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版     
电视机,一个嘲笑孤独者的方盒子。你要恨我吗?就爱我吧;如果要终生为仇,那就跟我结婚。人是慵懒的动物,就好像被抓了放在炖罐里的田鸡,水在加温,它虽然觉得不妙,但是还可以忍受,它就忍受着;到了水烧热了,开了,它想反抗,想逃脱,但已无能为力了。表演了,就可以有不表演的轻松时候。要毁了一个人就让他爱文学,要毁一个丈夫就让他妻子爱文学,要让单位给赶出来就让他爱文学。如果是酒肉朋友,不在一起酒肉了,就失去了友谊的基础。至高的境界是单调。天降大任于斯人,天不降大任,你不还是斯人吗?口号就是忽悠。什么叫乌龙?孙权把他妹许给刘备就叫乌…  相似文献   

2.
山西有个永济县,永济县有个普救寺,普救寺里发生过一段爱情故事。说是一个白富美带着她的丫鬟回老家,路过山西永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遂住进普救寺里;与此同时,一个男屌丝去长安赶考,也路过山西,住进了普救寺。白富美住在西厢,男屌丝住在东厢,两人一见钟情,后来在一个花好月圆之夜终成其好事。你知道,我说的是《西厢记》,一个发生在唐朝的故事。白富美跟男屌丝一见钟情,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很少见,不过也算不上多出奇,  相似文献   

3.
时下,校园里流行的是《让我一次爱个够》、《纤夫的爱》,“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等歌曲。 如果从艺术角度来考虑,这些歌曲或许有唱一唱的必要,但是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这些歌曲在校园内流行就显然不合适了。“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歌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渴望年轻的时候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年老的时候有白头偕老的人在身旁。爱情和婚姻不同:两个人相爱,你爱我,我爱你,就OK;而婚姻则不然,明明相爱的夫妻,有时候谁都没错,而婚姻本身却错了。从爱情到婚姻,我们如何才能在漫长岁月里保持爱的恒久温度呢?这可真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6.
因为没房我曾经被民兵抓进公安局吴新民,男,1955年出生,1981年结婚那时我们家有6口人,40多平米的三间平房,在院子里又搭了个厨房,在当时不算是很差的.我是老二,我哥比我早两年结婚了,住在家里,算上嫂子,家里就是7口人.爸妈住一间,我哥嫂住一间,剩下一间房里,我和弟弟睡一张稍微宽点的床,16岁的小妹妹在一个行军床外侧拉了个帘子.因为房子太挤,我经常不在家住,到单位的单身宿舍和同事挤着住.在我们那个年代,全国大多数单位都规定,职工只有结婚才能分到房子,但多数单位就是职工结了婚也没有房子可分,往往结婚后要排几年队,才能分到一间筒子楼里的房子.  相似文献   

7.
听说北京的钱好赚,两年前我就来了。 两年时间内,我在北京住过6个地方,它们依次是:高梁桥斜街,牡丹园、康家园、东直门、甘家口和现在的沙窝。大学毕业后我的轨迹很明确,一直北上,在河南一个县城里做了两个月的大夫后逃遁了,我跟同伴说,我还是适合在都市里生活,因为我还有欲望。 高梁桥是我姐男朋友的住所,他是这座房子的两个房客之一,他对这座房子有  相似文献   

8.
海岩自述像 我单位里的人觉得我的那些作品是别人写的,在他们眼里我不太像能跟人正经谈恋爱的人,比较冷。我回家不爱说话,因为我在单位说话太多了。我妈妈说你就说点什么吧,我说说了一天了,我就想休息,睡觉,不想让别人打扰。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长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什么事儿也不能太喜怒形于色,老忍着。  相似文献   

9.
1986年8月,我研究生毕业进人湖北^民出版社工作。次年9月的一天,总编约我谈话,告诉我组织上决定任命我为古籍编辑室副主任,主持该室工作。总编说了许多劝勉的话、其中有一句给我印象很深,他说工作一年即行提拔的人在出版杜是少有的。回睬起来,这句话里包含着多少担心,但当时我并不能够领会,有的其是自满.那时我不像现在这样爱酒、但当晚也自剖自饮闹了个大红脸、心里飘飘然,甜滋滋.  相似文献   

10.
随笔     
地下室里的闲杂人等 刚到北京那会,我手里没钱就住在人民大学附近一个小区的地下室里。房东是搞装修的湖北人,包下来之后就把地下室分割成不到10平米的一个个小间,为了节约地方,走廊拐来拐去,并且宽度不超过一米,致使里面的格局像迷宫一样异常的复杂。外人进去轻易走不出来。 里边住的人天南海北,各色人等一应  相似文献   

