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目前使用的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尽管作了修改,但从学生终生发展、创新能力角度看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材作为课程理念的基本物化形式,应该将数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代数是数学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如何在教材中体现代数与现实情境的联系,促进学生探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美国McGraw—Hill公司2004年出版的“影响数学教材”(Impact Mathematics)第一册《代数及其他》(Algebra and More),注重学生的经验观念,以“模式”为平台,作合理的问题设置,在现实问题与抽象的数学内容之间架起了桥梁,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探索空间。这种方法值得我国教材编写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教师可以从…  相似文献   

5.
陈祥 《考试周刊》2014,(41):73-73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找、做、问、玩、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密切联系.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按照“给出情境图——引导学生尝试、合作解决问题——有坡度多角度地进行巩固练习”顺序编排的学习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凸现了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内容: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重从实例出发引入数学问题。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笔者在平时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尝试,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挖掘数学学习素材。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实验是一种以知识素材形成、发展和应用为任务,利用计算机甚至是计算器、实物模型等工具来模拟,并且以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实验原理的实验形式.数学实验与其他实验相比,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维量大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实验是科学研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本一般是指教科书.即教材.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即我们常说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也是现在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小兰 《新疆教育》2013,(10):144-144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问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本一般是指教科书,即教材,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提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里所说的“实验”,就是指数学教学可以运用实验形式进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数学实验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为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式.那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精神,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主题图,是指能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内容,带着浓浓生活气息的图画。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9.
田学花 《考试周刊》2008,(50):63-6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组织引导中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来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数学教学形式.在中学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