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病态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腥残忍的暴力手法。"硝烟 战场"是一些媒体的惯用手法。这种盗用描写人类社会你死我活的战斗词汇,努力使新闻抹上暴力色彩的修辞,会加剧人们对社会暴力的麻木感和宽容度、削弱公众的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尤其最近几年来,媒体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但有不少新闻报道主题偏离,细节化呈现暴力过程,造成媒体伤害,"新闻伦理"一词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内,引发新闻业界和公众的集体反思。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正处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特殊的年龄阶段使他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之一.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富、发育逐步成熟,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形成暴力犯罪.近几年来,频频有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不少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大肆炒作.可是具体的,媒体暴力炒作是如何影响青少年,他们对媒体暴力炒作的看法以及是否受媒体暴力炒作影响等问题,还是不确定.因此,通过专门对媒体炒作以及青少年暴力等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深究媒体炒作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的危害,了解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同学对青少年暴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互联网世界已经进入到自媒体时代,其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微博的普及和使用。微博使媒体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全民皆记者。近日,舒淇退出新浪微博一事,却又一次将网络暴力问题推向公众面前。笔者从网络媒体自身、网民及法律监督机制的角度阐述了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构建网络道德的必要性,以期望网络环境更加理性、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突如其来的暴力恐怖事件,对政府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新闻媒体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闻媒体如何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正确发挥作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结合这次昆明暴恐案,谈一谈灾难性报道的社会责任。让公众知情,及时报道真相媒体作为向公众提供最新情况、确  相似文献   

6.
媒体暴力的危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白  郭锡哲 《新闻传播》2007,(11):53-54
一、媒体暴力的现状与趋势 媒体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而另外一种则是“媒体本身的暴力”,指媒体及其从业者利用媒体本身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权优势对新闻当事人或被波及的人群所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本文着重探讨第一种媒体暴力,即媒体中的暴力。  相似文献   

7.
香港《东周刊》封面刊登一名女艺人10多年前被虐裸照,不但震惊了香港演艺界,而且引发起公众对媒体自律的认真反思和对香港演艺界黑幕的空前关注。香港演艺界为此打着“天地不容”、“抵制暴力媒体”牌子专门举行抗议集会。迫于社  相似文献   

8.
<正>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  相似文献   

9.
赵艳艳 《今传媒》2023,(5):129-131
自媒体时代,个体的表达权和知情权得到极大的满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新闻评论者,但是也出现了部分自媒体通过发布假新闻、谣言来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现象,甚至不乏出现网络暴力、诈骗等违法行为。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当前网络自媒体传播失范的现状以及原因,旨在从法律监督、政府监管、平台审核等方面探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沈佳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92-193
媒体暴力是中国传媒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和城市居民紧密联系的最重要的媒体——都市类报纸更是逃不开媒体暴力的阴影,甚至成为反媒体暴力的主战场.利益的驱使是都市类报纸媒体暴力的秘密所在地.加强受众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是都市类报纸逃脱媒体暴力阴影的最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网络已经成了一个大众的舞台,不需要印刷机、不需要发射台,只要一台电脑甚至一个手机,每一名普通公民都是一个媒体,都是新闻的发布者。当我们在为公众表达自由鼓呼的同时,一种自由过度之后的“网络暴力”随之显现。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0,(13):28-28
今年上半年,国内发生了几起针对幼儿、小学生的暴力伤害事件,媒体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公众的议论,有的人认为媒体的报道渲染了社会上的紧张气氛,并且容易引发其他人的模仿行为;而有的人则认为如果不让媒体报道,只能掩盖问题,引不起人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视,只能带来更大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媒体报道中的暴力素材和现实暴力的发生二者间有无直接联系的问题,学界当前对此探究的差异很大:有人认为人们对媒体中的暴力素材观摩后有了对暴力的综合体验之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模仿媒体报道中的施暴画面进行施暴,有人认为现实暴力的发生有很多复杂原因,暴力和犯罪的成因并不在媒体;还有人认为媒体当中的暴力素材增加了整个社会暴力的比率.本文拟从新的视角来探讨应采取何种策略使媒体暴力的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陈新宇 《新闻世界》2012,(11):85-86
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勃兴,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场所。但是,由于公众素养参差不齐、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新媒体自身尚不成熟等原因,语言暴力在网络上呈现恶化趋势。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存在与微博之中的语言暴力现象也就更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微博语言暴力的类型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宋桂花 《新闻知识》2012,(12):28-29,81
媒体行为暴力往往因其对当事人或涉事者等实施的一种不当的僭越或侵权行为,而对其造成身心伤害。媒体行为暴力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四种:揭伤疤式采访造成的"二次伤害",频繁采访对当事人的人身侵扰,制造舆论暴力令当事人陷于尴尬,镜头暴力对人格的践踏与侮辱。本文力图从三个维度探究防止媒体行为暴力的策略,即强化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和积极建构媒介批评机制,以期构建和谐的媒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伦理是伦理的一种,主要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具非官方、非法律性质;是无强迫性、无处罚条例,积极求诸从业人员高度道德感和责任心的专业准则。①新闻伦理调节着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但是勿庸置疑,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新闻伦理体系。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在不断滑坡。煽情出位、暴力、低级趣味等刺激之风盛行;影响司法公正、肆意诽谤、侵犯隐私权;恶性竞争、误导公众等,这些不良的行为在涉案题材的报道中占了相当的比例。已经造成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涉案报道中存在的伦理缺失我们…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海量传播,"大众麦克风时代"已经到来,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权增多。这既使网络舆论发挥了采集民意、汇集民智的积极作用;也引发了网络社会的严重问题——以非理性"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信息碎片化等多重原因导致了网络暴力现象,但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新媒体时代下多方媒介素养的缺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政务部门、媒体和网民的媒介素养,才能从源头解决网络暴力,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网络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解剖“媒体暴力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允芳 《传媒观察》2004,(12):18-20
“媒体暴力”(medla wo1ence)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19.
低俗之风“拷问”媒体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杰  邹声 《新闻世界》2004,(12):18-19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近一段时间,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网络中呈抬头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种现象,多位专家表示,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20.
郭金金 《今传媒》2016,(2):48-49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上很多人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的报道导致了更多的现实暴力.本文以校园暴力事件为基点,对媒介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媒介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媒介暴力并不一定会导致现实暴力,但也要防止媒介暴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暴力负面影响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