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机械波”一章中,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 振动方向的判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人们为此探索出了不少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速度的正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上振动。 2. 侧法:在波的图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 同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沿水平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 3. 头头( 尾尾)相对法:在波形图的波峰(或波谷)上画出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波峰(或波谷)两边上分别画出两个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那么这三个箭头总是头头相对…  相似文献   

2.
例1 图1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试根据图中质点a的振动方向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图中质点a振动方向向上,沿y轴正方向)  相似文献   

3.
忿() A .1 B.2 C.3 D.4 12.已知某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一 l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为·() A·y=嘴一2 B.y=一 10 C.y==一3劣 5 D.y=脉一SB 13.小亮早晨从家骑车到学校,先上坡后下坡,行程情况如图6所示,若舞、长熬赫返回时上坡、下坡的速度仍保持不变,那么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用的时间是() A.37.2分钟B.48分钟C3侧净钟D.33分钟14刁、亮用作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准犷“的两个一“函””图粼’‘翔图~,麟的这个方程组是袱路程(百米) 96{一/’团迄一l匕犯劣时间l分钟圈6更可飞)专-2)…  相似文献   

4.
将平抛运动推而广之,满足两个条件质点的运动即类平抛运动:(1)质点受恒力作用;(2)质点的初速与所受合力垂直.从以下角度切入分析此类问题,往往可事半功倍.如图1所示,质点质量为m,以初速v0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所受合力F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xOy坐标系,则质点在x  相似文献   

5.
正质点振动方向与横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这是一个讨论很多,方法很多的话题,不过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应该不断地创新.同时,接触到波的形成,波的图象后,又是学生感觉问题很多,比较着急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问题一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一所示,此时质点a向y轴正方向运动,则质点b向y轴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机械振动”一章后 ,遇到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问题时就觉得困难 .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一种简捷方法——三角形法 ,现介绍如下 .图 1法则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 ,波峰 (谷 )两侧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相反 ,如图 1所示 ,a、(b)左侧如果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则右侧各质点振动方向必向下 ,反之亦然 .这两个方向构成三角形的两条边 ,第三边 (底边 )则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图 2        图 3  运用 如图 2所示 ,设质点 A左侧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则右侧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贴近波形线画一根表示质点振动方向的 (斜 )有向线段 a和 b.连接 b线段头和 a线段尾 ,形成一个三边顺序排列的三角形 ,其“底边”所指方向即为波的传播方向 .例 有一列向右传播的波如图 3所示 ,试判断质点 N和 M的振动方向 .解答 先画出表示传播方向向右的底边 ,再按顺序排列画出其余两边 ,立即可看出 N点的振动方向向下 ,M点的振动方向向上一种判定波的传播方向的简捷方法——三角形法@常国钧$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中学!210001  相似文献   

7.
1.读图(1)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用“带动法”:在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相邻的质点,后一质点的振动落后于前一质点.只要将某一质点的位移与它相邻质点的位移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该质点的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8.
判断机械横波的传播方向或质点的振动方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爬坡法”、“平移法”、“头头(尾尾)相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千秋,但都有“死记硬背”之嫌。只有深刻理解波的产生原理,才能正确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及质点的振动方向。 关于波的产生原理,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第139页至第140页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什么介质中某一点发生的振动能向各个方向传播?这是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可以把介质看成是由大量质点构成的物质,相邻的质点间都有相互作用力。当介质中的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这些质点的振动又会带动各自周围的质点发生振动,这样,振动就在介质内传播开来。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做机械波。”对于这段阐述波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周维平 《湖南教育》2002,(15):54-54
利用参考圆可以找简谐振动的质点的初位相Φ0,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V,振动加速度a和所受回复力∑F。1.初位相Φ0(t=0时,位相)如图1所示,若质点C在位置B时,过B作y轴的平行线交圆周于一点,过参考点的半径OB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O,即Φ0=0。质点在位置C时(C为正向二分之一最大位移处)过C作y轴的平行线交圆周两个点C'和C″,若质点C从C'向靠拢平衡位置方向移动,以C'为参考点,过该参考点C'的半径与X轴正向的平角为,即Φ0=π3。若质点C向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则参夹角为53π,即Φ0=-53π或Φ0=-π…  相似文献   

10.
波的图象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波的图象问题归类遗行解析,供读者参考。一、判定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例1(1998高考题):一简谐横波在 x 轴上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已知此时质点 F 的运动方向向下,则A.此波朝 x 轴负方向传播B.质点 D 此时向下运动C.质点 B 将比质点 C 先回(?)  相似文献   

11.
在解波的图像问题时,首先要碰到由波的传播方向判定质点振动方向(或由质点振动方向判定波的传播方向)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用“头头相对、尾尾相对法”判定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间关系。更为简便。现简单介绍如下:尾尾相对头头相对  相似文献   

12.
近年高考试题中,涉及横波传播方向或质点振动方向的问题出现较多,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已知波传播方向,判断质点振动方向;其二是已知质点振动方向,判断波传播方向。这类问题对学生是一个难点,形成难点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未掌握简便而又容易记忆的方法。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用“沿波反向”法解决这一问题,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机械波解题中快速建立振动与波动的联系,从而确定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下面就以横波为例介绍六种方法供参考. 一、相邻质点带动法参与振动的各质点沿传播方向依次带动,故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点越在先前越先振动,离波源越远的质点越在后,其振动总是滞后前面质点.例如:图1为某时刻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波,则波形图上P点、F点的振动方向如何?  相似文献   

14.
如图1.若波向右传播,相当于一个人沿波动图象的传播方向上坡和下坡.OK、MN段相当于上坡的过程,KM段相当于下坡的过程.则任一时刻,上坡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前锋波”是指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最前面的波形. “前锋波”具有下列特点: (1)在传播过程中,最前面的波形不变; (2)最前面质点的起振方向跟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3)波源振动一个周期,机械波将添加一个波长的波形; (4)波源起振方向向上,则最前面的一个波长内的波形,前半个在x轴上方,后半个在x  相似文献   

16.
沿波的传播方向,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在前面质点的带动下产生的,因此,后一个质点总是“追随”前一个质点。 如图1所示,为某一时刻一列向右传播的波形,AB之间的每个质点为“追随”它们左面相邻质点都向下振动。同理BC间的各质点为“追随”它们左面相邻质点,都向上振动。  相似文献   

17.
1.带动法 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后一个质点重复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形式,即:“前带后,后追前”.这就是波向前传播的原理.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通过比较它与相邻质点(注意:两质点的水平间距不能大于四分之一波长)的位移,即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同理可确定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18.
所谓“同侧原理”即以波形图上的某一点为箭尾画出波的传播速度和质点振动速度的矢量图,两个矢量图一定位于波形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同侧原理”反映了波的传播方向、质点振动方向、波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同侧原理”可求解下面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简谐波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者余弦曲线,由波的图象判断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是本章知识的难点。判断的方法有多种,比较简单直观的方法是直接在波形图上画箭头确定。具体方法是在波图上该质点处沿波的传播方向或者质点的振动方向画一个箭头,再在过该点的波形同侧画另一个箭头与该箭头垂直,这一箭头方向即表示振动方向或波的传播方向,下面以几个典型习题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1已例知1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列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B是波形图上的二个质点,判断图示时刻A、B质点的振动方向。解析过A点沿波的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20.
所谓横波两向,即横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在波动问题中,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判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判定波的传播方向,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下面介绍四种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