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
杂文与新闻     
二、报纸上的新闻是杂文创作的主要信息源,许多杂文家、杂文作者都是每日报纸的忠实读者。他们往往是看了报纸登载的某一篇新闻、通讯、文章,甚至照片、图画,有所感触,有所思索,便写成杂文。杂文是战斗性文体,鲁迅称之谓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这就决定了杂文须和社会现实的脉搏息息相通,紧紧伴随社会前进的脚步,以敏捷的速度,鲜明的风格,简要而犀利地表达人们的见解,揭示和推动事物发展的进程。这就是说,杂文和社会的变革动向应该有着最直接与最迅速的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到办好副刊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以自己鲜明的特色,为政治运动和生产建设服务。在每项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中,副刊都应力争及时配合,跟整个报纸的宣传步伐一致,使报纸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能及时地配合政治运动和党的中心工作的需要,副刊上的言论就显得特别重要。安徽日报的副刊,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特别强调了言论在副刊中的地位,并且,确定了以杂文挂帅,主要依靠杂文这个形式来配合实际斗争。安徽日报上的杂文是在肃反斗争中出现的,当时叫“杂谈”。杂谈在揭露暗藏敌人和批评麻痹思想上,  相似文献   

4.
国际杂文,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它能打中敌人的要害。在目前全世界反美斗争紧张尖锐的时刻,我们的报纸刊物十分需要这种短小精悍的武器,长革命人民的志气,灭美帝国主义的威风。人民日报于五月十五日转载了北京日报的一篇国际杂文。这篇杂文的题目是《语无伦次的约翰逊》。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在六月下半月遭到特大洪水的侵袭,东江地区发生了解放以来全省最大一次的灾情。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人民英勇地开展了抗洪和救灾的斗争。在这场变化急剧、发展迅猛的抗洪斗争中,报纸必须迅速而又准确地反映这个斗争,鼓舞几百万同洪水搏斗的抗洪大军的斗志,并把党对抗洪斗争、生产救灾工作的意图和方针政策迅速地传达出去。南方日报以战斗的姿态,坚决地执行了这个任务。这一次抗洪斗争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情况的发展极其迅速,变化十分急剧,报纸的报道必须首先适应这个特点。广东省各地在六月十一日先后开始下降大雨和暴雨,南方日报在十四日开始进行抗洪的报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走向     
牧惠 《传媒》2001,(9):22-22
前不久,美国一位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很有研究且有专著的人类学家来访。我们漫无边际地聊天。其中谈到中国特色的杂文,谈到杂文的园地副刊。我告诉她,我刚刚在《传媒》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看副刊》,对一些报纸削弱或取消副刊的做法表示遗憾。她马上表示完全同意我的意见,并索取了文章的剪报。她认为,报纸有副刊,副刊有杂文,是中国报纸的特色。她在南方某城市访问  相似文献   

7.
翻开最近两年的各地综合类报纸和经济类报纸,可以发现“新闻分析”这一字眼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一方面反映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许多新生事物涌现于社会中并反映在新闻媒体上,读者不仅需要了解新闻,而且需要了解新的深层内涵.——即需要对新闻的分析;另一方面反映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在增强、提高——不停留在新闻表面,还挖掘出新闻的内涵,献给读者.这是值得提倡的事,但是,笔者看到,许多报纸中冠以“新闻分析”的文章并不是确切含义的新闻分析.新闻学是科学,任何一个名词的运用都应该是严谨的而非随意的.  相似文献   

8.
杂文属文学一类,但是由于它的灵活性,知人论世,有感而发,又每每触及时事,故而不仅在报纸副刊和文艺杂志上刊登,而且有时在新闻版面和综合性的杂志里也常见到标明“杂文”的短论。于是报纸编辑也聊备一格,和它认“亲”了。其实,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杂文都不与新闻体裁沾边。  相似文献   

9.
关于报纸言论 ,有一个公认的著名观点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因为 ,人们通过报纸来认识、了解和评价社会 ,言论是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最能表达编辑部观点的方式。舆论导向 ,言论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报纸副刊的杂文 ,是报纸言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报纸副刊几乎都有杂文专栏 ,有些还有杂文专版 ;同时 ,报纸副刊既要保持其文艺属性 ,又要突出其新闻属性 ,以同“杂志化”划清界线 ,杂文无疑是达到这种效果的重要的副刊文体。然而 ,许多副刊上难以读到好杂文 :或是缺乏立意、内涵平平 ,或是语言干巴、词汇单调 ,或是鸡毛蒜皮、隔靴搔痒 ;…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法制日报》2003年1月3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二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文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是选材严格,开掘深刻。杂文的触角可以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落,可以选择和运用的材料是十分广泛和丰富的。然而,杂文不能随便选用一些材料来就事论事,而要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那些能代表某种思想或反映某种倾向的典型事实,来说明比较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杂文与新闻     
杂文与新闻的关系,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大多数杂文都是发表在报纸上的,报纸是刊登杂文的园地。杂文是报纸副刊上的一个品种——不可缺少的品种。说得远一点。从前,鲁迅的杂文就大多是发表在报纸上的。他早期的杂文,有相当数量是发表在  相似文献   

