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相”字具有人称代词的功用,这在不少工具书中已有所提及,但言而不明。如:《现代汉语词典》释“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此阐释,不仅语义含混,且尚存语病:“相表示……动作。”《辞源》释“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辞海》释“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不安抗辩权的设立与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合同法包括《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个合同法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只有《涉外经济合同法》中有关不安抗辩权的规定。该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应当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对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证据时,应当履行合同。当事人一方没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中止履行合同的,应当负违反合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曾柱 《培训与研究》2006,23(9):12-14
语言学上对“鬼”、“神”、“妖魔”、“上帝”这一类非现实词的词义谈得比较少。本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语言学上关于非现实词词义研究作综述后,认为语言学学者在研究非现实词词义这一问题上分为两大派别: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而无所指;另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也有所指。  相似文献   

4.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  相似文献   

5.
《八小时以外》2011,(9):8-8
“谁首付,离婚后房子归谁”、“婚后父母给一方买的房子,另—方无权分割”……8月13日开始实施的关于《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释一经公布,便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导入1.出示“二方连续”构成的剪纸花边,复习“二方连续”,由“二方连续”不适应大面积的装饰设计,提出需要另找适合大面积设计的图案.  相似文献   

7.
相信 信任     
相信 信任 这两个动词都有“不怀疑”的意思。 “相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信赖,不怀疑,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信任”的对象往往是人,是“对人相信其思想、品质或才能而有所托靠”的意思。“信任”的对象有时是由人组成的党派和团体。 例如: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合同单方解除的情形《经济合同法》第26条第2款明确规定,“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或者“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有权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经济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9.
释《释“相”》之“相”村野董秋成同志的《释“相”》(载《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9期)在大略地介绍了“相”的训诂情况后,着重分析了“相”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对初中语文教师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文章在谈到称代性(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不应该使用“学案”导学?一方认为:学案可以对教材内容二次加工,更适合学生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保证课堂的有序性与高效性;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可以开发学生的集体潜能,缩小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另一方认为:学案使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约束了学生拓展空间,学生只能在教师设计中循规前行,阻碍学生的发展;影响情境创设的效果,限  相似文献   

11.
“进”和“退”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不应该强调一方而忽视、否定另一方。教师的“进”是为了创造更佳的学生学习条件;教师的“退”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上积极地做“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进”和“退”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不应该强调一方而忽视、否定另一方。教师的“进”是为了创造更佳的学生学习条件;教师的“退”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上积极地做“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探索性问题是近年数学教学和高考研究的热门课题.其形式有三:(1)给出条件或结论中的一方探索另一方;(2)变更条件或结论中的一方之后,探索另一方的变化;(3)探索问题的存在性,其特点在于“未定”和“变通”.学生们对其解法感到很棘手,本文以实例谈谈如何运用辩证思想寻求解题途径.一、肯定与否定对于结论不确定的存在性问题,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之后,推演的结果或是对肯定之肯定,或是对肯定之否定,或是对否定之肯定,或是对否定之否定.肯定与否定之间相互对立和相互贯通的辩证关系,既为解决探索性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又为解题时的变  相似文献   

14.
老实人鲁肃自从接替了周瑜的工作后,就整天忙得像陀螺似的,可是他的抠门老板孙权却一毛钱工资都没有给他加。于是,在“经济危机”的逼迫下,鲁肃决定辞职,另找一份报酬高的工作。一天,鲁肃正徘徊在大街上,突然,一家餐馆门口的“招聘”启事吸引了他的眼球:“嘿,这工资还挺高呢!打‘光棍’这么多年,吃喝全靠自己动手,厨艺自然不在话下!”于是,他理了理衣服,踌躇满志地去应聘。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以来,“交代”一词使用频率增加,在书写上则出现“交代”与“交待”两种写法。有人说该写“交代”,有人说该写“交待”,也有人说两者均可,还有人说两者有不同的搭配关系。到底以何说为准呢? 请先看一些词典与字典中的“交代”条: 一九三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交代:彼此相接替曰交代…… (本书无“交待”条) 一九七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交代:前后相接替、移交…… (本书亦无“交待”条) 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词典》(即《国语辞典》简本): 交代:(一)谓彼此相接替。 (二)①嘱咐。②应付,卸责,如言交代差事。③做毕、收束,如言这件事算是交代了。④收束终了之节文,如言说这几句话,总算有个交代。⑤收束移交之事,如办交代。(本书中也无“交待”条) 一九七一年版《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16.
对比的强度     
对比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必须强化其强度,才能突出一个“比”字,取得对比的目的。要增强对比的强度应抓住以下几点:其一,要抓住“比差”,即双方对比点存在的落差。对比主要是以一方衬托、突出、肯定另一方。所以比差越大,比的效果愈好。抓住“比差”进行渲染、强化、突出,增强对比的强度。当然这种比差并不是对衬托一方完全贬低,而是肯定基础上的贬低。否则它就无法起到比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表达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令人惊奇的是:在无声无息的数字群体中,竟然也有这样关系密切的“相亲数”!220与284就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亲数”,它们的特点是:彼此的全部约数和(本身除外)都与另一方相等。  相似文献   

18.
棋悟     
一片一望无际的战场,天际两边,各出现了一支军队,一方大旗上写着“汉”,另一方大旗上写着“楚”慢慢靠近,靠近,各自安营扎寨,列开阵势。我和爸爸——这对父子棋迷,又要大战一场了。“战场”上“硝烟弥漫”,爸爸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优秀的教师当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松、更和谐、更有创造性的平台和空间,而不是将学生禁锢在自己偏于一隅的预设标准答案内。当然,如果仅限于此,他就成了一个“好好先生”,所以,在“宽容”这一前提之下,他又大胆地提出了“消极教学、积极求学”的新理念:教与学,作为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积极与消极总是相对的;一方积极了,另一方则必然会相对地消极下来,反之,一方消极了则往往刺激另一方积极起来。因此,道理显而易见,这种主动学习作为的扩展,如果没有教学作为的退让与提练是难以实现的。而老师们往往只注意到自己这一面教的积极,而忽…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差”的概念所谓“信息差”,也叫信息沟,即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一方持有另一方所不知的信息,便形成一个信息差距或信息空白。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的活动。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人们通过交际,缩短和填补差距以达到一定的“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实现交际目的。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