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基础》课程性质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律基础》课程性质定位问题《法律基础》课有清楚、明确的性质定位 ,作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法律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向大学生传授基础法律知识 ,讲授法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引导大学生通过具体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条款 ,体验并内化法律所具有的公平、正义、秩序的真精神 ,以形成权利与义务、规则和规范、民主与法制、依法行事的法律意识。由此 ,《法律基础》课不是一门专门的法律知识课 ,而是一门德育课 ,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 ,在实际《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中 ,其课程性质存在被误读的现象 ,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是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此门课程,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个体的心理变化规律,能够具备一定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教育活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开展实际的教学中常常面临一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渐渐失去学习心理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本文将结合笔者一年来教学工作,从如何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来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卢佳 《教学与管理》2012,(21):66-68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激活、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学习动机直接决定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我国学校高中阶段的教学还是主要围绕知识、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如何实现"要我学"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我要学"的主动获取知识之间的转变,是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通过连续两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究性教学实践尝试,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声乐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探索声乐教学心理因素与心理状态,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一门科学。因此声乐教学中如何应用声乐教学心理学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声乐教师应该予以思考的课题。首先应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探讨声乐教学心理,并抓住其心理的有效因素与特征来促进声乐教学。1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声乐学习的前提保证每一位声乐教师都知道:学习声乐的需要和学习声乐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他们是学习的始动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本身也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声乐动机和学习声乐兴趣等因素,是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方式。学习声乐动机作为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因素,是一种满足个人知识需要和情绪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声乐的心理状态。声乐认知的需要是一种以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和解决歌唱技巧为目标的需要,即一种求知的欲望。这种内驱力主要通过学生对歌唱艺术特别感兴趣、喜爱、想学、想唱的内因驱使需要了解声乐知识,如学习歌唱发音技术、歌唱发音技能、歌唱发音技巧等以及如何掌握、处理音乐表现的各种心理因素的表现。这种认知是具有潜在的动...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体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出了有效预防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策略,即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各种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教师与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熟悉安全知识,设计严谨的课题教学步骤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问卷考察《心理统计学》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结构、特点及影响途径。结果发现,影响考试成绩的个体内部因素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方法,外部因素是课堂教学质量、教材与课时安排、复习资料;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的性别差异显著;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复习资料对考试成绩有直接正向预测性,课堂教学质量、教材与课时安排通过学习态度或学习信心起间接正向预测作用,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法》英汉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该门课程进行英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其教学目标既是国际商事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是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鉴于目前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及条件限制,双语教学应采用过渡型与沉浸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法律英语》等前置性课程以及大班讲授与小组辅导相结合实现过渡,通过课外学习小组和辅导等“诊所式学习”营造语言环境,使学生尽可能沉浸在国际商事法律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以最终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罗庆文 《广西教育》2008,(20):95-9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走近法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框题的内容,内容主要是讲述各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凸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本框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学好这框题的知识,将会对后面的课程,包括初二、初三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是一种法律职业的资格性考试,它规范了法律职业人员的统一标准及法律专业知识的要求,明示着我国高校法学教育必须适应培养合格法律职业人才的需要。为此,加强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模拟或者实际的案件来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非常必要。本文探讨了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法学教学方法的影响,讨论了多种具体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异步教学指导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实施异步教学的重要依据。黎世法教授指出:“在异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独学是基础,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进行有效个体独学的重要外部条件。学生通过独立的个体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论现代教学方式的异步性质》)根据这一教学原则,笔者认为,教师制定的教学指导计划必须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纲》中的教学要求课时学习标准在教学设计中,要求学习者通过每一项从属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行为状态,以及通过一单元、一课时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最终行为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说明,这就是学习标准的编写。学习标准是监测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课时学习标准是“先行组织者”的一种形式,它制约教学设计的方向。“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一项技术,学习材料的内容提纲、预习指导及其它类似的学习提示等都是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1988年…  相似文献   

13.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的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把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通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达到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教学目标,突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法律教学内容的引导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原因,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习行为进而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杨玲英 《考试周刊》2014,(71):16-17
《经济法》是高职商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既掌握商科专业技能知识又掌握经济法律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内容一般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应用能力,教师恰当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就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当前,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基本法律意识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通过对《宪法》的学习,促进其权利意识的形成;学习《民法》,促进诚实信用理念的形成;清除旧的“厌讼”观念的不是影响,树立新型诉讼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17.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材对每一法律规范的含义有科学的、通俗易懂的解释,注意培养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但是,课本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不易记忆,所以,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的法律规范,并与实际生活、工作相联系,依法做好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八课第二课时《依法维护权益》为例,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尝试。在教学目标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育与教学、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把教与学、学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个体知识观是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培养学生的知识观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知识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反省思维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将知识观培养设定为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要树立建构性的知识观;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和强化知识观教育;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等。  相似文献   

20.
学习适应困难是幼儿入学的巨大障碍,幼小衔接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1.培养儿童渴望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体验: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儿童的学习行为受情感和态度的极大影响.在学习准备中培养儿童对学习的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