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禅宗脱胎于印度佛教中的禅学。禅宗在印度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但传入中国之后,却形成了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并波及到东亚各国的佛教一大宗派——禅宗。中国的禅宗虽然源于印度的禅学,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已有很大不同。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禅宗为什么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没有形成,却在中国的土壤上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2.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  相似文献   

3.
罗红娟 《文教资料》2007,(24):123-125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国大地上生成的难得的宗教之花,它在与中国本土文化和传统士人碰撞的过程中却逐渐地失去了自身的独特品格而走向生活化、审美化。这一变化当然与中国文化土壤强大的化解力有关,但是从禅宗发展的内在理路上看,又有着必然的趋势。本文试图从禅宗的诠释方式入手来探讨禅宗的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它是一门偏重于探讨个体与自我和谐的学说,与儒家美学的"率性而行"、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等有相通之处,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禅宗自然观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理论内涵:第一,性即自然。中国禅宗把其最核心的理论范畴"性"等同于"自然",高扬人性的自然与自由,反对一切外在雕饰、权威与束缚。第二,山水皆真如。禅宗主张山水皆真如,触目皆菩提,强调在对自然的直觉观照之中契悟宇宙实相。第三,生命的自然境界。禅宗主张人与自然打成一片,追求一种自然适意的生命情调。最后,自然悟道。在修行实践上,禅宗的自然观表现为对无修无证、自然悟道修行方式的提倡。禅宗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美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禅宗自然观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理论内涵:第一,性即自然。中国禅宗把其最核心的理论范畴"性"等同于"自然",高扬人性的自然与自由,反对一切外在雕饰、权威与束缚。第二,山水皆真如。禅宗主张山水皆真如,触目皆菩提,强调在对自然的直觉观照之中契悟宇宙实相。第三,生命的自然境界。禅宗主张人与自然打成一片,追求一种自然适意的生命情调。最后,自然悟道。在修行实践上,禅宗的自然观表现为对无修无证、自然悟道修行方式的提倡。禅宗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美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禅宗强调万法归于一心。而中国未来之教育同样以治心为着眼点。在对心之强调上,佛教禅宗和中国教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论文试图将禅宗之心运用于现代教育之中。希望能对现代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乃是一个别具风格的佛教宗派。它的创始人是慧能(公元683—712)。在慧能以前,只有禅学,并无禅宗,慧能以后,才有禅宗。而禅宗与禅学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慧能创立了禅宗,但禅宗的大发展和演变,却是在慧能去世之后。 慧能出身比较贫苦,不识字,他本人没有撰写过什么东西,他的弟子法海编集了他的语录,称为《坛经》(传说是韶州刺史请他去讲法,他在韶州大梵寺讲了一天,法海作了记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的道风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尤 《文教资料》2009,(13):44-46
中国画与道家文化和禅宗素有密切联系。禅宗是佛教与本土道家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的佛教教派之一。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中,道家文化和禅宗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重要的内在作用。本文旨在分析道家文化和禅宗对我国国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中国佛教各宗派的研究侧重于各宗派的发展历史研究,如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吴忠伟的《中国天台宗通史》,魏道儒的《中国华严宗通史》等,且研究成果大多数集中在中国禅宗历史上。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苏树华博士的专著《中国佛学各宗要义》  相似文献   

11.
自李泽厚与刘纲纪两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的"四大思潮"之一以后,学术界对禅宗美学的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史。禅宗美学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起步较晚,因此还有许多问题来不及涉猎,还有一些"处女地"也来不及开辟。人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较多的是从禅学(哲学)的视角和层面进行发掘和解说,而很少涉及禅门中人对文学艺术的主张和见解。至今,在中国美学史、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国书法美学史和中国禅宗美学史等等的研究中,都未涉及禅宗绘画美学与书法美学。开展禅宗绘画美学史与书法美学史研究,可以拓宽禅宗美学研究(含美学基本原理与美学史研究)的范围,拓宽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含美学基本原理与美学史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2.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发展最重要的分支,禅宗最终能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这其中要得益于其独特的话语传播方式。禅宗独特的话语系统在推进它的发展繁荣时也给禅宗的修行者们带来很多理解上困惑。禅宗的"话语"系统看起来简明扼要但似乎又处处充满玄机。如果离开了那个特定的时代,现代人时常会陷入一种"阐释"和"理解"上的困境。解开这个困惑,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启发学人自己参悟;二是简化修行方式;三是编辑适合现代生活的禅意表达"话语系统"。现代禅宗如果能在语言传播方面更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那么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将会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3.
禅宗在成门立宗的过程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缩影。一方面禅作为一种修行手段的原生质使其具有师徒相传严格、重视心性与兼容并包的特征;另一方面中唐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地域格局方面的变化客观上也适应禅宗的发展。禅宗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禅宗是中国的产物,是印度佛教的神秘主义与中国老庄的自然主义以及儒家的实用主义的结合。禅宗的建立和传播对中国的社会、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领域,禅宗的精神和修行方式等对中国画的创作题材、形式、方法、意境和审美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浸淫,使中国绘画达到了至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禅宗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是世界上最灵活,最具世俗性的宗教。宜春自古就是禅宗文化胜地,禅宗资源相当集中。宜春禅宗音乐作为禅宗文化的一部分,开发挖掘宜春本土禅宗音乐,让具有极大潜质的音乐文化形式得到传承与发扬,能让更多人在禅音乐中净化心灵,消减烦恼,获得身心健康。音声为禅,是一种应时应机的生活禅法。  相似文献   

16.
吕澂先生的《禅宗》一文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禅批判的经典文本,此文不但对中国禅前后期的本觉论的脉络作了明确刻画,而且对禅宗发展过程中禅与禅定以及言教的关系也作了初步梳理。从整体上看,《禅宗》标示了一种可能的"禅宗谱系学",从历史叙述的框架或理论分析的框架看,《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的禅学论述是以《禅宗》为蓝本而展开的"禅宗谱系学"。  相似文献   

17.
禅宗崛起于唐代,并演化为中国佛教最有影响的宗派,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禅宗文化.禅宗文化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人格理念上的平等意识以及哲学思维上的艺术气质.正是由于具备这两方面的学术特质,禅宗文化对众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并且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种意识形态在唐、宋时期完成三教合一后,一种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的中国式佛教——禅宗便盛行于中国,它深刻地影响着无数代中国人。结合张大千一世佛缘看,禅宗思想在张大千追求自然适意的、诗意的生存方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禅宗思想在张大千的思想意识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其人格思想的多元性、矛盾性、包容性、自由性、开放性等都是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禅宗创造了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传教方法,对佛教的传承和传教方法理论是一种巨大贡献.禅宗的传教方法促进了禅宗的发展和繁荣,激发了禅宗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导致了禅宗晦涩和神秘化的隐忧,给禅宗的发展涂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如何解决禅宗传教方法的内在矛盾,促进禅宗的复兴和健康发展,依然是当今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20.
《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宗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禅宗乃至日本禅宗的思想渊源。日本临济宗始祖明庵荣西在论证禅宗思想时,既参鉴了《六祖坛经》的内容,同时又力证禅宗与台密二教的兼修性,荣西这种新旧兼容的做法为日本禅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