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安史之乱前,文人写作的悯农诗歌尚属寥寥。安史之乱后的整个中唐时代,悯农诗数量突然大增,这些诗歌不仅仔细描摹了中唐农民生活的状态,而且对中唐农民的心理状态也作了清晰的刻画。基于对中唐悯农诗文本的分析,揭示出中唐农民从坚忍到期盼直至反抗的整个心理流程,以弥补正史之不足,并展现出中唐下层人民沉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悯农诗人,其作品仔细描绘了当时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抨击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深深地流露出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怀.至此,以关心农民生存状态的民生诗歌及其思想,在当时有着相当的进步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灿若星河的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农民疾苦的悯农诗。这类诗歌,在经济异常发达的唐宋时期达到高峰,许多优秀诗人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在这类诗歌中,对比手法是其显著特色之一。对比手法更好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仅把不同人物、不同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而且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悯农》的作者李绅,字公垂,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首先有意识地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生活,以区别于传统的古题乐府诗。这首《悯农》诗,便是具有讽喻特点的新乐府的代表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一开头,就鲜明地勾画出一个在田里辛勤劳动的农夫形象:正午,烈日当空,大地炙热,人们纷纷小憩了,勤苦的农夫仍冒着酷暑,挥汗耕作。显然,诗人选择正午锄禾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一部《聊斋志异》,名满天下.同时他又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辈子诗,共写了1295首.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写社会现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诸体兼备,表现手法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反映农民疾苦的诗,具体而深刻,直言不讳,针砭时事,鞭笞统治阶级,象匕首,象投枪.他这类诗有百首之多,仅1704年(甲申康熙43年)就写了38首,其中悯农诗27首,这是诗学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经过有唐一代和北宋的继承与发展,南宋的范成大成了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两者都在描绘静谧、安逸的田园风光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农事诗,使后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事劳动者投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理民之志,而范成大则在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自觉借鉴中唐诗人王建的现实主义诗风,表达了自己悯农爱农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大浪淘沙,虽经千百年变迁,还是有很多优秀的诗歌流传至今.按理说,知其人,诵其诗也就够了,可今人偏偏喜欢在旧纸堆里翻三拣四,结果竟然揪出了不少名诗背后的"意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李绅的这首《悯农》感情真挚,落笔自然.可谁曾想到,就是这位有着"悯农诗人"之称的李绅发迹之后,穷奢极欲,习性龌龊.据说,李绅好吃鸡舌,一次就杀鸡三百多只,弄得满院尽是.更让人不齿的是,李绅这人为非作歹,品行低劣.在"牛李党争"时,他都已年逾古稀了,还徇私枉法、草菅人命,导致他在死后还被削去三官,累及子孙,实在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8.
中晚唐悯农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悯农诗是唐诗中光华四射的一章。本文简要勾勒了它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介绍了中晚唐悯农诗的主要作者,着重在六个方面评述它在表现当时农民的遭际境遇方面所达到的生活广度和思想深度,并从宏观角度阐明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尹华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83-85,F0003
乐雷发是南宋特科状元,也是江湖诗派中一位特出的诗人。他的爱国抗元、培育才俊、悯时忧农、退思国运的民本思想主要来源于以虞舜、屈原、柳宗元为集中代表的湖湘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人教版)专题一中有这样一道材料阅读与思考题: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过这些诗句,你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答案大致如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收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长年  相似文献   

11.
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九叶诗派与三、四十年代的主流诗歌在艺术本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前者主张“人的文学”,后者倡导“人民的文学”,由此导致了它们在艺术目的、艺术效用上的明显差异,前者更注重诗歌的艺术价值,后者则主要关注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朦胧诗”的崛起是新时期诗歌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朦胧诗”这一指称是观念差异的产物。由于论争的话语效果 ,“朦胧诗”也一度遮蔽过一些为当代诗歌复兴作过重要贡献的诗人。“朦胧诗”主力作者在“文革”中的诗作 ,经评论界的发掘与阐释 ,与新的时代构成了热烈而暧昧的历史想象关系。而实际上 ,在“历史新时期”因为主客体的错位 ,他们的诗歌写作出现了与思想界想象的时代气氛不协调的现象。80年代中期集群式崛起的“新生代”诗歌 ,有着比“朦胧诗”丰富得多的精神资源。新生代的诗学是生命诗学。在寻找诗歌本体的过程中 ,新生代诗歌群体凭借自身文化构成上的优势 ,并利用了开放时代提供的机遇 ,对新诗建构生命形式的可能性进行了全面的尝试。这场诗歌实验留下的丰富创造实绩 ,值得我们投身其间进行灵魂的探险。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诗歌虽然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它却犹如一个群星璀璨的星空,各种流派的诗人在上面用自己流彩的诗句为俄罗斯诗歌的星空增添异彩。从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到“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再到现如今处于多元时代的俄罗斯诗歌,俄罗斯的诗歌大师们为世界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行。当然,这不仅要依赖于他们对诗歌语言的优美的运用和大胆创新,同时也要归功于他们对诗歌中的标点符号进行了创造性的“陌生化”使用,他们这种娴熟的技巧,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时也为俄罗斯诗歌创作的不断繁荣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兼帝王之尊和诗坛领袖的隋炀帝在南北诗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他提出了“非轻侧之论”,有利于抵制南方的柔靡诗风.在创作上追求“典丽”.有利于纠正隋文帝“斫雕为朴”的消极影响;其次,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引导南北诗风的融合;最后.他招揽大批南北文人.与他们互相唱和.并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评价.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鄂州西长岭诗人是一个地方色彩很浓的创作群体。良好的文化气围、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它的兴起铺就了历史的温床。“敦节义,励清修”的地域气质构成了他们诗歌创作的文化特色。由于宗尚不同诗派,诗人显示出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大名诗歌包括隶籍大名的诗人及仕宦、游历于此的诗人的诗作,其中以仕宦、游历诗人为主.那些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诗人一方面繁荣了本地诗坛,有效地参与了宋型诗的建构;另一方面在诗歌中还有对地域文化的体认与表现,他们之间的诗歌唱和,尤其是异地寄赠传播了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女诗人们在诗歌中多抒写对爱情婚姻及个人命运的关注,诗歌题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和封闭性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女诗人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另外,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在题材上与其前世及后世女性诗歌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唐诗《长门怨》的主题体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不仅是时代氛围的作用,也与创作主体的生平经历相关,中晚唐一部分幕府文士借《长门怨》所包含的君臣关系寄寓了自己的君臣遇合之感,从中不难窥探其深微隐曲的政治心理之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分析比较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范成大田园诗的异同。从生活经历、描写风景、表达愿望等方面议其同;从思想情操以及将其融进诗中的深浅和写风景的着眼点论其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