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晚清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实施“新政”。刑律监狱制度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修订新刑律,尝试司法独立,培养新式监狱人才,设立新式模范监狱。改革与清朝守旧势力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产生激烈冲突归于失败,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是新疆监狱由旧式监狱向新式监狱逐渐过渡时期.民国初期新疆仍延续旧式监狱,监狱条件差,管理混乱,主要以“苦人、辱人”为目的;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逐渐建立了一批新式监狱,并逐步完善监狱管理组织,改善监狱条件,教犯人习艺,使新疆的监狱状况有较大的改善.但为实现其独裁统治,盛世才还在新疆设立了一些特别监狱,用于关押政治犯,这些监狱条件极其恶劣;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新疆监狱状况又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并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始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法制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了解西方近代狱制,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狱制并加以实践,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走向世界,学习西学的结果,也是清末法律改革的成就。由时任青岛监狱典狱长邱炳煃编写的《青岛监狱报告》(第二次日占时期),通过对近代新式监狱的狱务行政、管理、作业、经费等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对监狱的人文化管理,如改善生活环境、对亲属接见、书信收发等制度的详解,反映了清末狱制、法制的近代化以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狱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清廷改良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推动下,在西方列强对清朝狱政的严厉指责下,清延不得不对狱政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经过改革,狱政的思想、制度与监狱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老虎桥监狱建立于狱政改革时期,是狱政改良的试验所,它的规制与管理完全是按照新狱政思想建立的新式模范监狱.考察老虎桥监狱建立与管理制度,有利于加深对清末狱政改革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1 8世纪的英国监狱体系积弊甚多,羁押混乱、物资匮乏、管理不善、环境恶劣等问题被披露后引起英国社会震惊。在福音主义和启蒙思想的感召下,改革者开始致力于探索更加人性化和理性化的监禁制度。19世纪初,英国传统刑罚体制遭遇空前危机,迫使政府介入监狱改革,各地以国家模范监狱为样板陆续建成了新式监狱。  相似文献   

6.
《周礼》造就了中华自古为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不仅是古时帝王延续和传承统治的要求,也是治国和教化人民、培养民风习俗的基本手段。"礼"的思想指导刑律的制定,礼代刑律、礼入刑律后,产生了"礼法思想;"忠孝、仁义、尊卑,是礼法思想的主要精髓,汉唐文明,是礼法思想的一个主要传承和发展时期。其时的刑法政策和监狱管理,具有浓厚的"礼法"特色,明刑耻之、春秋决狱、无子听妻入狱、赎金刑的运用等,无不体现出"礼"的色彩,并对后世的监狱管理和刑法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晚清重臣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监狱改良贡献重大。他在《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痛陈中国旧式监狱之种种弊病,提出了改良监狱的九大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监狱改良理论之先河。其一手倡建的湖北省城模范监狱采用西式监狱的模式来管理和改造囚犯,成为清末监狱改革的标杆。  相似文献   

8.
《大清新刑律》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刑法典,也是清末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参与起草了这一刑法典,以后又起草了民国初期的《暂行新刑律》,前后共在中国工作了十年。他能在中国长期工作,是因为它深谙现代刑法学、学会了中文、与沈家本配合默契。在清末的礼法之争中,冈田朝太郎站在"法理派"一边,并用现代刑法学理论批驳了"礼教派"的一些观点。《大清新刑律》主要吸收了日本、德国刑法的内容,礼法之争实为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争。  相似文献   

9.
监狱同性性暴力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是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监狱内同性性暴力普遍存在,这与监狱亚文化、监狱管理制度和监狱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暴力事件不仅对受害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恶劣影响,从而不利于监狱矫正的效果。本文认为要减少这种同性性暴力,要改善监狱环境和监狱管理制度,以及引导监狱文化朝良性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诸如行刑社会化这种新式的罪犯矫正制度,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此类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监狱缺乏专业人才,常由“佐贰杂流滥竽充数”,导致狱制腐败,诟病重重。晚清政府顺应近代监狱行刑观念的转变,举办监狱教育,培养监狱专官;同时改定狱官品级、提高狱官待遇及政治地位。虽然改革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但这是以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系统的法律、监狱学理念培养监狱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开启了近代监狱人才培养的大门,为其后民国政府进行狱制改革提供了典范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东汉末年人们所持的"霸世"、"霸功"或"霸业"观念出发,当时人对自己所处的动乱的政治环境有很明确的认知,因此对自己所持的政治理想有很清楚的定位,即明确以"霸政"作为自己政治上努力追求的目标。"霸政"政治理想的定位使得人们放弃了对"王政"政治理想的追求,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放松对手段的要求而更多地强调实际效果。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对东汉末年曹操、诸葛亮等人的刑名法术政治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是汉末刑名法术之治兴起的意识形态上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唐律对市场的设置有严格的限制,用严厉的刑事法规对市场进行管理,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唐律中的反映。唐律在市场管理规范方面的成就比秦朝以前高不了多少,而唐以后各朝则基本沿袭唐律,说明了中国古代法律在市场管理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法典以对成年人犯罪既遂定罪量刑标准进行制定的条文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显失公允,难以实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本文从司法实践中的个案引发思考,阐述了从现行刑法典中分离独立出来的未成年入刑法典、实行未成年入刑法典与成年刑法典二元分立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未成年人刑法典名称及若干法律制度设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刑事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刑法立法与刑事司法两者的动态平衡问题。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立法机关及理论界试图通过完善刑法立法来解决刑法适用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收效甚微。理想刑法的构建就是以实现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和谐为重要使命。本文透过变动的法条,着眼于刑法理论及其价值哲学等问题相对稳定的特点,探究刑法背后的价值问题,从刑罚目的重构、刑法人权保障价值之完善、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的适用三个方面展开构建理想刑法的几点畅想,最终发挥刑法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法治作为一种观念、制度被比较普遍地理解和接受,是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世纪70年代、从19世纪80年代至清末新政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清末建立法制社会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其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异化刑事侦查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分和认定刑事侦查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仍然是当前审理公安行政案件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学术上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在实践中各地的认识和做法也一不致。作者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区分和认定刑事侦查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作者简要分析了学术上区分和认定刑事侦查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同理论观点,提出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概念,特征,探讨了构筑异化刑事侦查行为理论的价值取向,建立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的逻辑起点,明确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范围,指出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相似文献   

18.
崔磊 《天中学刊》2011,26(1):35-37
《易经》是儒家群经之首,也是研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典籍。《易经》包含有丰富的法哲学思想,主要是刑事法哲学,具体表现为卜刑、行刑等级、刑事责任能力、严惩翻供的刑罚、刑事政策、排除社会危害性、刑事政策及狱讼等。  相似文献   

19.
老子在对天道的领悟中建立了他的自然哲学,并以之论证人事,从而转化为实用的政治哲学。其核心是“君王南面之术”。包括处尊保位之法和治国之术两大内容。以贱得贵、以卑处尊、以退为进是人主独尊之法;以安民为上,无为而治、愚智强身、损赋减税、去刑止杀、反对战争是他的治国安民之术。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辨证的哲学,其治国之术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又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关于伪劣商品犯罪的立法规定 ,既注重立法技巧 ,又注重刑罚适用效用性 ;与此同时 ,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有待于在今后的立法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