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现实的地域辖区而论,台湾之有书院,最早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的金门。以本岛而言,则施琅所创西定坊书院应为台湾最早的书院;与其后所创的8所书院,是台湾书院发展的初期,而不应认为是“徒具书院之名”的“义学”。以卫台揆崇文书院为转折点,台湾书院进入了成熟期,并由此迎来了台湾书院发展的高潮。福建书院的成功经验,为台湾书院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办学模式以供参照和借鉴。而赴台的福建官员和学者的努力,则是台湾书院成功办学的关键。在以闽学治台的政策导向中,台湾书院起到了振兴纲纪,教化民众,促进台湾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福建书院的繁盛时期,许多学者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做过统计,但得出的数据相差甚远。聚众讲学是判断书院的主要标准,笔者以此为界定,以宋代福建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创建时间和创建者进行考证,分析宋代福建书院发达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史上,福建书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福建书院研究的进展,因其文献整理的滞后而相对迟缓。为了拓宽与加深福建书院研究的视域与深度,全面系统地发掘、收集、整理福建书院文献,具有不可或缺的启示津梁、嘉惠士林的作用。明清福建书院文献是一座充满书香的巨大福建历史文化遗产,它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福建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生员规模、教育理念、授学方式、培养水平、藏书刻书等情况。不仅对还原古代福建书院的历史面貌与发展规律,揭示古代福建书院的教育成就与文化贡献,彰显古代福建的学术思潮、人文精神与社会风尚,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福建传统书院的复兴与新时代书院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福建地方官员及士绅与台湾书院的发展,闽学对台湾书院的影响、闽台书院主要制度的比较等问题的探讨,认为闽台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互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十分频繁,互补性很强,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刊于上世纪30年代的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较为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徽州自宋代以来的书院教育以及由书院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以紫阳书院为代表的徽州教育在安徽乃至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同时《学风》也对近代徽州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客观地说,《学风》关于徽州教育方面的研究,对于当代学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书院教育对扬州学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学派中人多数接受过书院教育。书院为他们安心就学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治学环境;书院教育的师缘、学缘关系为他们日后的治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书院的学风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他们的治学风格,熔铸了扬州学派整体的学术特征。书院教育是扬州学派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冯敏昌是清代乾嘉时期岭南一位重要的诗人和教育家,他先后任教端溪书院、越华书院、粤秀书院,60岁在粤秀书院任上逝去。在岭南六年多的教育生涯中冯敏昌以儒者的真诚、学者的执着、长者的热忱,投身其中,为科举培养了大批士子,更是为岭南文化在清代中期的再度繁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述了清代江永、顾镇、郑之侨、王昶、阮元、皮锡瑞在江西书院的教育活动,分析了江西清代的学风,探讨了汉学与江西书院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有别于一般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场所和学术研究单位。书院之为书院,就在于它是把讲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教育单位。是否是讲学和学术研究场所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书院的主要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考辨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中的附录三《历代书院名录》中所列的所谓“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可知,被该书列入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读书处、祭祀处、读书兼祭祀处、刻书处。此外,还有一类是基于朝代划分错误的,即元代书院。  相似文献   

10.
闽都书院源远流长,已经成为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都书院于明清之际传入台湾并产生深远影响.清代台湾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闽都书院渡台山长、教谕的辛勤教学及其提供的教材、典籍.清廷治台213年间,设立的书院有61所之多,遍布岛内各地,大部分深受闽都书院教育宗旨、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之影响.清初台湾还是移垦社会,文化与风气较为落后,动乱频繁,只能以武力维持社会安定.台湾能从“武治社会”儒化为“文治社会”,书院教育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集教育,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高等教机构,兼具有修书、编书、藏书等多种功能。书院是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创办以私人创办为主,并积聚了大量的图书,是一种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传统大学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在宋代的发展到了极致,书院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总之,书院的特色,如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书院的讲会制度、开放教学、自由听讲等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几经兴衰沉浮,到了清朝,经过登封名儒伙介的奋力振兴,书院又盛极一时。耿介置办校产,扩建书院;聘请名师,门户开放;讲授学业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提倡质疑问难,自学与讲学相结合。他为中州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后些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教学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常州书院源远流长,本文叙述自宋至清常州地区之书院创建、变迁情况,清末武进、阳湖两县知县捐廉助学、民间集资办学情况,以及名儒私人办学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古代书院从北宋游酢的“水云寮”开历史之先河,历经南宋的兴盛与元明清的沉寂,以清代游云章的云寮书院草草收尾,前后共建有27所书院。本文在充分查阅史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武夷山古代书院发展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武夷山古代书院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17.
书院的教学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延续发展于元代,于明清时期达到普及,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它的教学特色,如学规、讲会制度、自学制度,对当代大学的发展都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扬州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初兴于北宋年间,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乾盛世,扬州书院步入发展的黄金期,衰落于嘉庆、道光后.书院教育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学子自学能力,营造开放与论辩的学术氛围,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造就了大批真才实学者和学识渊博的师资,并为科举输送了大量人才.扬州书院对丰富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理念,不乏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明辖境在明朝有16所书院,在清朝有29所书院,较之两宋的6所书院数量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书院总数已从宋代的超过全省的百分之十降至不足全省的百分之十,书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下降。这反映了三明辖境在明清两朝是福建省文化较为落后的区域,也是福建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今天,我们仍要结合书院的传统特点挖掘书院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