11.
隆德的孤寂     
一个人穿行在行人寥寥的街道里,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教堂里呆坐,一个人在安静的餐馆里吃饭,却不感到突兀,因为身边的人们似乎也和我一样孤单有时挺羡慕那些旅行特别有计划的朋友,每次出门前都会做详尽的调查分析,一路无往而不利。但懒人也有懒福,比如我。  相似文献   

12.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崇明人,爸爸是撑船的,妈妈是小脚,在家织布.我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小我3岁,一个小我9岁),还有一个童养媳.当时家里还可以,我读过两年书.小时候崇明还是属于江苏,上海在我们这些乡下人眼里,可是繁华的大都市.我8岁来上海,当时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在引翔港的周家湾靠种田生活.我住在舅舅家,也帮着种田.当时住在附近的有本地人,也有崇明人.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工厂是我常去的地方。每每翻看在那里拍摄的照片,画面里有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也有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一张张面孔的背后是再苦再难也要在一起的人间真情。与平日里车间内埋头忙碌、面无表情的场景不同,当你真正走近这些为生活负重前行的人们,你会发现另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小人物"们认真用力地生活着,正如你我。在即将告别2019年、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用镜头记录他们,正如记录这个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希望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不被生活所负,用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丝涟漪。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小溪     
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度过的,我爱那儿的一草一木,在那迷人的地方我度过了12个春秋。回首童年,是多么的有趣,总充满着欢快感。记得儿时,我住在乡下奶奶家,她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美丽的小溪。初春,冰还未化的时候,我和小伙伴拿着小铁铲,来到小溪边,拿着铁铲在上敲:“丁丁当当”的声音可好听了,我越玩越欢,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回荡小溪上空。盛夏,我们便在小溪里捉小虾、小鱼,拾颜六色的小贝壳,欢快地嬉水玩耍儿。秋末,我们又来到了我们的“乐园”时,溪面上有许多落叶,像一只只美丽的小船,我们便把它们排成了一个长队,又在小船…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爱看报又不多动脑筋的人。不过,看得多了,除看内容外往往还看看暑名是谁。好多新闻稿的署名是:本报记者×××,通讯员×××。我以为这样的稿子一定是报社记者下去采访和通讯员一起采写的,而且主要是记者的功劳。但前不久,有两件事送到我耳朵里,使我为之一惊。一位同志  相似文献   

16.
开会     
牟丕志 《新闻天地》2011,(11):79-79
我是机关里的一个小头目。大家都说我是官。其实我也算不上什么官,不就是管着几十个人嘛,仅此而已。自从当上了这个小头目之后,我就越来越爱开会了,以至于对开会如痴如醉,难以割舍。一天不开会,我的心里就感到很难受。好像缺了点什么。有人说我是“会虫”,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17.
电脑温度计     
2012年冬天,我在豫北大伾山上一座寺院里小住。寺院条件简陋,没有暖气,我独自一人住在客房里,晚上睡觉裹两层被子还嫌冷。每天早上洗脸刷牙,水龙头冻得结结实实,还得去厨房打一壶热水把它浇开。洗漱完毕,跟着僧众上殿做早课。殿门大开,寒风横冲直撞,每个人的双手都冻得红肿,打问讯时不再举手齐眉,改  相似文献   

18.
下地挖红薯     
施宇翔 《新闻实践》2011,(10):18-18
8月31日下午,我来到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赵百江的家里。赵百江是红薯种植大户,住在一幢破旧的二层土房里,墙上的漆已经掉落大半。晚上,我和赵百江一家围坐在屋前的院子里,聊起了家常。赵百江一家四口人,他、老婆和两个女儿。大女儿在上海工作,小女儿在县里读高中,明年即将高考。他告诉我,现在最开心的日子并不是红薯获得丰收,而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相似文献   

19.
中宣部去年专门为记者节准备的一台文艺节目《为时代放歌》播出已经有些日子了,可我的耳畔依然时常地萦绕着那首歌颂新闻记者的歌曲——《在世界的眼睛里》。时间越久,那旋律越清晰地回响;日子越长,那歌词越生动地跳跃。我没有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慰藉——在有风的时候,我是树的坚强;在有雨的时候,我是鹰在飞翔;在夜深的时候,我的灯光最亮;在月圆的时候,我正四处奔忙。在世界的眼睛里,我是天圆地方,我是天地脊梁。青山有情对我笑,流水有爱对我讲,若问我是哪一个,笔墨人生写华章……在世界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20.
我要向你吐露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在此之前我的生活郁郁寡欢、杂乱无章.它像一个蒙着灰尘、布满蛛网、散发着霉味的地窖,对它里面的人和事,我的心里早已忘却了.你来的时候,我十三岁,就住在你现在住的那所房子里.现在你就在这所房子里,手里拿着这封信--我生命的最后一丝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