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雪     
早晨起来。就发现天在下雪。软泥地上存的很少,但屋顶、树杆、树叶、院中的废旧沙发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白雪。  相似文献   

2.
远去的皮影     
沙雯 《中文自修》2004,(12):54-55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它被称作。中国最古老的动画片”。与它的邂逅是缘分。是它,把我带入了民族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黑鱼 《阳光搜索》2005,(10):i0004-i0005
就这样单纯地望着我的天使鱼,竟也会感到无上的快乐。它优雅地吞食着食物,偶尔摆动那美丽的尾鳍,或是闲着躺在水草中间,吐出一个气泡一我将手放在冰冷地玻璃上,它会游动过来,似乎是寻求我指尖的温度。我想它是非常寂寞的,我总是不在家,只有一屋子冷清的空气,填满了整个空间。它的眼里写满了依赖,我于是很高兴,它是需要我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十大校园写手评选活动”作为上海市第19届中学生作文竞赛的延续,掀起了一场新的彰显写作特色、切磋写作技艺的高潮。在轰轰烈烈的评选活动之余,我们也发现,本市的中学校园里卧虎藏龙,除了入围“上海市十大校园写手”的选手之外,还有大量热爱写作的优秀写手正摩拳擦掌,等待展示真我风采的机会。《中文自修》杂志特辟一方天地,希望更多热爱写作、在写作方面有潜力的校园写作群体在这一平台上挥洒青春活力,抒写个性文章,将属于中学生的“真实、自然、健康”的文风进行到底。 首次亮相的校园写手是来自上海市延安中学的邸轶、任其然、胡佳雯,他们将用文字向我们敞开心扉。衷一心感谢延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彭万侠老师对本期栏目的全程支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三代人的歌     
我爱摇滚,它强大的震憾力与疯狂夸张的旋律总能刺激我大脑中的每一根神经,我爱说唱,它疾速的语调与独特韵味总让我不知不觉地落入其中,但若此时我回头看一看爸妈和奶奶脸上那痛苦的表情,哎!只得仰灭长叹:知音难寻啊!  相似文献   

6.
风云博客     
《中文自修》2006,(6):44-47
只言片语: 以前总觉得看书是一件痛苦的事。单一的文字——一样的字体,颜色,大小,着实没有看电视和电影的生动画面来得直观、来得精彩。可后来我渐渐不这么想了:也许书的妙处正在于它独特的描写——人物的神态与心理、周遭的环境、感觉与思绪的传达等等,而这些是仅靠图片所无法表现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通过文字射入我们的眼睛,混合着脑海里沸腾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8.
香蕉与石头     
章哲峰 《中文自修》2005,(10):51-51
传说上帝造人之后给了人类一个选择:要香蕉还是要石头?人类思索之后决定要了香蕉,上帝可惜地说;“如果你们选择了石头,就可以像石头一样永远地存在下去。既然你们选择了香蕉,那你们就有了生死.但子孙会繁衍下去。”  相似文献   

9.
张烨 《中文自修》2004,(10):22-22
洪亦蔚同学的文章有一种诗性的纯美与理性的光辉。我颇惊讶它们竟出自一位中学生之手。作者的高度在于对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诱惑、生命与死亡,以及对自身微妙而复杂的内心感受,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当那些文字深入静思冥想时,读者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涌起的难以抑制的温情与悲悯。以“夹竹桃”与“罂粟”两个意象为切入点,作者提示了生存的诱惑,“当你深深地拥到花簇中的时候,却落进了一个有毒的陷阱中”。“花簇”一词颇具张力,生命的本源也许更亲近朴素与自然,就像石竹给人的恬淡与温馨。生命是美丽的,幸福的,就像一朵玫瑰开放的时段,就像睡眠以后的醒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能够“安心”地活着,暂时地抗拒死亡。记得美国当代诗人勃莱就有这样的诗句“我怜悯地醒来”,洪亦蔚也这样告诉读者,醒来是“生带给他的价值与乐趣”。生命也是痛苦的,生命的终极是死亡,然而当你感悟到“生是穿过一条马路到一个新的地方;死是穿过另一条马路到另一个新的地方”日寸,人们就能“很平静地面对了”。死是生的出发,是永恒。  相似文献   

10.
当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欲觅一处清闲之地时,他们会去游周庄看同里逛用直下桂林登泰山攀拉萨甚至兜新马泰,他们热袭于在庐山上插扇子,还有人心甘情愿地钻在海南岛的沙滩上生痱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实沪郊原本也有许多很有格调的江南小镇,河浜众多,石桥座座。可如今河浜填了,石桥拆了,美其名曰老镇改造,可各镇改造却为什么如此雷同?是求和谐还是一味克隆?好东西不是不曾拥有。而是不曾珍惜;有人想珍惜,但更多的人不懂得如何珍惜。  相似文献   

11.
小城情结     
我家所在的小区叫燕山南苑,小区墙壁主体是淡绿色的,楼顶盖的瓦为墨绿色。楼旁一般还有乌黑色金属制成的护栏,非常和谐。小区的绿化一直是爱摆弄植物的外公所津津乐道的。小区内植物的种类很多,除了芭蕉、翠竹、枫树,很多都是我所不认识的,不过这些树木安排得错落有致,总让人们有一种置身于园林的错觉。  相似文献   

12.
母爱是伟大的,它是千古吟唱的主题;母爱又是平凡的,它又是那样的天经地义以致于人们忘记了它的存在。《回馈母爱》的小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抓住了这令人砰然心动的千古主题。并通过几个日常生活画面。于细微之处展示了这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方达 《中文自修》2004,(2):15-15
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隐匿着无尽的秘密,只是无言,因为他要留待人们去发现。诚如习作所表述的那样:如果能经常将课堂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会无比地生动、鲜活起来。一次野外的考古,就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现实对历史的观照链接起来,融会贯通起来,并使少年思考的触须接触到了沃土的气息,由此激发探求的兴趣与激情。许多伟大的发现均由此而生——牛顿不是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发现了经典力学? 习作内容坚实,文笔质朴无华。  相似文献   

14.
老蜻蜓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发黄的草叶上沾满露水,树林在不远的地方沉默。一切都显得萧索与冷清。  相似文献   

15.
16.
心锁     
本以锁为线索。由实锁写到心锁。将散乱的材料有机地贯穿在一起.在结构上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心锁。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青少年走向独立,走向成熟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生动地表现了小作保护他人、体贴他人的美好心灵。章的意义由此也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17.
书本的恩惠     
罗小平  胡名 《学子》2004,(8):47-47
作者是益阳市二中学生。文章以时间为线,从童年时对童话的喜欢,小学时对诗词的感悟,写到进入中学后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作者由“读”、“背”到“思”的成长过程,脉络十分清晰。叙写自己读书经历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诗词歌赋自然引用,充分展现小作者丰富的知识与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力。  相似文献   

18.
我要回家     
爬满长青藤的石柱。 墙角一块阳光惹眼。 在随风婆娑的梧桐下残缺厚重的不明质地的五彩台阶。我拾级而上,踏入这所法国公寓。  相似文献   

19.
真正渴望什么,以及宽容、感恩、真诚与责任,这些作为人格的要素,或日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质,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永远都不会改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期盼变老     
一个处于花季的女孩,竟然期待变老,这不能不说有悖常理。但小作正是以这种逆向思维表达了对现行考试制度和生存状态的不满。在表面消极中,蕴含着小作热爱生活、渴望知识、追求自由、蓬勃向上的热情。章写的虽是身边琐事,是一己的烦恼与惶憬,却折射出了人类生存中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