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当代社会在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口、粮食、资源、能源以及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作者提出,在理论上和意识上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人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重新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从而以一种崭新的态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探索确定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人类在新形势下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上了初中,我不再优秀。"是许多初一新生的真实体会。升入新学校,换了新环境,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建立新的成长坐标,每一个初一学生都会遇到这个适应与发展的课题。一、学会适应实际上,适应与发展这两大重要课题贯穿着生命始终。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适应的目的往,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与成长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个性不同的人交往,如何处理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等。对自身的适应。这方面的适应问题主要包括个体如何认识自己,即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悦纳自己、发展自我,使现实与理想中的我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万物、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如此。中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既竞争又合作,如何融入社会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课题。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作为一门课程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既是课程定位的出发点 ,也是课程本质的张扬点。这里以几个课程标准为例 ,看看我们要找的问题。“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 ,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 ,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拓展对世界的了解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①“历史学是认识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削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传统道德观只关注人的利益,人的权利,学校德育的内容也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组织的。根据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目前的小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参与热情不高,对环保总体认识水平和道德意识更是不够。小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发展阶段,对他们加强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通过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后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一、从地理学发展看地理学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关于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关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空间分布(布局)及其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人类生存于其周围的地理环境之中,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无时无刻都同地理环境打交道,力求适应地理环境,并受地理环境所制约。为了认识环境,了解环境,人类早就重视对自然环境(人本身也是自然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跨入社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一个对社会的适应问题。这主要包括:人际环境的适应、职业环境的适应、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这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面前客观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万物、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如此。中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既竞争又合作.如何融入社会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课韪。社会适应就是个体的人为了成为社会的人而采取的种种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社会心理健康的意义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而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却经历了两次转折。最初,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关注如何适应和征服自然而解决温饱问题,维护自身的生存。而后,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开始关心起自身的身体健康。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疾病谱,死亡率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  相似文献   

13.
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世界各国元首和首脑的承诺中落下帷幕 ,可持续发展再度引发世人关注。本文就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一探讨 ,以期加深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就产生了人与地球和睦相处的问题。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猎文明时代 ,以几千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为取食对象。群体采猎给生物资源造成了破坏 ,引起个别物种灭绝 ,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在这一阶段 ,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人依附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种恐惧和依赖的关…  相似文献   

14.
赵连明 《地理教育》2014,(Z1):31-32
正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通过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正确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准确理解环境与人口容量、人口迁移打下良好基础。教材首先以"历史  相似文献   

15.
论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道德教育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人类对人与自然、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关系等方面均有不同认识。说清楚20世纪道德教育的基本状态,才能思考如何更新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内容。根据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分析,提出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根据人类对不同社会群体(主要是民族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现状的了解,提出进行全球意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提出主张重新理解集体主义教育;针对人类物质和精神失衡的现状,提出进行生命关怀教育。重视人类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是后工业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17.
简论中小学生环境意识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环境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生产力,无限制地向自然进攻,一方面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拼命地向自然索取,损害了地球的基本生态过程,出现了滥伐森林、草场退化、沙漠扩大、土地退…  相似文献   

18.
人文地理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认识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为人类服务的重要工具。它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变化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出现了一股新的认识论思潮即进化认识论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福尔迈。进化认识论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 ,立足于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对人的认识能力和结构所展开的研究。然而 ,人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吗 ?人类认识仅仅是自然单凭自己的力量生成的吗 ?人类认识的进化仅仅是人类种族的遗传变异和对自然环境适应淘汰的结果吗 ?对此 ,舒远招教授的《从进化的观点看认识———福尔迈进化认识论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认为 :任何认识都具有社会性 ,而且社会进步、社会互动、社会实践等是认识进化不可缺少的社会因…  相似文献   

20.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当前的情况十分明显,一方面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却又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人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