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场阅读",一种基于课堂研究的阅读方式,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研究的场域设定为课堂,研究的对象也即这个场域当中的一切教学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在场阅读"读什么,如何读,这便是本篇论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这有什么用?"这几乎是很多爸妈爱问的一个问题。"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从小,我就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从来没有人会问:"这有什么用?"长大以后,越来越多地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我才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  相似文献   

3.
整体赏读"这有什么用?"我们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次数一定不少。人生不能单纯地用"有用"和"没用"来衡量,有些看似"无用"的爱好、才能、习惯……没准会在某日变成熠熠生辉的珍宝。让我们放下那些沉重的功利主义,学着欣赏生活、热爱生活吧。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7,(29)
换种思路学"冷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大学,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是我在进入大学第一天就在考虑的问题,也是我毕业后至今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为什么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没能如愿以偿被录取到法学专业,而是被调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19992000学年与20092000学年与20092010学年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毕业12010学年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人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5年的人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人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0年的人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人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人则认为:"艺术最有用"。  相似文献   

6.
时常听家长这样训斥孩子:不干正经事,做这有什么用?玩这有什么用?那么在家长眼里,什么是正经事?什么是有用的呢?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家长认为:正经事就是学习,有用的当然就是和学习有关的。"无用"的东西改变人生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韩国一个小女孩,某日忽发奇想,跟爸爸说:我想学中国话。爸爸问为  相似文献   

7.
<正>人的一生要承担许多角色,有些角色或是有意为之,抑或是无心成之。在高中时期,我就有过当大学老师的想法。有同学问我:“大学毕业后你想做什么?”我回答道:“我会继续念书,读完博士,然后当老师。”日后我确实兑现了这个承诺。至今博士毕业刚好满十年,正是我实现职业理想的第十年,也是在北京教育学院从事数学教育的第一个十年。如何成为一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整个职业生涯来探求这个关乎个人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丁益 《中学生百科》2012,(32):63-64
如果你提到自己是立信毕业的,那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读会计的,很专业。没错,这所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立的专业财会院校,可谓历史悠久,而且"术业有专攻"。曾经碰到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立信这所学校呢?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想读一流的财会专业,但是分数却不足以考入一本的财经类大学或综合类大学的会计专业,这时立信就成了  相似文献   

9.
《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喜剧。喜剧免不了笑声,笑声大多源自幽默。可许多学生却看不出《三块钱国币》有什么幽默色彩。这一点也不奇怪。被赵本山逗得哈哈大笑的观众,读赵本山的剧本,未必会乐得合不拢嘴。读剧本与看演出是两回事,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之外,还得具备舞台在场感。所谓舞台在场感,就是在读台词的时候,要能够联想到人物形象,联想到舞台场面,有一种身临其境、观看表演的感觉。有了这样的在场感,读杨长雄模仿吴太太的口吻讲话,就会忍俊不禁。吴太太原来是这样讲的:“穷人,穷人,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  相似文献   

10.
<正>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首先,我想让你明白,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这个道理,我用了半辈子才弄明白。或许,你一看到作业上乱七八糟的公式就烦,会想:"这有什么用呢?"证明了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想:"这又有什么用?"在这里,我想告诉你,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一定要有用。这个社会,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大人的生存,都给我们注入了一种功利的实用主义思想,让你不由自主地会去问"有什么用"。这不单单是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我想你应该能改变这种思维。  相似文献   

