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寂寥的雨巷。烟雨迷蒙中,捧一束蓝色思绪,淋漓在心之弦上。飘忽而忧郁的眸子浮起一层淡淡的水雾,迷蒙而凄切。然而,先生,你不觉得雨巷深处,有一支含蓄的丁香默默地在等你吗?  相似文献   

2.
翻开戴望舒的《雨巷》,总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扑面而来,那朦胧的雨、凄迷的雨、飘忽的雨,在书页间翻飞着、飘洒着、氤氲着……仿佛掠过八十年的岁月风尘,依然淋在你的身上,洒在你的心尖。  相似文献   

3.
<正>一、《雨巷》的创作背景《雨巷》创作于1927年,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其写作背景复杂而现实。第一,从当时的历史环境而言,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全国笼罩在反动政府的白色恐怖阴霾和大革命失败的悲观情绪之中。第二,作者当时年仅22岁,因为投身于国民革命活动被捕,在释放后避难客居于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此时的诗人心绪未平,自身痛苦且彷徨,对这个时代充满了迷茫与不解,渴求在情感上找到寄托。更重要的是,戴望舒在朋友家避难期间认识了施绛年,正处在对施绛年的追求与爱慕时期,其情感更加热烈,萌发了诗歌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1905- 1950),浙江余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代表诗有:《我思想》、《寒风中的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  相似文献   

5.
王舶宇的《心灵雨巷》展示着作者宽广的阅读视野与深度阅读的乐趣,倾诉着作者柔软的心灵之曲和浪漫的情感因子,焕发着作者独特的文化知鉴与理性的智慧之光,描摹着作者诗意的童年情结和温馨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6.
知道戴望舒是在高一,走近戴望舒是在高二,这样一个进程中,没有桥梁,有的只是他的一首《雨巷》。我想,我很想,如果可以,我也试着写一写我的“雨巷”,而事实上,我根本没有雨巷,更没有雨巷让我漫步其中,让我从容地品尝我的忧伤。《雨巷》写得很轻柔,很凄婉,很清幽,也很隽秀,甚至有些缥缈。诗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正是对我落寞情怀的另一种表达,与我心中那根不安份的琴弦产生着希望中的那种共鸣。尽管如此,我却与戴望舒有着极大的不同。说是共鸣,只因为他有一首符合我目前心境的《雨巷》,它有着我一直喜欢的那种韵调,更有…  相似文献   

7.
《雨巷》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通过对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写,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本文说说该文的说课稿。  相似文献   

8.
《雨巷》通过选取特定的环境营造特定的氛围,表现了作品中人物的忧伤以及幻灭中的追求和失落中的渴望。其意境优美,措辞浅显易懂,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它继承了我国旧体诗词的精华和西方诗歌的精髓。对它的解读因时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百读不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上完《雨巷》第一课时,一位同学问我,老师,这首诗歌为何以"雨巷"作为标题?我反问她,你想想看,从标题入手,从诗歌意境入手,从人物情感入手,你觉得,这些方面的内容与"雨巷"两个字有什么关联呢?我的反问当然是在具体地启发她的思路,开阔她的思维。学生说,从标题来看,"雨巷"两个字比较简洁凝练,生动直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从诗歌  相似文献   

10.
11.
《雨巷》读解姜飞七十年前,当戴望舒于不经意间顷刻挥毫而作成《雨巷》时,他大约不会想到这阕短章会在二十世纪未依然引人注目,甚至不少大学者也纷纷捉笔评点,却又待论殊异──台湾余光中先生论道:“以今日现代诗的水准看来。《雨巷》音浮意浅,只能算是一首二三流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雨巷>所具有的地域文化内涵,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揭示了"丁香姑娘"成型的过程,并对叶圣陶给予<雨巷>的评价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些人认为中国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写诗人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爱情诗,这是从表层上得到的认识。透过表面层次,我们会看到这首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诗人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它既有对诗人童年、少年生活的触发,更有对诗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忧郁和苦闷的复杂心绪的抒写。  相似文献   

14.
一首《雨巷》几乎使戴望舒成了现代诗美的化身,有多少名家、读对它读了又品,品了评,品了又评,笔自己也曾一度被这种袭击灵魂的力量所触动,但总是怕自己拙劣的笔触践踏了彷徨在江南悠长雨巷的诗人,直到接触了马建勋的哲学作《圆点哲学》后,自己才知道了自己缘何感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出自于少女的浪漫情怀吧,我一向对柔美的事物特别青睐。文学也是如此,散文、诗,便成了我的最爱。翻开语文读本,最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这首戴望舒的抒情诗———《雨巷》,初看这个题目就觉得有种莫名的伤感,猜想这首诗必是凄美至断肠。诗的开头就提到这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便奠定了整首诗深沉的基调。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恰好出现在这条雨巷。丁香,这种象征了美丽、高洁、愁怨的花朵,正好适合姑娘的气质,再加上一把油纸伞,不仅令我联想起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女学生形象:梳着两条小辫,抑或是齐耳的短发,穿着天蓝色的对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雨巷》进行了教学设计,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郑华 《学语文》2006,(4):11-12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学生能说出“丁香”的文化内涵; 2、说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能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作。  相似文献   

18.
师:老师给你们唱一首歌,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以及其中的故事。(师深情地演唱《丁香花》) 生(甲):这首歌叫《丁香花》,讴歌的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积劳成疾。她死后,她的学生在她的坟前唱的就是这首歌,并在坟上盖满了丁香花。  相似文献   

19.
(上课前五分钟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幻灯片展示歌词,创设氛围导入。)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0.
今年暑假,爸爸让我读了十首现代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题目叫《雨巷》,是戴望舒写的。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我想,大概就因为他写了这首诗,才得到这个称呼的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