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价值功能──李昕答问问:可否谈谈您对教育艺术的理解?答:生活不是目的,生活得好才是目的。教育不是目的,教育得好才是目的。教育艺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者的素质,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育艺术的目的,在于使受...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目的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或选择的目的,是指培养一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因为任何一个人都要从事一种职业。必要的目的或道德的目的,是指培养一个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完善的道德素质。职业教育如果不能达到“必要目的”的要求,不能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只是狭隘地着眼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就失去了其教育的本质属性,只能称为训练;职业教育如果没有明显的“可能的目的”,不能赋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则失去了作为教育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分析了“教育目的”内涵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反思,进而思考了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目的观的选择应坚持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二者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有所取舍.就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形势而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向应更多地偏向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并非我国教育目的的唯一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建立在完整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长期以来,在我国众多的教育学著作中都无一例外地把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对此,不少人存在着这样一些模糊的认识,似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本身就是教育目的理论基础,而且是唯一的,全部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澄清这种认识,以使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的研究早日步出误区。  相似文献   

5.
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思我国教育目的研究,至少存在三个常见问题:在教育目的理论基础上,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仅仅作为教育理论来理解;在教育目的的基本涵义上,将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目标;在教育目的的内容上,将教育目的等同于受教育者的预期发展结果。这些问题,直接地进一步引起了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些矛盾,导致理论上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与实践中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操作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税乃国家财政收入之源,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满足国家需要为目的,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而实现的分配和再分配,一般认为,税收的重要目的是聚财,也可分为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和社会目的。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还有其独特的一面,即税收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的物质和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解构与重建:后现代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现代教育目的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解构、批判使教育思想如沐春风,后现代教育目的观正动摇着现代教育目的存在的根基。然而,后现代教育目的的局限与困境是明显的,我们在对教育目的构建过程中,坚持辨证统一的观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建麟 《嘉应学院学报》1994,(4):100-105,8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明确的规定。要达到这一规定的要求,就要做到善于提出课程的教学目的,即善于提出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本文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论证要善于提出课程的教学目的,就要明确初中、高中的区别,就要讲究确定单元或课文教学目的的依据,就要努力使确定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定的要求、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层次教育目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教育目的的反思,对教育史上层次教育目的思想的借鉴,认为建构包括人才规格培养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在内的较近的教育目的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最高教育目的是必要的。最高的目的是一般的、普遍的,指导较近的目的;较近的目的是特殊的、具体的,是为实现最高的目的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人的活动及其目的性来揭示人的生存特性的。目的性,是事物活动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意向性特征。自然界发展到有机物就开始具有目的性活动特征,但有机物只具有自然合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自觉的有意识的目的性活动特征。人的活动及其目的体现出人的存在状态。人的活动目的根源于人的需要,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既有功利目的又有超功利目的,既有现实目的又有终极目的,既有外在目的又有内在目的。自然合目的活动,如基本的生理活动表现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呈现出自然人状态;功利性目的的生产劳动,如工人、农民的工作等表现出人的社会属性,呈现出社会人状态;超功利性目的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活动表现出人的精神属性,呈现出文化人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的自然人状态是人生而具有的先天既定的已有状态;功利性目的生产劳动的社会人状态是人后天学文化受教育的现实存在状态;超功利性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的文化人状态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三种活动目的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人的现实存在。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已是,而是现实的生成,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不断变化生成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社会性看成人的本质属性,其根本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的现实的功利目的就是当下人的物质存在,但人之为人在于除此之外,还有超功利的终极目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活动是人超功利的终极目的和内在目的,表现为人的理想和追求等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是个历史的范畴,自古希腊以来,教育目的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变化,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德、智、体”的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目的的变化体现在对“德、智、体”这些方面的具体内涵的不同理解中。所以,我们现在对教育目的的讨论,不应抽象地谈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不是在教育活动内部能够找得到的,不是某些教育家的规定,也不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对教育问题的概括,而应从一个时代的教育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中去寻找。因此,对教育目的讨论应该是非常具体的。  相似文献   

12.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只有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才可能建立正确稳定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例如,利用绪论课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并将学习生物学的目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仅让他们认识到生...  相似文献   

13.
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理性的教育目的和现实的教育目的,我国通过教育文件确定的理性教育目的,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我们的教育理想。但我国现实的教育目的与此相去甚远。这里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制约与影响,促使我国现实的教育目的走向理性,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研究在该罪的所有争议研究中,相对薄弱,甚至虚无。介绍贿赂罪介于行贿罪与受贿罪之间,在犯罪构成及社会危害性程度上,三者皆紧密联系,构成一个阶梯性的犯罪体系。尽管刑法明文规定了行贿罪的犯罪目的。受贿罪的立法规定中也隐含着犯罪目的,而对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刑法既未作明文规定,从语义上也看不出有所隐含。但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出发,介绍贿赂罪也应该具有犯罪目的才是正确地反映了立法原意和这三罪的构造关系层次。同时,将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界定为谋取经济利益,并将该目的解释为情节严重之情形之一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本拟对我国刑罚目的的选择作一些探讨。首先对刑罚目的的进行了界定、对相近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重新梳理平析了有关学说,为后奠定基础。最后,针对我国刑罚目的的选择的困惑,论证了我国刑罚目的之应然选择是采一体论,并且应当在刑罚适用的不同阶段注重一体化之不同侧面,寻求动态平衡中适宜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6.
普通学校目的,在养成健全之人格,与其生存发展于社会之能力;此为全教育系统之精神,大学校之目的,固亦不外乎是。然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为全国最高之学府者,则因于普通目的以外.尚有特别之目的在。固不仅其程度有等差而已,特别之目的维何?曰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是焉。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是以观念形式反映着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成长的客观要求,体现着社会对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成长的方向、性质和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教育目的,是教育哲学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不同意见,接着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依据,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面向”的关系,强调指出,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不仅是我们确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确定教育目的的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18.
蒙传珍 《小学生》2012,(8):28-28
康德说: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这也就是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当然,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要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有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俊和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26-28,72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在民主制度下,由于不同的个体拥有各自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才能训练每个人养成有秩序地促进社会变迁的反省习惯。因此,我们对教育目的应从现实与未来两方面进行认识;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青少年心理的适应性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教育目的不应仅仅保存与传递现有的社会理想、价值观,或再现过去的社会状态,还必须具有对流行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评析和批判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五个依据华亭县教育局史征波依据之──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依据,而且必须是首先的依据。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必须为教学目的的实现而服务。最优的教学方法保证最佳地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