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理解     
《教书育人》2008,(3):69-69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者的熏陶,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相似文献   

2.
《好同学》2003,(5)
这不是一个神话故事,而是为了使你领悟一个道理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5,(9):30-31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相似文献   

4.
李湘 《文学教育(上)》2013,(22):136-137
中西宗教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其各自典型流派佛教与基督教观之犹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与佛和神与人对比 宗教是人对神的信仰,所以神人关系是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宗教伦理的道德关系层面看,以人为本的佛教文化,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或者说众生即佛.人和佛的关系体现为:佛即是人,人即是佛;佛是觉悟的人,人是不悟的佛.由此看来,人与佛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经典中如此论述比比皆是:"如来如是说诸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量相好庄严照明";"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众生与佛性这种"相即"的关系表明,一切众生都有了成佛的可能性,即众生不离佛,佛不离众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因为佛和众生都具有佛性.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无情有性"是随着"佛性"概念而产生的重要思想。关于无情识之物是否有佛性的问题,在佛教中争议很大,争议的关节点在于怎样理解佛性这个概念。如果说佛性为根本觉性的话,无情自然不具有能动的觉性,因此没有觉知佛性,如果把佛性理解为真如理性,站在法性无二或一切唯识的角度,我与世界本是一体,则情与无情同具佛性。因此,无情是否有佛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界定佛性概念。  相似文献   

6.
佛性问题是佛教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牛头禅与慧能禅在无情是否有佛性问题上存有重大的分歧。牛头宗秉持其虚空即道的理念,主张无情有佛性;而慧能禅则坚持以人为本,主张“无情无佛种”,否认无情有佛性。两者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哲学对佛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有段日子,心情非常不好。虽然上课时极力表现出精神抖擞的样子,可还是被那些细心的孩子发现了。有一次,给一年级学生上完英语课后,我坐在下面学生的凳子上,不觉地又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这时,旁边的一个学生怯怯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愿意说话了?”又一个说:“老师,你怎么不笑了?”“噢,是吗,没有啊……”这时,正有一个喜蛛蛛落在我面前,我不由张口说:“快看,喜蛛蛛!”于是有许多小脑袋凑了过来。“有喜落到底,有喜落到底……”我们一齐喊着,看着喜蛛蛛慢慢落到地上,不由相视而笑。于是他们又雀跃起来。有的说:“老师笑了!”有的问:“老师,…  相似文献   

8.
石阶与佛像     
在山脚下,有座寺庙。里面供奉着一尊佛像。寺庙香火旺盛,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对佛像顶礼膜拜。庙门口有几级石阶,拜佛的人来去都要踩着石阶过,但是,制作佛像的岩石和制作台阶的岩石是从同一座矿山中开采出来的。石阶天天被人踩踏,佛像却被虔诚地膜拜,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通过多种载体,表达了丰富的佛教内容.作品在运用回目、诗歌、偈语、情节、细节、对话或佛经原文等多种载体表达佛教内容的同时,连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也没有放过.尤其是唐僧的三个主要徒弟的名字"悟空"、"悟能"、"悟净",都有着深刻的佛教寓意."空"、"能"、"净"三者结合起来,既有佛性之体,又有佛性之用,又有佛性之修,构成了<西游记>佛学思想体系的总框架.  相似文献   

10.
数学游艺街     
蛛蛛和普普是亲兄妹。一天,他俩在公园玩耍,有人问他(她)俩兄妹的人数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普普说:“我的兄弟姐妹是男女一样多。”蛛蛛却回答说:“我的姐妹数是兄弟的两倍。”究竟这兄弟姐妹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难道他们不是一家人吗?  相似文献   

11.
释“香火”     
在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与石刻铭文中,“香火”为习见之词。新版《辞源》及台北所出《中文大辞典》都给香火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为香烟、灯火,用于祭祀鬼神;二为神前盟誓所用香火,故也指结盟。上述二义都有不少材料为证,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除此二义以外,“香火”一词还有其它含义。《续高僧传》(大正藏本,下同)卷1《菩提流支传附宝意传》略云:“初,宝意沙门神理标异、(北魏宣武)帝每令讲《华严经》,披释开悟,精义每发。一日正处高座,忽有持笏执名者,形如太官,云奉天帝命来请法  相似文献   

12.
烧香发财     
<正>范缜是南北朝时期宜都太守,是个无神论者。一次,他带着随从下乡去视察民情,只见街上有很多买卖香火的人,特别是寺庙前的香火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范缜看到这些情况,就命令随从把香火集中到一块,然后问香火贩:"你们天天在这儿卖香,一定知道香火的好处了?"  相似文献   

13.
论成佛问题     
讨论佛家的成佛难题,像众生以至无情众生是否皆有佛性,佛性本有抑或始有,是顿悟还是渐悟成佛,等等,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在该问题上的分歧,至少也可以澄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僧     
有一座香火繁盛的寺庙,由于附近的村子遭了瘟疫,人们来祈福,没用。没人信了,庙也就落魄了。僧人们都离开了,去别处讲经化缘。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地区的香火神书研究逐步兴起,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香火神书的文献整理,香火神书的历史研究,香火神书的美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新时期傩文化的发展面貌,使香火戏、香火神书逐步被学界重视,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保护与留存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16.
禅宗关于顿悟众生本有的佛性的基本宗旨,突出强调了个体在自我心理保健中应具备的四个必要条件;1.佛性本有,能够认识自我;2.悟即菩提,能够自我顿悟;3.内调心性,能够自我调控;4.无所系念,能够自解我脱。  相似文献   

17.
地母     
便让人感到,雌性虽然有垂泪的姿态,但骨子里却天然地葆有着一股像水儿一样盈盈满满的佛性,这种佛性与佛家的哀生与悲悯相仿佛,既疗救自己,也照耀别人,便有了比男性更彻底的人性关照和更坚韧的生命质地。苦难可以轻易地打垮男人,而对女人,往往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8.
正寺院里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跟着法师每天坐禅念经。半年之后,他感到自己无所长进,更没开悟,就怯生生地问法师:"师父,我们天天坐禅,每日诵经,过了大半年,我怎么没感到自己有什么变化?这样下去,我何时才能悟得真经、修得佛性呢?"法师说:"个人的成长和变化,自己往往是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你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肯定会有成长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当涉及佛性的问题时,禅师们一般不做正面回答,而是用反问的方式回答,让学人反躬自省。当问话人对佛性等表示毫无疑问时,禅师用字面肯定式进行回答,实际上是表达否定的意思。当问话一方对佛性等有疑问时,禅师用字面否定式进行反问,实际上是表达肯定的意思。当禅师需要加强语势时,用连续反问的形式回答。反问教学法需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20.
四、剧毒蛛蛛 吉米的房间离杨歌的房间不远,当杨歌十万火急地冲到吉米房门前时,尖叫的余音仍然在走廊里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