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味一直为诗歌创作者所追求,"辨味"批评也一直是诗歌欣赏的重要手段。自古至今,学界一直认为:"有趣者好诗,无味者劣诗。"但实际上,食味与诗味既有本质联系,又有所区别。诗味具有超越性特征,同时还具有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2.
追求复古是明代文学思潮的主流。复古必须确定文体典范和师法对象,而这正是通过辨体制、溯源流、明正变、品高下来实现的。辨体批评因此成为明代文学批评的核心内容,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文体分类之细密、体性辨析之精审,以及对文体发展演变的深度考察和精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以“味”品诗、论诗形成了我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辨味批评,与以“意”论诗共同构成诗歌评价的主要方式。但辨“味”不同于辨“意”,后者着重于对诗的语言文字的辨析,前者着重于把握弥散在文字语言之后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4.
以"味"品诗、论诗形成了我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辨味批评,与以"意 "论诗共同构成诗歌评价的主要方式. 但辨"味"不同于辨"意",后者着重于对诗的语言文字的辨析,前者着重于把握弥散在文字语言之后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5.
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理性思辨的哲学形态,这与注重体验直觉的中国传统哲学在认识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由于近代以来理性思辨的哲学传统带给了西方哲学甚至整个西方社会以巨大的困惑,西方出现了人本主义非理性思潮,在认识方式上它有着一些和中国传统哲学相似或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语言研究方法,旨在分析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语言在社会、文化演变中的作用等。由于两种分析方法有着相同的哲学和语言学基础,因此,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常常把他们等同起来,认为两个术语可以互换使用。事实上,两者虽然都是采’取了“批评”的分析方法,但分析的视角并非完全相同。批评话语分析是批评语言学的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释其异同及各自的分析特点。对此深刻理解将有利于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话语分析和外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总体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重在理性的思维方式,钟嵘的《诗品》偏于诗性的思维方式。但是,此种相异并不是绝对的,在局部上,《文心雕龙》又有诗性的成份,《诗品》亦有理性的因素,两者均未达到纯粹理性或纯粹诗性的维度,具有共同的印象式批评特征。这种批评的言说方式表现为自然性的言说和历史性的言说两种形式。它源于中国自然的思维习惯,并以此形成中国古代文论中典型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学主流的诗和散文自先秦发展到宋代已经非常成熟;而唐宋以后,词和小说勃然兴起,又展示出中国文学新的风貌。因而,文学体制的辨析成为宋代以后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辨析集中表现为对诗与文、诗与词、文章与小说诸关系的批评实践和理论考察。一、诗与文诗和散文在先秦时期已很发达,而此时的文学批评还没有发展到对二者体制关系进行探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话中常常出现以饮食作譬喻的批评话语,这是宋代诗味理论下批评行为的具体体现。宋代诗味的三种类型是淡味、余味、苦味,通过探析不同类型中饮食譬喻批评话语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对饮食譬喻这一批评行为的具体现作出更为细致的分析,使学界对诗味论的抽象理论探讨落实到具体的批评实践讨论上,完善对传统文论味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西学批评虽然逐渐走向对话和交融,但还是存在许多差异。从认识论看,中国学批评倾向于“妙悟”,西方学批评倾向于“逼真”;从价值论看,中国学批语倾向于符合化理道德的“善”,而西方学批评倾向于超越社会伦理的一种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1.
乌托邦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实体论思维模式之上,它以超验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否定为基础,进化史观的烘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近代西方乌托邦的涌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典型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诗学思维模式,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在历史观念上,循环史观是中国历史观念的主流,最为根本的是天人合一肯定现实世界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只有逍遥隐逸的桃花源,而没有否定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无神论者,否定宗教思想和鬼神迷信,宣扬唯物主义思想,并同有神论者的唯心主义思想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斗争。对其分析研究,合理吸取其有用的内容,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三代至明清,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大致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检讨,总结其参考价值和历史教训,对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征途中选人用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清议传统在中国古代形成较早,是民众向往清明之政的心理反映.从汉魏六朝至宋元明清时期,清议现象一直延续在社会政治和士人心目中,并对古代政治体制、士人风尚、民族文化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虽然以"得意忘言"式的批评为主流,重内容而轻形式,但在诗话词话中对语言形式问题的论述则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论述并不具有明确自觉的语言学意识,但与注重文本形式分析的语言学批评则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域的古城在环境、功能和特征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类似的发展轨迹、文化遗产共同的属性以及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都具有相通性。对平遥与苏州在历史、特征和发展诸方面进行的比较,对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辨证的直观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文化“基因”.它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范式”:直觉感悟、体味品评和以象喻方式类比的特征.具象与抽象统一、概括与体验统一的理论范畴,原始要终与执本驭末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审美描述与类比推理相结合的论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古代学理论范畴的梳理以及对古代学批评实践的考察,可以归蚋出中国古代学批评中特有的诗意言说方式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的学理论为古代学批评提供了诗意言说的理论范式,中国古代的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为在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雏”,以意象作比喻进行言说。  相似文献   

19.
张莹 《海外英语》2013,(16):226-22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nglish is pushed to be a significant position as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Occidental culture br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effect mainly represents in vocabulary, grammar system, languag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o help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understand the effect better and give them some enlightenment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崛起以及其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和清算,文学艺术的批评问题在逐渐受到冷落。整体上说来,分析美学家大多摒弃了文艺批评的普遍性,而将文学艺术的批评归结为个人的趣味好恶,走向了批评的取消主义。然而,取消主义者看不到趣味的二律背反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因而不能真正从理论上取消文学艺术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