11.
读与写的关系,是语文教与学中的老话题,也是大家争议了好长时间的话题。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为主;读是为写服务的,写来引领读;读是吸收,写是输出等是其要论。中国古代科举取仕,一文定终身,延续了大半个封建社会,后来被一场空前的文化运动给颠覆了。于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写从此成了读的附庸,写从此也就因失宠而容颜憔悴。当人们从这场无意与无知造成的噩梦中醒来时,读与写谁是老大的争吵,引得语文界热热闹闹,读有读的道理,写有写的实力。有事实为证:读独领风骚了几十年后,终于在教材中给写留出了不少的空间,但从外在的篇幅上看,似乎读还是略占上风。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个争论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个争论是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弄清楚阅读与写作各自的内涵与作用是什么,而把两个互为你我的问题,当做一对矛盾来讨论。用一个可能不太确切的比喻,讨论读与写孰轻孰重就好像是讨论丈夫与妻子孰轻孰重般地初级。也许林世程老师并不是什么学术权威,但林老师以他的教学实践感知了这个问题,以"两个来回"这样朴素的表述,一语点破了读与写的关系,这"两个来回"走好了,可能就会撑起一个由读与写共同构筑的充实的言语人生。(妮子)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日我们04级教育硕士研究生聆听了两堂别开生面的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副厅长上的一课,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博士后”。他说博士后是博士更高一级的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一般人以为博士后是博士以上的一个学位,其实博士后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博士在毕业的时候由于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就在博士站申请逗留研究一年,这样就成了博士后,而不是多读一年就学位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国家与国外一些国家一样,学位只有三个等级: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在教育界,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那么,我在这个报告会上就听到了不同观点的声音,副厅长说:“如果老师的那一桶水永远不换,那它就是一桶会逐渐变臭的水!教师应该像自来水一样灵活、清澈、干净,源源不断。”听着厅长那带有冲击力一样的话,使我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肤浅与无知。教师的教学素质既重要又必要。如何提高教育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①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②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书"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对你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  相似文献   

14.
杨叔子在接受《中国青年报》(10月9日)采访时说,有人认为人文讲座对理工科学生就业帮助不大,我觉得这些张口闭口谈有用没用的人,太近视。有时候无形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现在我带的博士必须背诵《老子》、《论语》,很多人问我这有什么用。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知识终究是有用的,因为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生活的。什么是好工  相似文献   

15.
《职教通讯》大力支持的"职业教育新思维"博士论坛正在开展职业教育功能的大讨论,这可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一向缺少讨论重大理论问题的勇气、能力与技巧,所以一直没有动笔。这个寒假里,在同学聚会上遇到了一个老同学,之后,又读了两本书,觉得可以说几句了。这个老同学在初中时与我同班,毕业后就没有见过面。酒过三巡后我开始以访谈的技巧套他的话。他初中毕业后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新课程实验的示范公开课,整节课教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学。”读课文,你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读就以什么方式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不出声默读。遇到生字,你愿意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就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可以查字典,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和同学商量。回答问题,你高  相似文献   

17.
材料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学会运用材料,文章的内容才会充实,主题(观点)才会鲜明.撰写毕业作业也一样.本文所要讲的材料运用中的一些问题,是笔者在指导毕业作业时,发现的一些有关运用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材料单薄问题.所谓材料单薄,就是文章中的事实材料不足,论据不充分的问题.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单薄,文章就显得干瘪无力,不足以支撑、证明观点.具体的表现,就是本来该用一些事实材料说明的地方,却没有用.使人读起来,觉得有空发议论之感.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不懂得事实材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以为论文,就是一论到底.这是对论文的片面理解.实际上,”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材料,在论文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事实材料运用得好,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听课四记     
<正>一、"至少"是什么意思?听了一节数学课,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样的:全班23名学生去游玩,每辆车能坐四个人,至少需要几辆车?老师让小孩反复读这个问题,然后问:有不明白的吗?大家都说明白。只有一个小孩问:为什么是"至少需要几辆车"?不是"需要几辆车"?"至少"是什么意思?这时有人替老师回答说:最少。也就是23个人都拉去,  相似文献   

19.
牛锐  应俊 《生活教育》2014,(1):52-53
正时常听家长这样训斥孩子:不干正经事,做这有什么用?玩这有什么用?那么在家长眼里,什么是正经事?什么是有用的呢?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家长认为:正经事就是学习,有用的当然就是和学习有关的。新东方创始人,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的徐小平先生则与广大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经常会听到和看到"博士后"这个名称,于是很多人就以为"博士后"是高于博士的又一种学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博士后"并不是一种学位。在发达国家中,博士毕业后一时找不到正式的职位,只能在自己导师或其他教授手下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