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扬 《湖南教育》2013,(3):22-2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能背诵。2.借助注释、插图及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感悟语言魅力。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4.补充古今名人的诗作,体会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相似文献   

2.
鱼利明 《广西教育》2011,(4):32-34,36
2010年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双金的边陲弟子,来自新疆农业大学附小的"青年名师"鱼利明,应南宁市教科所之邀来南宁作课,他那声情并茂的引读、深厚的古文素养和那言意兼得、师生情感和谐共鸣的教学境界,深深打动了广大听课教师的心,而接下来品析其教学特点的过程,更让一线教师们受益匪浅。本刊择录其中精粹,供大家鉴赏。  相似文献   

3.
《伯牙绝弦》这一课是我参加国培学习回来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全乡展示的一节公开课,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一课。这是小学六年级上册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虽然只有5句话,77个字,但这7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这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二次学习文言文。据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文。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体会"知音"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5.
王琳 《贵州教育》2008,(22):28-29
教材说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渎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7.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题 二、整体练读,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较短小,77个字,5句话,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知音之交的故事。这篇文言文明自如话,古今字义相差不大,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的教学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过渡;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大屏幕出示与知音相关的诗句:(1)知音共饮醉当歌。(2)世乏知音空抚琴。(3)知音世所稀。(4)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相似文献   

13.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不足百字,简洁、流畅,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古文,引导他们读通读顺,能够通晓文意,这是首要的。然后再引导他们诵读,渐进背读,进入到发自内心的情感诵读,进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起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复习巩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再读读课文,用心感受一下它的节奏。(生自读课文)(师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这句能读好吗?(一生读)师:你读得很通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师范读)理解了意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并尝试当堂背诵积累。2.根据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内容,并从中感受古文的特点。3.充分展开想象,读出情感,感受知音之间真挚的情谊。【教学过程】课前预热:积累ABCC四字词语,并请学生把有特点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特点,为课堂拓展想象打下基础。如:杨柳依依、春雨绵绵等等。  相似文献   

16.
赵飞 《贵州教育》2012,(17):27-2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基本情况。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的起始课。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省色根据注释和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学会围绕重点词句学习古文。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茫茫天地间,我竟然和你们北戴河的小朋友在这个会场上相遇了。刚才,在会场外,我们已经一起玩了五分钟,可以说很默契,  相似文献   

19.
【教材文本里有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走进汉字,由今溯古,我们翻开的是一帧浩瀚的文化长卷。"知音"源起春秋,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伯牙绝弦》,谱写的是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的华美诗篇。《伯牙绝弦》作为教材文本有它特殊的价值:初步接触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大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