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于50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大关系的思想原则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建设模式表现在经济方面主要是管理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经济发展方针上的一重二轻。我国对前苏联模式的突破,是以毛泽东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为起点的。讲话以前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不同于前苏联的新思想和新方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重要思想,它紧紧地围绕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寻找一条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主题而展开;其中充满活跃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说,更具有普遍的、长远的价值,是值得后人认真研究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张金才 《历史学习》2006,(12):33-33
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新中国成立6年多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次调查研究的序幕是刘少奇拉开的。1955年12月7日至1956年3月9日,刘少奇先后约请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37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汇报、座谈,内容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财政、金融、文化、体育、卫生和国民经济计划等各个方面。1956年5月28日,他又听取了新华通讯社和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的汇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刘少奇除了参加外事活动和出席中央有关会议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座谈会。一般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  相似文献   

5.
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初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的最初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关系的初步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探索。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探索的首创之作,《论十大关系》所阐释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以及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的写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初步探索的成果。重温《论十大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提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现和处理各类矛盾;必须紧紧抓住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协调各方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国后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从十个方面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需要处理的问题,指出正确处理这十个方面的关系对于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它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文章对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进行了梳理 ,突出它在理论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部署,城镇化牵动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反映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规律和重要思想,对我们当今进行城镇化建设仍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论十大关系》所体现出的实事求是精神、以人为本原则和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应该成为我们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而《论十大关系》中没有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问题,则更加折射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论十大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著作,发表至今虽已有60年,但其所蕴含的一系列思想在经济新常态下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与《论十大关系》具有历史、内容和理论上的联系,研究二者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著述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党在"八大"及其前后提出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为形成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逐渐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失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我们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十大关系》是一篇重要的经济哲学著作。《论十大关系》所遵循的矛盾规律、矛盾分析方法以及运用整体与部分、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等,对于我们当前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强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117-119,124
建立民主平等、直接对话的沟通机制,以和为贵、心理相容的引导机制,团结互助、患难与共的互助机制,诚实守信、坦诚正直的诚信机制和公平公正、平等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是中共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初步实践。这一时期,它勾画了联邦制与单一制结合的混合国家结构,健全了中央与地方政权机构并初步划分了双方的职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监控和双方的沟通。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断续性、法律规定与现实差距大、移植性等特点,其中一些教训值得后人吸取。  相似文献   

16.
民初国会制宪中中央与地方关系论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初国会正式制宪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从这些论争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焦点,模式与国情,地方地位的界定等。但由于客观政治环境的影响与局限,一些良法美意也只能化作流星。  相似文献   

17.
国内行政学界对理顺和建构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提出了众多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体、内容以及建构原则等相关研究成果。对这些观点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对于研究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建构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必须尊重国情,维护中央的权威;坚持法制化原则;切实做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并建立起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深刻地揭示了物我对立产生的历史灾难。纵观其行文兼及其一贯的思想,可以将其概括为两大类,即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万古愁”和叔本华所概括的“人生悲剧”。苏轼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从哲学层面上回答如何解决这两大灾难。  相似文献   

19.
苏州作为一个典型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发展不平衡的城市,其政治地位发展的相对滞后对于该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影响力扩散等方面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如果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绑定效应不能得到充分重视和妥善处理,必然会引起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消解政治绑定效应需要在经济与制度视角下寻求制度创新,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达到城市政治资源与经济地位的匹配。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关系是一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俄罗斯(前苏联)一直奉行"大一统"的国家所有制度.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俄罗斯逐步取消"大一统"的国有制,并在法律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中央与地方分别所有的国家所有制,为俄罗斯经济转轨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俄罗斯通过立法的推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国家所有制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中国相应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