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仁发 《新疆教育》2012,(13):227-227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粜也是千差万别的。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存在着概念含混的地方,导致指向不明,教学中容易造成混乱。应把握阅读“对话”与阅读教学“对话”的不同,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的不同。真正在阅读教学中落实阅读教学“对话”的理论和实质。  相似文献   

3.
小学阅读教育存在过度倚重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窄化、阅读效果难以转化等问题,“全阅读”活动是破解小学阅读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全阅读”活动主张儿童通过阅读成长为善于阅读世界、书写人生的幸福人,具备阅读主体“全员”、阅读对象“全容”、阅读空间“全域”、阅读体验“全程”等特征。“全阅读”活动表现为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研究、阅读与创作、阅读与社会参与等四种样态,基于“主题+主学科+辅助学科”设计活动序列,在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多元指导,切实保障阅读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幼儿早期阅读受到重视,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家庭与教育机构对早期阅读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图画书创作与出版日渐繁荣,使我国儿童的早期阅读获得空前发展;“亲子阅读”、“分享阅读”等较好的幼儿早期阅读形式,带动了家庭与教育机构对早期阅读的研究。然而,目前在早期阅读领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要使早期阅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使图书真正成为教育者的助手和幼儿的良师益友,尚需多方面地努力。  相似文献   

5.
学习从阅读开始。什么是阅读?我们又得如何阅读?问题看似简单,如果仔细地去想一想,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道理。阅读中的“有”与“无”就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与阅读有关的“有”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指阅读物中有什么,其二是指阅读对象认知结构中已有什么,其三是经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而“无”,第一指的是阅读物中没有直接表白出来的内容,其二是指阅读者还没拥有阅读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其三是指通过阅读又会失去什么。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浅阅读“模式正日渐入侵校园、入侵课堂,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模式,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浅阅读”倾向,寻求课堂教学的纵深发展,是一个严峻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期待”名称及内涵 阅读期待概念源于“前结构”、“期待视野”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前结构”就是读者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了的先有、先见、先把握。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具体化”带有主观成分、再创造成分。德国接受理论家先驱汉斯&;#183;罗伯特&;#183;姚斯将“前结构”概念用于解释审美,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它指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的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8.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项主要训练内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练好的两大基本功。写作是作者“生成”文章的过程,阅读是文章被读者“使用”的过程。阅读作为信息输入的一种手段。可以充实人们的头脑,从而满足精神上的各种需要。阅读过程一般应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关于“阅读”的概念已有不少说法 ,都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具有代表性的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的定义为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是从阅读活动的要素构成 (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读物是阅读的客体 )和矛盾性质 (从符号中取得意义 )来探讨阅读。曾祥芹先生主编的《阅读学新论》一书在讨论“汉文阅读本质论”时 ,将阅读定义为“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缘文会友的交往过程”“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人类素质生产的过程” ,以阅读的不同功用来定义阅读。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对阅…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令人担忧的倾向:一是“只阅不写”,二是“应景伪写”.三是“随兴杂写”.为优效地在课内确保“写”的密度和效度.让“写”成为阅读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通过“写”来促进“阅读”的交流和展示.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我们尝试提出了小学语文“随阅小作”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评价目标定位不清、评价意识缺失、教学评价内容脱节、评价随意化、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阅读效果。为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需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和评价,以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围绕读书的重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任务单,关注阅读方法、习惯等,形成有效的评价过程,建构“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读”到“思读”到“精读”的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良好契机和开端。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逐层、深入阅读小说,掌握小说阅读应该具备的知识,将个人的阅读感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成长经验,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教师也应该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改进教法、丰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新课标的颁布和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  相似文献   

14.
高碧珍 《考试周刊》2022,(23):23-26
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三度”原则,即要重视阅读的温度、厚度以及深度。重视阅读的温度就需要引导学生探讨古诗词阅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群文阅读”中体会古诗词中情感的微妙不同;体现阅读的厚度就要求学生在古诗词的“群文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感官,感悟不同角度的情感内涵,积累广泛的古诗词题材,将薄薄的古诗词读本读厚;实现阅读的深度也就是要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深入探讨古诗词读本的文字内涵,从而能够获得在实际生活中深入理解和体会情感主旨的能力,做好温度、厚度、深度“三度”的有机结合,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精准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和学习。“群意识”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中心思想,是由新课程语文标准下“学习任务群”组织形式衍生而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精读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初中古诗词阅读在内容上若能重视把握“三度”原则以实现精准教学,阅读教学的内涵也将得到极大丰富。因此,文章主要围绕“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体现、“三度”原则在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以及基于“三度”实现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精准教学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以整合为视域建构阅读形态,可改进当前一些阅读形态的相互僭越,并有效落实“多读书”任务。整合视域下的阅读包括语文学科阅读、跨学科阅读和超学科阅读三种形态。语文学科阅读应以整体语文学科为视域,其读书任务可从将阅读作为目的的学习阅读、作为工具的促进表达、作为过程的深度解读予以落实。语文跨学科阅读是一种围绕主题,整合语文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以及相应社会生活资源,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培育学生跨学科范畴内的语文核心素养要素的阅读形态。其读书任务落实的关键在于围绕既定的主题开发各个学科以及相应社会生活资源。语文超学科阅读以生活为指向,旨在“通过阅读来生活”,以增进生活认知、提高生活品味、丰富生活体验。语文超学科阅读可运用以现实生活大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大单元阅读进行落实。三种形态均有存在的价值,不可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16.
赵斌 《考试周刊》2007,(21):66-68
本文指出在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与“听、说”在外语习得中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提高而非对立的关系。加强英语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创建英语学习语言环境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作了个有趣的统计,诸如“个人”“个性”“个体”“自己”“独特”“独立”之类的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共出现了90多次,可见,《课标》是特别强调“个性化”的。就阅读而言,“个陛化阅读”已渐成语文教学的时尚名词。但是,“个陛化阅读”不等于漫无目的或毫无章法的阅读,在阅读中若缺少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所阅读的文本也就只剩下“白纸黑字”的意义,谈不上“个性化阅读”了,因为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姚华芳 《考试周刊》2010,(28):59-60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重视阅读训练而忽视写作指导的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看重“阅读”与“写作”的课型区分,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不会从阅读中“吸取”.从写作中“倾吐”,使写作与阅读脱钩.从而导致写作学习陷入了困境。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搜肠刮肚、无话可写.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文章千人一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宁玲 《广西教育》2012,(33):40-4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倡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其实,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起关键作用的“支点”。  相似文献   

20.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