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三、孩子感觉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四、老师来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五、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  相似文献   

2.
家教荟萃     
抓住教育子女的十个“时机”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动力,此时家长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求知识、求进步的欲望。2.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3.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开导,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4.教师家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教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5.有困难或失败的时候。家长不是训斥而…  相似文献   

3.
(一)新学期开始时: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便会“旗开得胜”。(二)享受成功喜悦时: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三)感受到委屈时: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四)老师来家访时: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告状”。(五)有困难、失败时:家长不是训斥,而是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指点,帮助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动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鼓动孩子求知识、求进步的欲望。2、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3、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开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如果家长能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订立新目标、新计划,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受表扬的时候孩子取得良好成绩受到老师表扬,或者自己独立做成一件事得到家长称赞的时候,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的要求,鼓励其继续努力,往往效果很好。孩子有困难、受挫折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在此时肯定孩子已取得的成绩,肯定孩子已经作出的努力,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找出办法,而不是单纯地训斥、责怪孩子往往能重振精神,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孩子有了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孩子往往希望得到父…  相似文献   

6.
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动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鼓励孩子求知识、求进步的欲望。2.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  相似文献   

7.
<正>家长在孩子的回家作业本上给老师留言,这应该是很多班主任有遇到的事情,既可以彼此交流,又避免面对面的尴尬。实际上,老师们若当一回家长,就会意识到,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老师,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面对老师,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敬畏与分寸;但成年人的阅历与身份,又让家长难以“服气”。于是在家长与老师的相处中时常会迸发“火花”。有趣的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彼此都在“敏感”地感知对方的动静。就如案例中的老师,在看到家长的留言后,一股子委屈涌上心头。老师咀嚼留言,  相似文献   

8.
一、新学期开始时。孩子有一种新鲜感或“认生”的不适感,这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此时,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针对性教育。二、享受成绩喜悦时。家长应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使之再接再励的明确的具体要求。三、感到委屈时。家长应主动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安慰和帮助孩子,使孩子在自然而发的感激之情下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和建议。四、老师家访之时。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客观地提出孩子的缺点,切忌单纯地“告状”。五、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家长切不可责备孩子,而应肯定其成绩,同时对其不足之处和…  相似文献   

9.
老师和家长,同样扮演教育孩子的角色,只是老师恐怕要比家长多一份心理负担。因为孩子的危机意识较弱,老师随时担心万一有点儿闪失,如何面对家长?如果家长能体谅老师的这份心,在沟通态度上加以尊重,老师对未来工作也能多一份信心。担当教职重任的老师,应该敞开心胸,排除防卫心理,包容家长对孩子的关切,但是也不能失去立场,一味迎合家长所提出的“过分”要求。例如:“我的孩子会吸吮手指头,希望老师能尽快帮他改正过来。”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欧美先进国家,老师会回答家长:“这习惯是你把他养成的,如果你非常介意,请回去帮他改正后再送来。”而…  相似文献   

10.
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动力,此时家长应因势利导,鼓动孩子求知识、求进步的欲望。 2.事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虽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实施的教育,但并不是任何时间的教育都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有时候家长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孩子不但不理解和接受,甚至表示厌烦;而有时候家长只要寥寥数语,或是一个示意,就能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做家长的要懂得把握教育孩子的时机,在孩子最易接受的时候施教,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家长应该把握哪些最佳教育时机呢? 新时期开始时。孩子进入新的一岁或新的环境,会产生一种新欲望、新的意识和新的动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享受成功的喜悦时。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绩,此时正处于兴奋状态。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具体的任务,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似乎听话的乖孩子更受师长的偏爱,连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以“真乖”“真听话”作为赞词。毋庸置疑,听话的孩子为家长、老师省了不少心,听话也是不少老师、家长心目中的优点,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不是因缺乏主见而盲从?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亮点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学习极不认真,学习成绩极差,老师认为是一个“不可教化”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惹父母生气,经常打架闹事,并经常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家长认为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就这样一个孩子,也许在人们的眼中,永远不会有什么希望。然而,有一天,学校调来了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当那个孩子又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的时候,这位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仔细地看着孩子留在黑板上的“杰作”,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他称赞他,说:“这画画得不错,好好画,将来一定大有出息。”那孩子听了老师的话后,一种…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兴趣是儿童教育的中心,没有兴趣即使家长或老师教得再多,孩子也没有学到;有了兴趣即使只学到一点儿,孩子也会牢牢记住。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当你对着正在玩玩具或者看卡通片的孩子说“玲玲,咱们该弹琴了”,很少有孩子痛痛快快地答应说:“哎,好吧。”相反,多数孩子会说“就来”,或是“待会儿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当家长要求孩子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不使孩子觉得又要“戴紧箍咒”了。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给孩子自由空间在房间里布置一块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家长善于提出问题让孩子解答,是一种很好的开发智力的方法。用提问提高孩子的推理判断能力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因果关系的训练,即让孩子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判断,预测其后果。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停水时忘了关水龙头,突然来水了会怎样?若家里长时间无人又会怎样?”让孩子说出答案。通过这样自寻答案,孩子不仅能了解水的流动、渗透等特性,还能建立道德意识。用问题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时,问题可以简单一些,如围绕“一事多因”“一物多用”等,问“水有多少种用途?”“砂子除了盖房有什么用处?”…  相似文献   

16.
焦卫燕 《山东教育》2004,(36):55-56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形成的。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公共场所.孩子由家长牵着、抱着,每当孩子跑去找小伙伴时,家长便追过去把孩子抱回来说:“快过来,当心人家打你!”还有的家长担心小孩子到人家家里去,  相似文献   

17.
陈洪 《宁夏教育》2006,(9):69-69
为孩子乱“撑腰”的现象在不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他若打你,我明天就揍他”,等等煽动性的话语,成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家长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欺负”,受“委屈”之后,家长总是对孩子灌输“报复”的思想,大讲“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或者亲自找老师和同学的家长理论,甚至直接上阵进行报复,那就不对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上小学了.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们毕恭毕敬端坐孩子的位置上恭候老师的大驾光临。不一会儿,班主任老师同着一些课任老师进来,齐刷刷站了一排。接着分别讲要求、谈家校配合。所有到会“训示”的老师不约而同向家长再三再四强调的一项共同要求是:孩子的所有作业都必须家长签字。  相似文献   

19.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发生了“磕碰事件”,有的老师跟家长解释的时候,就能得到家长的谅解,而且家长还会说:“没关系,没关系,我们孩子淘气,没事。”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这与老师平时工作做得周到、细致,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关。 我在工作中就要求自己,只要是家长有可能想到的,我争取先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