不耻下问,到处找人请教。他问过做官的人,也...  相似文献   

16.
"问"是"学"的起点,只有会问,才能会学,因此,打造"儿童问学课堂"价值重大。作为国家级课外阅读课题的参与者,笔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绘本教学。本文从审视绘本教学的现状入手,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主张打造"儿童问学课堂",以问启学,以问导学,以问延学,让学习更主动、更灵动、更生动,激发英语课堂活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我虽已长到十六、七岁了,但每当我来到河流、小溪、水塘边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小时候整天泡在水里洗河浴时被大人们叱之为“水鸭子”的情景。从小时候起,我就喜欢洗河浴。每到夏天,差不多天天都泡在水里。我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我溜出门就跳进水里,一个猛子,从北岸直游到南岸才露出头来。我有一群光腚的小伙伴,每到夏天,仿佛是谁下的通知,我们没有一个穿衣裳的。家里人不但不管,反而说:“光吧,一年能省一套衣裳。”这可乐坏了我们,一个个黑不溜秋地从家里吆喝着跑向池塘,一声“一、二”,呼啦啦一齐跳进水里,开始摸鱼捉虾、寻螺蛳、打水…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教育,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首先想到学校,认为那是学校的事。其实教育与学校并不是同时出现,教育要比学校出现得早。原始社会就有了教育,但是学校却是到了奴隶社会才出现的。教育起源于劳动,它是为了适应传授和学习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经验而生成的。与过去的历史相比,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并不能与生活分离,所以教育也就不能完全是学校的事情,它体现在每一时,第一事。饭,每个正常人都要听吃的,但是做饭的过程却并不是那么简单,这需要多种的能力,它是一个把书本知识变为能力的过程。我们的孩子对这件工作了…  相似文献   

19.
上一分钟里,你在做什么?60秒是段奇妙的时间,它短得好像带不来任何变化,又长得足以发生如此多的事。  相似文献   

20.
上一分钟里,你在做什么?60秒是段奇妙的时间,它短得好像带不来任何变化,又长得足以发生如此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