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玄武起源     
玄武是武当山道教供奉的主神,史称北方之神,武当山亦称北山。武当山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为什么称北方之神、北山,玄武起源于何时代.为什么改太和山叫武当山等问题,众说纷纭,成为历史疑案。数年留意查找许多有关史料,终于查清其大概:6300年前,帝高阳颛顼在江汉流域统领古三苗氏族,“以龟蛇缠绕的玄武为图腾”,供奉玄武的圣山叫太和山,太和山地处古苗的北方,故称北山。尊“颛项为北方神”或“北方玄帝颛顼”等,死后葬于汉水上游鱼山。发展到尧舜禹时代“古三苗国三苗九黎文化空前繁荣”被消灭。禹为统治“善留恶去”的遗存苗民,改太和山叫武当山,夏王朝允许玄帝以“披发跣足“龟蛇缠绕”的原始雏形供奉,是遗存的古苗民变成汉民族,继承并发展了玄帝和玄武神文明,并使时代不缺环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湖北武当山     
武林中有"北少林、南武当"之说。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它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其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玄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大通县的部分民众崇信道教中奉为“北方之神”的“真武大帝”,当地“老爷山朝山会”是移植武当山地区朝拜“真武”的朝山礼俗,时间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并且发展成为该地区民众世代延续的重要朝拜祈福、进香、还愿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4.
读陶公庙     
一南方是道教的故乡,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都是道教名山。但湖南却没有拿得出手的道教名胜,也没有道教史上众星捧月的名人。好不容易有一个吕洞宾在此出现,也是"三过岳阳人不识",只好在洞庭湖上飞来飞去。湖南对于道教的轻视,我一直不得其解,连留下两位得道仙人肉身的陶公庙,也不称为"观",而称之为庙,这是我完全想象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的陕西游客近年来增长迅速,陕西已成为武当山的三大客源地之一.通过调查陕西游客对武当山旅游形象的评价,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陕西游客对武当山的总体印象良好,"上当山"印象尚存,交通费用高、时间成本等因素影响陕西游客的满意度.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武当山旅游形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文章从"两山"理念的地理内涵、"两山"理念融入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及策略等方面,深度探讨"两山"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课堂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从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后,众多道派均传入青城山,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本文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受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的震后保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设鄂西黄金旅游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西旅游圈拥有湖北省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江两山”,但呈现“一江独秀,两山较弱”的发展态势。“两山”不是弱在文化和生态上,而是弱在交通上,建造武当山机场,加速高速公路建设.解决“两山”发展瓶颈制约,适度开发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旅游,加强鄂西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鄂西一体化发展.可以推动湖北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中国后,实行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统一的重大改革,其中"书同文",即以《史籀篇》为基础再加省简改易而制定出的秦小篆,影响至今。在"书同文"之后官方通行的文字是"小篆"。《峄山刻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立下的碑刻,后世亦称《峄山碑》,原石已失。其书体和艺术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峄山刻石》入门学习小篆,被后世推崇为小篆学习的正本溯源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谢叠山伟大的爱国、爱民、廉洁和抱朴的精神,即"叠山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武当山的各大道教宫观,奉祀的主神为玄天上帝,其从神系统庞大而复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服务于玄天上帝神系的。武当山玄天上帝等神祗的奉神状况专题非常重要,它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武当山的各大道教宫观,奉祀的主神为玄天上帝,其从神系统庞大而复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服务于玄天上帝神系的。武当山玄天上帝等神祗的奉神状况专题非常重要,它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武当山,古称“太和山”、“嵾上山”、“仙室山”……素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为大巴山脉东段分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边境,止于襄樊市南、隔汉江和洪山遥对,连绵四百余里。主峰武当山(一称太和山、紫霄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山势峻拔,有上下十八盘等险路及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诸胜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在此题写了“第一山”三个大字。此山又是道教名山之一,相传历代均有名人在此修炼飞升,其修炼居所,在山上组成了一个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落。现今金殿(亦称金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盛赞武当山"地既幽绝,景复殊异","诚天真奥区也"。武当山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技术与艺术成就。这些古建筑群在明代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中国道教文化而享誉全球.这一殊荣,不仅因它产生了直接影响宋明理学、道教哲学的陈抟,孕育出了道教内丹理论家和武当拳祖张三丰,还因为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真武大帝的不解之缘,才有了历史上人规模营造武当山的壮举,才得以留下恢宏壮观、千古卓绝的道教古建筑群.鉴于此,研究明成祖与武与山真武大帝的关系问题,就成为探寻武当文化之秘的一个不可忽略、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共计一百余部三千万言的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一抹绚丽的风景。检视张恨水的作品,就会发现皖江文化对其人品、文品所产生的熏陶与影响,构建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这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描写故土潜山的自然景观、乡风民俗中,更体现在作品厚重的文化内蕴之中。带有独特的皖江文化色彩的"山",既是客观写实,也是其精神诉求的对应物。本文通过对张恨水小说中皖江"山"文化的探讨,试图更深入地剖析其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古鄞江镇唐代水利工程它山堰竣工后,乡民修建它山庙永祭县令王元暐。千百年来,鄞江民众约定俗成,每当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之时,它山庙内人如潮涌,演戏娱神,商贾云集。它山庙会香火不绝,逐渐发展成集宗教祭祀、娱乐游艺和集市贸易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庙会的祭祀仪式隆重,巡游场面壮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河南民众跨省进香活动十分兴盛,位于今湖北西北的武当山是其主要的进香地之一。研究表明,河南朝武当的香客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很广,是武当山香客中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南朝山的香客多以地缘的关系结成香社出行,时间以春季为多。河南真武信仰的兴盛、真武本山———武当山建筑宏丽、风景优美、武当道教的影响及便利的交通,是河南民众大规模进香武当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立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门市西南,北通秦岭,南接巴山,千山万壑,风光壮丽,绵亘起伏,方圆400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