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热气腾腾,炊烟袅袅,家中四处弥散着米粥的香味.奶奶系着白色围裙,站在灶边,边抡着勺子不紧不慢地搅拌着那锅翻滚的米粥,边对着伏案写作业的我慢慢悠悠地絮叨:“凡凡,你知道这粥啊,就需要不停地搅拌,谷物的香味才会发散出来……” 说来也怪,正被一道难题困扰的我在阵阵粥香中竟慢慢找到了灵感…… 记得我小的时候,家中不算富裕,父母为了生计,早晨伴着晨曦出门,晚上踩着月色回家.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是“小火煨汤”,是“小口抿茶”,靠的是“慢功”。目前,小学语文每周就四节课,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迅速提高,课外训练不容忽视。为了提高语文课外训练的效率,笔者设计了一套“四导”训练模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王玉梅 《生活教育》2011,(15):78-80
语文学习是"小火煨汤",是"小口抿茶",靠的是"慢功"。目前,小学语文每周就四节课,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迅速提高,课外训练不容忽视。为了提高语文课外训练的效率,笔者设计了一套"四导"训练模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煨辣椒     
正月初二,我随爸爸妈妈到农村老家拜年,吃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土菜——煨辣椒。我的老家在一个离县城几十千米远的偏僻农村。家乡人一年四季煮饭、炒菜都是烧柴和茅草。煮过饭菜后,灶堂里会留下红红的火炭和灰烬。他们就在灶堂里煨辣椒。做煨辣椒的工序是:选形状规则、没有虫眼的新鲜红辣  相似文献   

5.
私房菜     
暑假来到,打开炉灶!同学们赶快过来看一看,学一学,然后给爸爸妈妈露一手啊!私房菜1糯米百合粥原料:糯米、百合、莲子做法:首先,将所有原料一洗净,然后上锅点火,将水烧到半开时,倒入所有原料。糯米、百合、莲子的比例大概为4:1:1。将水烧到半开在将原料放入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粘锅,而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泡一下米,当锅被烧开之后,将火调至小火,再慢慢熬制。而当锅再次被烧开的时候,这样好喝又具有滋补的糯米百合粥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6.
红枣莲藕粥原料:鲜藕250克,糯米50克,红糖100克,红枣10颗。制作过程:1.将藕洗净,刮去外皮,切成小丁儿。红枣洗净,去核儿。2.糯米淘洗干净。在砂锅里倒入清水,放入糯米、藕丁儿、红枣,用旺火烧沸,再改小火煮。3.用小火煮至米烂汤稠时,加入红糖,调匀即成。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我带弟弟出去玩。转出村口,只见不远处火光闪闪,烟雾弥漫,还隐约传来喊“杀”声。弟弟好奇,要我带他过去看看。走近一看,是几位男同学非常开心地在放“野火”。他们把遗弃的稻草堆到一起,用火点着,还说什么“火烧赤壁”。过了一会儿,他们用火钳从火堆里取出年糕来,你抢我夺地往嘴里送,连称“好香”。原来,他们在煨年糕吃。  相似文献   

8.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把盛凉粥的锅放在火炉上加热,不一会儿就听到“扑嘟”、“扑嘟”的声音。打开锅盖一看,粥里不断冒出气泡来。盛一碗来吃,粥却还凉着呢!怎么开了锅的粥一点也不热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把凉粥煮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水的内部,热的传导速度很慢。烧开水主要靠对流,壶底的水烧热了,就向上升,而比较冷的水又下沉到壶底,通过不断地上下对流,使整壶水的温度升高,达到沸腾。对流,要求液体或气体有良好的流动性,凉粥的流动性非常差,锅底的粥吸热以后,温度很快上升,却不能很好地向上流动,大量的热集中在锅底…  相似文献   

9.
汤粥被国人誉为“第一养人之品”。清代名人章穆在其《饮食调疾辨》一书中日:“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之,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鱼、肉及药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饮食即药饵也,其功更奇更著。”今天为大家推荐几则补钙壮骨药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  相似文献   

11.
粥和饭,从本质讲,并无不同,只是水放得多寡而已。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日:‘宁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相似文献   

12.
<正>母亲并不是那种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夜宵和下午茶都是父亲的事。可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就没有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母亲,为了她亲爱的女儿只好学着煮米粥了。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的米粥也煮得不赖了,而且对做粥表现出极大的兴  相似文献   

