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游戏暴力及其对青少年、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网络游戏暴力的根源是游戏设计者的暴力观,网络游戏暴力违背了人类的基本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对玩家和社会产生了特定的消极影响,但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存在具有客观性。基于网络游戏暴力观和访谈结果,可从网络游戏主题内容的价值导向、玩家可采用的游戏规则、游戏呈现的潜在伤害三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整合为网络游戏暴力指数。文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暴力指数对网络游戏产品进行评级管理,同时对网络游戏消费者进行必要宣传、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张娜 《华章》2013,(19)
当前社会,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从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到中国的硫酸毁容、青少年行凶悲剧,无一例外的揭示着青少年暴力的危害。与此同时,社会中传播的暴力文化比比皆是,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网络信息和游戏,处处都充斥着暴力的身影。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到底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社会的暴力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青少年暴力与暴力文化相关性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编号HBSJ20100007),希望以此来找到青少年暴力更深层次的文化根源,从而对青少年暴力进行行之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司慧颖 《考试周刊》2011,(81):35-37
暴力行为本身有其固定的含义,而用于不同的语境中,其具体含义又各有区别。"暴力"一词用于刑法,其涵义需要明确。然而,在我国刑法中,无论是立法解释还是司法解释,对于暴力的含义都没有进行界定。学者往往在各具体罪名中对暴力进行研究,而关于暴力的共性问题则鲜有人论及。作者认为,作为刑法中的规范概念,我们应该对暴力进行整体性研究,关注暴力的共性。因此,本文拟从各分罪名中抽象出暴力的共性,以对"暴力"这一法律概念的明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暴力"在现实中是一个贬义词,是对违反人类共同利益、对社会具有危害性行为的称谓。在动画中,对"暴力"进行艺术分析有助于动画能更好地利用"暴力"的新奇性、刺激性、陌生性,吸引受众人群,促进动画的产业化发展。但是对"暴力"的适度性运用和理解一定是在健康、积极、文化、道德的范畴内。对"暴力"的设计一定要有对欣赏人群的"预想性"、对表现形式的"唯美性"、表现主题的"内涵性"进行有道德的研究,使"暴力"成为动画的一种价值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论阎连科小说的死亡暴力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小说中时时出现的死亡暴力,构成了他的“耙耧山脉”的总体图像和基本底色。小说形成了“(苦难)死亡暴力——反抗——死亡暴力(失败与宿命)”的行为序列,使其死亡暴力带有强烈的宿命色彩,表现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校园暴力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和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逐步升温,校园暴力事件对青少年、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怎样的校园保护体制来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是现阶段解决校园暴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校园暴力这一现象在国内外已很普遍,并有蔓延的趋势。它给施暴者、受暴者、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加强校园暴力的干预,建立行之有效的干预机制势在必行。根据校园暴力干预的时间早晚,可将干预机制分为早期预防、事前干预、事中干预和事后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被赋予一定权力来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和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如果教师滥用赋予自身的合法权力,就很容易导致暴力的产生。教学生活中的暴力建立在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它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它会压制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并泯灭学生的个体尊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消除教学生活中的暴力,就必须"多管齐下":既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权力欲望保持警惕和克制,也需要靠教师养成民主的素养,更需要通过加强学校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来约束教师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暴力描写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借暴力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对暴力叙事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从《红高粱家族》到《酒国》再到《檀香刑》等作品都有暴力元素的呈现,文章主要立足于《红高粱家族》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暴力描写的分析,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暴力电影影响,暴力叙事成为美学风格和表现方式,暴力美成为审美客体。暴力美学的本质在于超越暴力的血腥与残酷及反人道的一面,反向追求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战记文学《平家物语》,力图探求暴力美学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与美学效果,从新的角度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批评传统文本话语中常被忽视的暴力叙事。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学界大都关注沈从文的“从文”的一面,而忽略其“尚武”暴力的一面.事实上,军人家世、苗乡风俗、军旅生涯等导致了沈从文笔下暴力—生命力的奇特形态与独异观念.从整体而言,沈从文并不是简单的叙述某种暴力行为,而是将其纳入到“生命”的理性思考,并从中挖掘出生命的强悍、雄武、健康与高尚,展现湘西精壮汉子的“血性”“烈性”与“野性”,并将暴力使生命力更加强悍,生命力因暴力而有价值的生命奇观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人种的双重弱化,沈从文不得不进行暴力—生命力的双重“留种”,渴望以“雄强的人生观”建设国家.故此,沈从文小说的“暴力—生命叙事”同样没有摆脱民族振兴的话语环境,与“尚武尚力”兴国的民族理想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国外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夫妻暴力可分为一般夫妻暴力和男权恐怖暴力两种假设后,一直未见经验数据的检验,国内也是如此.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外相关文献,然后通过1015对夫妻暴力的调查和24项丈夫施暴的个案,讨论这一假设是否成立,两种暴力与男权制的关系如何辨别.研究发现,男权制可细分为物质男权和文化男权两种,后者与男权恐怖暴力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舆论空间的革命性拓展,但随之也产生了语言暴力等消极言论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反映在网络语言暴力主体及客体的特定性、网络发言语境的群居性、社会怨恨心理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刑法学意义上的暴力犯罪是对以暴力手段实施的某些犯罪客观方面特定情状的一种抽象,它的具体表现是刑法有关条文中规定的暴力手段。由于刑事用语的相对性、具体罪名的特殊性,刑法条文中的暴力在暴力对象、暴力表现形式、暴力程度、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校园暴力所产生的危害对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严重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综合国内外校园暴力预防的研究成果,从预警机制、保障机制、教学活动机制构建适合我国高校预防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暴力与翻译     
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注定将结出暴力的果。翻译是暴力产生的场所,有翻译的地方就有暴力,二者如影随形,这是翻译的宿命,也是由翻译的本质决定的。虽然暴力是翻译的常态,但也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唯一选择。文章从历史、文化、译者的道德立场等方面分析翻译暴力产生的根源及其存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和暴力游戏的盛行,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因果关系依然存在激烈的争议,主要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理论模型,即一般攻击模型和催化剂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认为,媒体暴力对攻击行为存在着即时效应和长时效应,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但是,儿童的人格特点、原有的攻击水平、对暴力角色的认同和游戏特点等因素会对媒体暴力的影响发挥调节作用。未来需要采用新的研究范式和技术对该领域问题进行研究,以获得相对一致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论刑法中暴力的学理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的暴力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理类型。依其是否由刑法明文规定来划分,可分为刑法中明丈规定的暴力和刑法中无明文规定的暴力;依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暴力和非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暴力;依其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武力形式的暴力和强制力形式的暴力;依其行为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依其作用程度和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广义的暴力、狭义的暴力和最狭义的暴力;依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轻微暴力、一般暴力和严重暴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暴力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特点:传播角色假借正义之名、传播活动自发形成、传播内容的社会敏感性、信息结构的开放性、恶劣影响虚拟促成和传播效果容易失控。网络暴力的这些传播学特点,与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防范校园暴力成为了一项急需解决的课题。校园暴力存在着案发地域范围广泛、手段残忍、性质严重、低龄化等发展趋势。立法系统性较差、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畅、违法犯罪成本低都是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法律因素,本研究认为,迫切需要完善法制遏制校园暴力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