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章蓉 《新闻世界》2011,(8):287-288
中国社会正处于较为狂热的市场经济态势下,媒介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载体,其语境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处于媒介最前沿的编辑则首当其冲,在文化领域的失守现象愈演愈烈。而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更使得编辑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提升编辑的文化素养,培育良好的媒介环境,对于现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国内媒介融合研究在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媒介融合规制、媒介融合的动因、路径以及媒介融合的社会效应等多个方面展开。媒介融合的相关研究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多于对本质的分析和探索;学界普遍对媒介融合的边界进行了大范围地扩张和延伸,媒介融合研究整体呈现"业务化、表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因此,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应重新回归到媒介融合本质的思索上,跳出"产业形态"或"新闻传播形态"的研究,从社会形态变革的角度重新审视媒介融合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今天,媒介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传播,其对于社会管理的渗入和责任担当,成为学界、业界不容忽视的研究内容.特别是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的转型时期,认清媒介化社会中"媒介"的新特性和本质,并重新思考媒介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和定位,对于人类社会及媒介自身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媒介信息产品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面对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媒介必须建立科学的经营策略和竞争战略.编辑应重新定位"指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内涵,树立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编辑理念,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多样化信息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蔡雯 《新闻实践》2003,(9):22-24
编辑策略是新闻业务范畴中的一个问题,它决定了编辑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各项具体编辑业务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但编辑策略的形成与变化,又与媒介的外部因素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有着紧密联系,在非典事件之后,重新审读有关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影响编辑策略的外部因素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编辑策略无疑体现着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意愿,报不报道,如何报道,都是编辑策略指导和决定的结果。然而,非典的出现,特别是非典报道过程中的转折,向我们揭开了编辑策略背后更真实的东西,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媒介环境和审视新闻传播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朱小翠 《中国出版》2012,(20):40-43
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的功能机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和位移,主要表现在社会维度、政治维度、传播维度、经济维度、文化维度、技术维度等方面的多维发展,这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新闻编辑媒介定位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人类处于风险社会之中。任何国度都可能发生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此类事件成为风险社会中相当一部分风险的来源。处置风险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另一维度上,人类社会又已进入媒介化社会。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用媒介化治理方式和其他方式一起进行社会治理,这是已有的实践。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有着深厚背景。在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中媒介化治理能力存在短板。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有自己的表征,出现了新变,使人们遇到了严峻挑战。而媒介化治理也有其特点、精髓,治理中须把握好尺度。中国媒介化治理的主要精髓有:在还原事实真相过程中体现公信力,在鞭挞丑恶现象过程中体现监督力,在形成国民共识过程中体现凝聚力,在实现技术赋权过程中体现扩张力。中国媒介化治理,须掌握好与依法治理的关系尺度、对舆论舆情的管控尺度、对自身作用的把握尺度。在处理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媒介化治理关系时,要严格遵循媒介化治理的客观规律:通过披露事件信息满足公众由事件激发的信息需求,通过设置舆论议题引起公众关注从而协调社会生活,通过舆论舆情作用于公众心灵世界发挥治理的效用。媒介化治理能力,是相关主体在进行媒介化治理的过程中所具备和...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生态学理论视野中,媒介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在这个有机生命体的生长过程中,编辑是最具有活力的功能性的核心要素,而体制生态系统、行业生态系统和受众生态系统构成了媒介的具体生长环境,也就是媒介生态系统.在媒介生态系统信息传播链中,编辑属于信息生产者,是信息传播的发起人,编辑不仅“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和数量、流量和流向,决定着传播内容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还决定着媒介生态的状况”①.任何异化的编辑行为,都将导致媒介生态失衡,而作为“社会公器”,媒介的任何生态失衡都会对人类的信息化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媒介生态系统的视角考察编辑活动,有助于运用生态理念规范编辑流程,有助于发现编辑活动的规律,有助于保护媒介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8,(2):40-46
