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吐温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对黑人英语和儿童英语的运用,揭示了不规范英语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个性人物和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的文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就会想起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这两个可爱的儿童形象。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马克·吐温笔下“顽童”的文学形象一百年来饮誉世界,而《汤姆·索亚历险记》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儿童小说之一。那个顽皮、放荡不羁、爱恶作剧、想法奇特、天真烂漫的汤姆-索亚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形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5.
"翻译主要是译义",这曾是翻译界达成的共识.可是,在文学翻译领域,再现原作的风格同等重要,还要保证译作的艺术鉴赏性.<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三个中译本,张译片面强调"信",成译偏重"切",许译"信"、"达"、"切"统一,证实了这三个标准是理想译本的前提条件,因而这些名著必须重译.  相似文献   

6.
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女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所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及对女性美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女性角色的刻划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部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简·爱>这部小说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其贯穿全书的风景描写也十分有特色.本文试从内涵与艺术手段两个方面分析<简·爱>中的风景描写,指出这些风景描写对反映主人公心理历程、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论述描写本身所展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陆续探讨<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力辨书中之"所见"与"所闻".特别是英国学者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 Wood)依据种种疑点,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但通过<行记>中一条地名Tiunguy的考证,从历史地理、方言特征、几种主要的版本和可能出现的书写讹误,以及当时当地陶瓷生产的情况分析,可证实Tiunguy即"丰州",重新检测了<行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埃莱娜·西苏所倡导的身体叙事理论是法国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突破了男权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体控制的话语权力,展现女性独有的内心体验和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文章从女性独有的话语空间、思维模式和人物塑造三方面论述了身体叙事在<情人>中的体现,以及它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实践中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英国著名的现代派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非个人化"艺术理论及其在作品<海浪>中的具体应用,论证了伍尔夫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小说形式的革新,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介绍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是一个非常有趣又非常惊险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淘气包汤姆,还写到了另一个人物哈克贝里·费恩。《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于1876年,过了八年,也就是1884年,这位马克·吐温老先生又以哈克贝里·费恩为主角写下了另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12.
王力<古代汉语>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凑?注释为"轻薄的样子",而王伯祥<史记选>则注为"自得貌".文章从多个角度证明了训"沾沾"为"自得貌"是确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用格赖斯(H.p.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对影片<汤姆历险记>中角色的语言进行语用分析,揭示影片是如何巧妙地通过语言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表达情感,并为主题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从盖茨比到盖茨--"美国梦"的幻灭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被评为20世纪小说人物百佳之首,他是粗俗的美国梦追求者的典型,他所崇拜的世界是美国梦当中的荒谬部分.这样的美国梦的幻灭给人以巨大启迪.人们应像比尔·盖茨那样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梦想,为人类、为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郑弌 《历史教学》2004,1(2):38-45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陆续探讨<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力辨书中之"所见"与"所闻".特别是英国学者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 Wood)依据种种疑点,否定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本文则通过<行记>中一条地名Tiunguy的考证,从历史地理、方言特征、几种主要的版本和可能出现的书写讹误,以及当时当地陶瓷生产的情况分析,证实Tiunguy即"丰州",解决了有关<行记>地名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疑点,重新检测了<行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小说之一。自1876年第一次出版,就取得巨大成功,并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与文明的巨著之一。故事发生在作者童年所熟悉的密苏里州的圣彼得堡,那里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克贝利.费恩展开了许多冒险,上课期间赛跑,追逐女孩,在操场上打架,洞穴捉迷藏,在密西西比河上玩海盗游戏等。  相似文献   

1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通过社会环境的铺设,独特的景物描写,儿童语言,对比和衬托,心理描写,成功塑造了哈克贝利·费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内容简介: 《哈克贝利&#183;芬历险记》是《汤姆&#183;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故事几乎是接着《汤姆&#183;索亚历险记》叙述下去的。故事一开篇,主人公哈克贝利&#183;芬就跳出来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并申明了他和汤姆&#183;索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俄国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幼年曾被誉为音乐神童.一生创作了135部作品.完成于1936年春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是普罗柯菲耶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作品生动活泼而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