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在新课改实施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品德与生活》的新教法,才能实现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明,活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如何把握《品德与生活》课教材的特点,实实在在的开展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继章 《云南教育》2005,(10):44-44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细读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现成的结论去获得道德知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时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人手,适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细读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现成的结论去获得道德知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时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适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一、模拟游戏,在表演体验中感悟品德与生活课要“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游戏是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一种模…  相似文献   

5.
王庆梅 《山东教育》2009,(10):50-51
追求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的新课程《品德与生活》教学改革的基本追求。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相似文献   

6.
陈迎春 《安徽教育》2012,(10):53-53
<正>一、调查访问法如教学《脏乱的害处》时,我让学生自己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脏乱现象,哪里被污染了。孩子们通过观察、询问,了解到我们这个小城的护城河污染严重,河水乌黑难闻,不见鱼儿的身影,两岸成了垃圾倾倒场,臭味能飘几千米。针对学生调查得来的情况,我让他们各抒已见:这  相似文献   

7.
刘冰 《贵州教育》2008,(6):40-42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生愿意接受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促进品德的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孙彩缤 《吉林教育》2006,(11):53-53
品德与社会的课标中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就要让他们用心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9.
何延云 《山东教育》2007,(1):104-104
《品德与生活》课倡导品德培养必须回归生活,因为首先的发展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发展。回归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道德救育。《品德与生活》课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把握来自社会诸多方面的教育因素。使教育教学更贴近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愉快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实施体验教学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可用资源,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体验充盈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是新一轮课改中新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编者力求在教科书中尽量多地反映出当代儿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这对长期以来形成的脱离儿童生活、单向说教和灌输的传统品德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夏华  隋萍 《山东教育》2011,(11):46-4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相对社会这个大课堂来说,课堂生活在时间上是短暂的,在内容上是狭窄的,要让学生对这个世界体验得深刻,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学生只有在课前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获得初步的感悟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德育课程形态的一次深刻变化,新的课程形态带来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新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因此《,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在使用以图为主的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有时感觉到新教材好看不好教,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有兴趣、喜欢看,而教师感觉没有什么可教的,感到“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教材,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15.
品德懒惰生活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绝对值,反映了儿童的需求,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针对当前品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如重知识轻能力,重民主轻主体。重课上轻课下.重讲解轻体验等,现结合本人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提出如下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体验式教学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近几年对体验式教学作了一定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下面以北师大版《友爱残疾人》一课为例,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基础是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源泉.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走进生活,让学生品行得到内化;学会生活,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参与生活,让学生的道德行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一、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生活1.从点到面读教材,由面及点用教材在使用新教材时,我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材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范例。我总是不断地追问,举这个例子编者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例子而不是别的例子?换别的例子又可能是什么呢?正是在…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上好《生活与品德》课程,需要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回归生活,通过对生活真实的感知和品味,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操守,形成自我评价标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人,以此来构建自己未来的生活。教师不仅要提高自我道德修养,还要做好学生生活体验的领航人,给予他们引导、呵护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