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人类是由始祖女娲仿造自己的模样用泥土捏出来的.但动物诸如猪、狗、马、羊等是怎么来的却不甚清楚.与此形成对照.被西方奉为经典的《圣经》(Bible)在其开首篇《创世纪》(Genesis)的第一章中对人类和动物的起源是这样解释的:God commnded,“Let the earth produce all kinds of animal life:domestic and wild,largeand small”——and it was done.So God made them all,and he was pleasedwith what he saw,then God said,“And now we will make humanbeinga;they will belike usand resemble us.They will have power over the fish,the birds,and allanimals”.本段大义为:上帝说:“地上要生长出动物来——家里的、野生的、大的、小的”——各种动物就出现了.上帝又说:“现在,我们来造人,人要长得象我们,并负责掌管鱼类及大大小小的禽兽.”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校外语部举办了首届“英语演讲比赛”(English Speech Contest).参赛选手们大多准备充分,口齿清晰,气氛热烈,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不过,从他们运用语言本身这个角度去看,问题还是不少的.其中主要表现为把汉语式的思维模式套用到英语里面.有的句子甚至明显是错误的.例如,有的同学在介绍自己时想表达“不要认为我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和”我们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时,就分别说成了“Don’t think I’m a man of not knowing how highthe sky is and how deep the earth is!”和“we must learn to walk with our own legs”这里涉及到了英汉语义的差别问题.下面我试图从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人物》1988年第6期介绍了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M.Nixon)于1972年访华前后的几个插曲.其中谈到周恩来总理到上海看望美国客人时,发现上海方面把尼克松总统夫妇安排在第15层,基辛格住在第14层,罗杰斯第国务院官员住在第13层.他立刻说:“怎么能安排他们住第13层?西方人最忌讳13.”周总理走进罗杰斯套间时,几个美国官员站起身来,但笑得很不自然.周总理找机会解释说:“有个很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13’的避讳.”转而又风趣地说:“我们中国有个寓言,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里不怕了,到处上门找鬼,鬼却不见了……西方的‘13’就象中国的鬼.”说得美国客人哈哈大笑.周总理走后,美国国务官员气消了一大半,他们对周总理十分倾倒.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英汉数字寓意对比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程中,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语言是文化积淀的映现,语言折射文化,并受文化的制约,因此,英汉语中的动物词汇具有不同喻义和情感特征。拟从动物名称的同义现象和异义现象以及喻义空缺三个方面对动物喻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9.
本篇从化因素的角度去探究英汉俗语的异同,旨在培养化意识,提高英汉交流时使用俗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晏斌 《华章》2011,(16)
要学好一种语言,了解、正确理解与文化相关的隐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语义理解入手,对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差异从文化根源差异和英汉隐喻关系差异进行深入比较,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培养地道英语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汇在中英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着很大差异。尤其是红色与绿色、黄色与蓝色、白色与黑色所表达的内涵反差极大。了解这些颜色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意象,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跨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国家化背景不同,颜色词汇在中英中所表达的情感有着很大差异。尤其是红色与绿色、黄色与蓝色、白色与黑色所表达的内涵反差极大。了解这些颜色在两种化中的不同意象,可以帮助英语学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跨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红的英汉民俗语义对比及其互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词红在英汉语中的民俗语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也有很多有差异的内涵,因此我们不仅要弄清具有对应性的红的翻译,更要注意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红的隐含象征意义及其翻译,以达到准确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通过对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出其中的异同点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期对英语教学和英汉跨文化交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代表中国的颜色红色入手,分别从词性的褒义,贬义和中性含义出发分析了红色在英语和汉语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这种语言特征形成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陈琳 《文教资料》2012,(3):48-49
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众多,使用广泛,其含义是深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运用对比法通过对英汉中几个主要颜色词涵义的比较,探讨了英汉颜色词意义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对人类的影响显而易见,由于各种原因,东西方对颜色的看法不尽相同。本文从语言学的认知角度——隐喻——着手,对六种基本颜色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东西方文明,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颜色这种环境语是体现丰富多彩世界和人类情感的生动手段。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了颜色词的喻义,指出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颜色喻义,正确运用颜色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能有效实现颜色环境的交际作用,也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颜色词汇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在文学作品中也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中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汇在中英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着很大差异。从英汉颜色词的不同涵义我们可以看到英汉民族不同或相同的民族心理;由于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语言影响。因此,学习英语有必要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不同意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跨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基于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构架,本文从中英文化对比的视角对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当代认知观认为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英汉隐喻中的相似之处, 中英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 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 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