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以南瓜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气谱质谱分析表明南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2%,其中亚油酸接近50%),经检测南瓜籽油中VE含量为37.38mg/100g。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超临界流体概念、萃取原理、特点及其在萃取技术方面的应用,展示了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6,(3):44-46
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是设计超临界萃取过程的重要基础数据,状态方程PR方程常被用来计算这一数据。但该方程中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需要从实验数据回归得出,这就使该方程不能够推算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本文用固体的热力学参数计算二元相互作用参数,不依赖实验数据,直接用PR方程模拟固体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计算结果表明,模拟值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桂皮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以杜仲叶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杜仲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设计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强和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杜仲叶总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压强>温度>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强30MPa,时间120min。同时按照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验证提取,提取率高达10.55%。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齐墩果酸作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了夹带剂种类、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二氧化碳流量、物料粒度、夹带剂用量、乙醇浓度、预处理等单因素对萃取结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浸膏收率、齐墩果酸的含量为指标,确定了女贞子的超临界CO2萃取齐墩果酸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7.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川芎挥发油的较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研究萃取压力(A)、萃取温度(B)、萃取时间(C)及药材粒度(D)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A3B2C2D1,即压力45MPa,温度55℃,时间3.5h,药材粒度30目。结论:较佳条件下川芎挥发油出油率为5.49%。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除虫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除虫菊中有效成分除虫菊酯。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的影响,以及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的关系。其最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16Mpa,温度40℃,当CO2流量为20m^3/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土壤污染物的传质过程数据的缺失,分析了当前超临界流体萃取模型的优缺点,并在超临界流体萃取土壤污染物的过程是内扩散控制过程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基于微分床单元的质量守恒模型,再对模型进行求解与分析从而来模拟超临界流体萃取土壤污染物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相平衡与CO2在水中的扩散速率--CO2排水集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平衡等的有关计算可知,常压下CO2溶于水的过程为物理吸收,CO2的饱和水溶液为稀溶液,而且溶液里碳酸的生成和电离可以忽略不计。C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非常小,其数量级为10^-5cm^2/s,在CO2排水集气法操作中,CO2气体不被水吸收。  相似文献   

12.
以乙醚为改性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中药蛇床子的有效成分,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的产率较高,总萃取率为8.46%(w),蒸馏法提取蛇床子挥发油的产率较低,仅为1.01%(w);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中香豆素类的相对含量约为67.63%,其蛇床子素相对含量占总香豆素的78.92%,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一种香豆素成分,其相对含量仅为1.65%.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有效提取中药蛇床子的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其方法为其他同类中药的开发和药学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萃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原花音素的抗氢化性及其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临界CO2作非溶剂可以制备聚乳酸膜。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成膜条件下膜断面形态的变化,超临界CO2的作用促使膜结晶度提高,得到胞腔状开孔结构膜。  相似文献   

15.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形态结构、植物气孔生理与水分生理、植物光合作用、植物物质合成、植物生物量和产量等生理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波—酶法处理超临界流体萃取黄姜皂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波-酶法处理盾叶薯蓣,然后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素,并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皂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微波—酶法处理,有利于萃取操作的进行,提高了萃取效果。正交试验所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4 h,夹带用量为20%。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种典型的钙基废弃物电石渣作为 CaO 源合成 CO2吸收剂.该高活性吸收剂由电石渣、九水硝酸铝和甘油水溶液经燃烧合成法合成.结果表明,该合成吸收剂表现出明显好于电石渣的 CO2捕集性能.50次循环后,合成吸收剂的 CO2吸收量和碳酸化转化率为0.38 g /g 和0.70,分别是电石渣相同循环次数时的1.8和2.1倍.当吸收剂补充率相同时,合成吸收剂的平均碳酸化转化率和 CO2捕集效率均高于电石渣.为取得相同的 CO2捕集效率,合成吸收剂所需吸收剂的补充率小于电石渣.当吸收剂补充率和 CO2捕集效率相同时,用合成吸收剂作为 CO2吸收剂时煅烧炉内所需的能量小于用电石渣作为 CO2吸收剂时所需能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 Na2 CO3/Al2 O3吸收剂的活性成分 Na2 CO3与 CO2反应活性较低,选用 TiO2作为掺杂剂,采用浸渍法将其添加到 Na2 CO3/Al2 O3吸收剂中进行改性,研制一种新型具有高反应活性的钠基固体吸收剂。利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14次循环脱碳/再生试验,并对吸收剂进行了 XRD 和氮吸附表征。结果表明:掺杂 TiO2后,吸收剂与 CO2的反应速率加快,特别是在碳酸化反应的前10 min 内;反应前后除 TiO2外无其他含 Ti 化合物生成;碳酸化反应产物为 NaHCO3和 Na5 H3(CO3)4;14次循环反应后吸收剂仍保持稳定的微观结构。采用 XPS 和 FTIR 分析了 TiO2对 Na2 CO3/Al2 O3吸收剂脱碳特性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有机碳含量不同的黑土,研究了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以后CO2排放速率明显增加,5%和3%处理CO2排放速率增加幅度显著高于2%和1%处理.有机碳分解初期CO2排放速率增加较快,波动性大,后期趋于稳定,其相对值大小随有机物料施用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即6号土>5号土>4号土>1号土.3号土性质与其它土壤样品略有不同,CO2排放速率偏高.  相似文献   

20.
平特性CO2焊机与交流手弧焊机相比,增加了大功率整流电路、电气控制线路、气路系统及送丝机构,除可进行CO2焊接外,中进行MAG、MIG焊,以及利用其地性电源作电镀、电解抛光、电反喷涂、电泳涂装等表面加工的教学演示,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