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点”补课上,主渠道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三部分构成。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吃透教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把握好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创造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几年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教学方式,更是教学活动应努力达成的一种目标。因为自主学习最终应使学生形成一种能促进人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行为习惯和能力。现代文单元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首先要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但“主导”往往成了“主演”乃至“主宰”,学生的“主体”性只是表现在“听众”或“观众”的角色上,学生的“自主”无从谈起。因此…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由教师主导走向学生主体。课堂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展开,教学过程是教师的“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师生“动态实施”的活动过程。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正确处理教材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4.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与解读,从而对其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改革由此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确立了这一课程资源意识后,自然能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因此就能强化“课堂在创生新资源”的认识,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5.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与解读,从而对其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改革由此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确立了这一课程资源意识后,自然能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因此就能强化“课堂在创生新资源”的认识,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6.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与解读,从而对其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改革由此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确立了这一课程资源意识后,自然能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因此就能强化“课堂在创生新资源”的认识,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7.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与解读,从而对其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改革由此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确立了这一课程资源意识后,自然能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因此就能强化“课堂在创生新资源”的认识,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与解读,从而对其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改革由此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确立了这一课程资源意识后,自然能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因此就能强化“课堂在创生新资源”的认识,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9.
时代呼唤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教学垄断行为,加强其对学生的主体训练意识。在这种趋势引导下,语文课堂教学正由教师走向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僵化走向灵活。本文试图探讨这样一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体行为有机结合起来的课堂教学形式及其操作方法,这就是以设问为特征并贯穿教学过程的思路教学,它是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论》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一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近来,又有专家提出了“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观点,可以说实现了课堂教学理论上的又一个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体会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谈谈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与一些具体做法。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只有学校领导或同行的评价,忽略学生和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评价则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对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时可采用由…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交响乐。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教”和“学”自然地科学地组合起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必须打破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3.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合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从生命的角度提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应该说,这样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学生主体,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关注生成,培植生成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然而笔者在中小学听课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在“生成”与“预设”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上出现了偏差。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围绕“双学”基于“双效”探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习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国大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偏离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正本清源,实施围绕学生和学习、基于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我国高校课程考核的改革进行分析,认为具有以下趋势:考核理念由重管理走向管理与教育并重,考核内容由重知识走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考核主体由以教师为主走向教师、学生同伴、学生本人共同参与,考核方式由重终结性考核走向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教师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围绕教师角色转变这一核心,思考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号召下教师角色的几种基本转变形式:一、由“演员”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二、由“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朋友”;三、有时甚至要做“学生的学生”。指出了只有改变过去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真正培养出创造型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归宿和宗旨。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其作用既体现在课程的实施与二次开发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导作用上。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核心资源,因此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活用教材——“用”教材“教”。其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从而达到由“教”走向“不需教”、从“学会”走向“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角色 ,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 ,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 ,从讲台走向学生 ,以退求进 ,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教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向传统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角色,由“教”转向“导”.由传授者、指导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备主体,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也就是说,主体教学取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尤其是中考思想政治实施开卷考试后,更应积极进行主体教学的教育教学探讨。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主体教学取向。所谓“主体教学”也叫“参与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发和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