13.
王东敏老师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系列课,似乎并没有什么泾渭分明的课时界限,有的只是从表内除法开始,到口算、笔算的复习结束;而过程中的每一节课总是基于上一节课学生遗留的问题,脱离了教材的编排限制,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收放自如:让学生说着说着就明白了,辨着辨着就掌握了,分着分着就会算了。学习真的是一个发乎心的过程,也许只有"小火慢煨",数学的味道才能更加浓厚、深远。  相似文献   

14.
半篮煨蕃薯     
人有病,不思茶饭;我有病,单想煨蕃薯吃。如今我病了,全校教职员工都躺下了——这所山村小学只有我一个人。娃娃们默默走了,留给我的是痛苦和寂寞。妻子闻讯赶到了,罐头、水果、白糖一大堆。这位在县文工团扮演织女的妻子呀;对我有无限的爱,也有无限的恨。苹果削了皮,罐头撬了盖,白糖下了杯:“快吃点!看你瘦成了  相似文献   

15.
慢火熬香粥     
香菇肉末粥原料:米、香菇、瘦肉、葱、盐、味精、胡椒粉制作:1.米淘净,清水浸泡半小时,将猪瘦肉、香菇切成末,葱切成葱花待用。2.水烧开,把泡好的米放入,先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煮半小时,煮成白粥。3.继续开小火,放肉末和香菇慢慢地熬煮。4.最后加盐、味精、少许胡椒粉和葱花即可。  相似文献   

16.
“刨汤肉”又名“杀猪饭”,是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腊月间乡民制作的一种特色菜肴。文章记录了重庆市南川区传统的“刨汤肉”食俗和当代社会“刨汤肉”食俗的文化变迁,并就不同时期的食俗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传统社会的“刨汤肉”食俗是基于“生活文化”时间运行,遵循的是熟人社会所建构的集体性的固定生活模式;当代社会的“刨汤肉”经济是基于“文化生活”时间运行,文化观念的转变、社会力量的互动、新文化功能的承载成为“刨汤肉”食俗文化建构的动因,使“刨汤肉”食俗文化在“民俗文化解构—食俗经济建构”的内在逻辑中构建出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点通     
1、怎样使饺子馅不出水 把洗净晾干的菜切碎,放入锅内,浇上食油,菜末被一层油膜包裹,遇到盐就不易出水;再倒入肉馅拌匀,放足盐。这样包出的饺子馅嫩又有汁水,味道鲜美可口。(舒零) 先把葱、肉剁碎,加上调料拌匀,然后将剁好的白菜(剁白菜时切勿加盐),一点一点地加入肉馅里,边加边搅拌,这样肉馅既可以均匀地吸收菜馆里的水分,又湿润又有粘性,包出的饺子味道适口,也不会流汤。(傅春升)  相似文献   

18.
一、饥饿法:在奶牛产奶前一个月,将饲料减少1/10,并给奶牛多饮水,使其处于饥饿状态。这样饲喂一个月后,再逐渐增添精饲料。当饲料量达到正常时,即进入产奶期。采用这种方法可使产奶量提高10~15%。二、喂鱼粉法:在奶牛泌乳初期,每头牛饲料中添加0.75公斤的鱼粉,日产奶量可提高9.1%。三、冬季饮温水法:试验表明,气温在12℃以下时,牛饮用大量冷水,体温可降低1~2℃。恢复到正常体温要消耗很多养分和能量,会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为防止掉奶,当气温在15℃以下时,给奶牛饮深井水或37℃左右的水,可减少体热损失,增加产奶量。四、喂粥料法:奶牛喂粥料比喂干湿料可提高产奶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并不是那种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夜宵和下午茶都是父亲的事。可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再没有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母亲,为了她心爱的女儿只好学着煮米粥了。在烧焦了几次米、手烫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的米粥也煮得不赖了,而且她对做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原来只去超市买菜的母亲开始频繁出现在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20.
水“火箭”的研制过程为 ,先给塑料饮料瓶中加入半瓶水 ,然后给其中的空气加压 ,当水冲开瓶塞时 ,饮料瓶会反方向飞出 .怎样增加“火箭”的上升高度和提高“火箭”飞行稳定性是这一课题的关键 .笔者看过有关资料 ,也看过有的学校制作的成品和演示 ,它们有一共同的不足之处是 :当充气到一定压强水冲开瓶塞时 ,水在瞬间高速向下喷出 ,靠水的反冲“火箭”瞬间加速 ,然后靠惯性做竖直上抛运动 .而实际的“火箭”将向运载高精密仪器或载人方向发展 ,不允许“火箭”有太大的加速度 ,所以我们提出研制“缓慢上升的水火箭”,这样使课题增加了难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