互联网技术对于社会公共性的作用究竟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网络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有其各自的解释,然而却鲜有实证研究支撑。在对公共性概念进行操作化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社会地位、信息地位和媒介事件认知、媒介信任评价、媒介素养水平之间的结构化关系。研究发现,个体的信息地位是其经济社会地位与网络认知态度间的中介变量;信息地位越高,媒介事件认知越低,媒介素养水平越高;与此同时,媒介事件认知作为信息地位和媒介信任评价的中介变量,媒介事件认知程度越高,媒介信任评价越低。最后,本文从重新思考社会结构、个体社会政治参与、网络社会价值判断三个方面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讨论,提出"公共理解"和"公共交往"的矛盾性悖论构成了网络社会公共性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闻编辑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相适应的新思维。本文探索了当今社会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对新闻内容缺乏选择性、编辑把关功能弱化、新闻编辑泛娱乐化。对此提出媒介竞争时代社会新闻编辑应具备的新思维:对新闻事实进行多方位的透视、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进行创新、在新闻编辑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互动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编辑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权,改变了新闻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重新建构:定位应从"信息把关人"转变为"信息产品经理",知识结构应从"知识复合型"转变为"行知并重型",编辑技能应从"幕后制作者"转变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管理理念应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0,(6):4-11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欧洲知名媒介研究学者、媒介化理论的奠基人安德烈亚斯·赫普的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进行深入考察,并尝试就媒介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展开深入探讨。在赫普看来,媒介化研究作为一种历史元进程,始终对各种正在发生的各种变革保持开放态度,并期望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清晰的理论化;通过对"型态"与"构造"、"社群"与"集体"等核心概念的区分,媒介化理论创造了一种理解社会结构的话语体系。此外,赫普也回应了媒介化理论所面对的"决定论"批评,指出"语境"在媒介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晚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媒介化在高度现代化社会逐步彰显其特性,电子媒介的兴起亦促使出版媒介化趋势加深,继而对传播形态、互动模式乃至整个出版流造成革新。文章基于媒介化理论的四个重要特性,以媒介逻辑为核心,归纳“出版回流”现象背后图书出版呈现的三种媒介化表征,重新审视被媒介逻辑介入的出版体系,旨在正视新媒介对传统出版业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促成二者依存共生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肖杨 《新闻世界》2009,(8):101-102
编辑是当代各种传播媒介为有序地传播新闻信息、实现预期的传播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专业工作的总称。任何一个传播媒介都离不开编辑。从媒介自身的发展历史来看。编辑工作是伴随着第一张报纸的问世而开始的。进入近、现代之后,媒介家族添丁进口,除了原有的报纸、杂志,还产生了广播、电视,近年又有了互联网等的加盟。编辑工作的范围亦随之扩展。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的发展使得编辑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媒介即文化。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专门化的西方文化。印刷术产生了残缺不全的“谷登堡人”。电子媒介是意识的延伸,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重新部落化的全球一体的美好新世界。麦克卢汉奇怪的媒介说终于得到认可。他反常的研究方法终于受到承认。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网络媒介发生了“空间转移”和“信息转移”的转向与变化,媒介和信息的变化使得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等经典命题发生了重构。传统涵化理论是单向的、线性的,认为受众在媒介长期影响下形成社会认知模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的行为、个性、爱好都受到搜索引擎和企业的追踪,推送式的信息成为网民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媒介根据受众的个体认知模式制造个性定制信息,受众涵化了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的方式;而媒介推送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受众的原有认知模式,媒介又涵化着受众;整个互动过程中,受众受到原有自我认知模式的不断涵化。  相似文献   

18.
刘质浩 《东南传播》2015,(12):118-119
近年来,电视新闻产生了普遍的娱乐化现象,表现为弱化对严肃信息的传播,新闻报道目的是追求社会轰动效应等。担负着社会责任,具有向公众传达信息功能的电视新闻出现娱乐倾向无疑是对新闻界以及社会的伤害,有必要深究电视新闻娱乐化表象下的原因。笔者主要从电视媒介本身特性,媒介经济,受众需求角度对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进行解析,希望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身处"信息化时代"和"媒介化社会",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越来越多的"风险的媒介化"和"媒介化的风险"。新媒体的普及和蔓延更增添了危机传播发生的机会,而媒介融合则将这一局面搅动得更为复杂和多变,许多传统的危机传播管理经验和观念遭遇空前的困难。当"危机传播"遭遇"媒介融合",我们需要全方位地重新思考"危机传播管理"这一命题。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两位理论和实践兼具的青年学者王朋进和来向武,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危机传播管理"从理念到操作的层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德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大众媒介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社会也可以利用大众媒介对公众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应当从提升大众媒介的公信力、加强媒介文化内的议程设置和开展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等多个方面来发挥大众媒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