12.
存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新闻记录电影和新闻战线上其他兄弟兵种一样,也在大跃进中.列宁说过:"它(指新闻片)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而其精神应孩符合于我们优秀苏维埃报纸所遵循的路线."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新闻记录电影的特性.新闻记录电影既是电影——艺术创作,又是形蒙的报刊,具有报纸的战斗作用.新闻记录电影应该通过电影画面,紧密地配合当前国家的政治任务,及时而又真实地反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民的斗争生活.解放后,新闻记录电影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培育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几年来,新闻记录电影巳经在人民生活中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新闻战线上一项有力的武器.许多观众认为新闻记录电影是"活的报纸","形象的报纸".是新颖丰富的教科书.观众爱看新闻记录电影是因为从  相似文献   

13.
杂文与新闻     
杂文和新闻的关系,从在近代报纸的地位上看,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或者说情同手足。它们相依相生,相辅相成。有人说报纸是杂文的摇篮,杂文是报纸的眼睛。无报纸,杂文几无立足之地,无杂文,报纸便会失去神韵,的确有些道理。我们不妨打开一张报纸翻看一下,除了大量的新闻、通讯、文章和图片外,在副刊或其它版上,总有用醒目的楷体字排印的短文,这大都属于杂文。反正我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浏览报纸的四个版(包括六个版、八个版的),发现缺少了这种文体,就象一张漂亮的方桌被砍掉一个角那样,总感到是一种缺陷,从而不胜惋惜! 新闻和杂文,从我国比较早的封建官报上来看,也可以说已是“如影随形”了。根据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历代封建官报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4.
今天,美国大多数人通过阅读报纸或收看电视得到新闻。若是报纸使人们知道国内外的重要消息,那末专业杂志则帮助读者获得知识和信息,诸如商业行情、摄影技巧、儿童食品等等。目前,在美国至少有一万一千种杂志。其中大多数是定期的,通常为周刊或月刊。定价一般在一美元到三美元之间。早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杂志已在政治生活中崭露头角。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杂志和报纸相比,成了更为重要的武器有时候,在杂志上开展公众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讨论,导致了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杂交作为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却有人认为:杂文也许并不适用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有甚者.妄言"今后杂文注定要消亡".理由是"今后敌我矛盾总有消失的一天".他们并且举例说:" 反右派斗争中.报刊上锋利的杂文很多.自从整风转入整改以后.这样的杂文便不多见了."这样的杂文"不多见了.便"注定"杂文统统要消亡.这就是这些人推论问题的方法.至于"这样的杂文"以外的杂文之大量产生,在他们是不屑一颇的.还有一种人,他们多半是会享盛名的老的杂文作家.倒还承认杂文可以用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自己不敢写.说是"怕区分不清两类矛盾的性  相似文献   

16.
同全国各兄弟报纸一样,大抓先进典型,集中、突出地组织典型报道,以典型报道为骨干带动一般报道,已经成了黑龙江日报大跃进以来宣传报道的鲜明特点。典型报道,是我们党报的一种传统的报道方法。一张报纸,篇幅有限,但是它要反映无限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指导广大地区的实际斗争,显然这是一个矛盾。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每个时期最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和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在报纸上集中、突出地组织典型报道,就可以把报纸篇幅的有限性与现实生活的无限性的矛盾统一起来,使报纸更充分地发挥指导现实生活与斗争的作用。这是一种通过个别  相似文献   

17.
张友渔同志在1949年以前有三十年的新闻生活,写下了大约有一千万字左右的新闻、通讯、杂文和社论。他从1918年开始给报纸投稿。在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上学时以写新闻为主。1923年到北平上大学后,以写杂文为主,并作了大量编辑工作。1930年以后,他几次因国民党逮捕,经党组织决定  相似文献   

18.
我的杂文《关于举办“庆祝嫦娥奔月两万零一年”活动的通知》,在第十二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获得了金奖,这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我能获大奖有些偶然,情理之中是因为在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写了两年多的专栏《实验文体》终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实验文体》栏目始于1999年底,主要是想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为这个专栏写文章,真是既艰辛又快乐。我每年要在全国及省内报纸、杂志发杂文随笔百余篇,但《实验文体》花的心血最多。这里的心血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19.
消息,作为新闻主要体裁之一,在最迅速地传播新闻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翻开企业报纸,有相当数量的消息枯燥、平淡。这样的消息很难受到读者的青睐。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本来是在企业报纸中唱主角的消息反到成了弱项。那么,这弱项怎么才能强起来呢?笔者认为,那就是在消息的采访和写作中多开几条思维通道.在情感上更接近读者,在方式上更接近社会,真正让消息这简洁明快的新闻体裁在企业报纸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3,(6):47-47
朱国良在《新闻实践》杂志2003年第4期上撰文说,近年来,许多报纸的新闻版、专版出现一种政治性较强的杂文。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光明论坛》、工人日报的《每周论坛》,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以及浙江日报的《钱塘论坛》等。其中不少文章都体现了“杂交化”特色,被人们冠之以“杂文式政论”,读者反映较好,称之为读读有“杂”味,想想有回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内容上,紧跟当前形势,贴近人民生活。2.作者大多来自群众,问题的提出及剖析,多与群众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文章少有官气,议论少霸气。3.写作上风格多样,实践了文无定法的古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