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同时建议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近,我和我的学生们围绕“诗中的童年”的专题共同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了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所不在。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当充分发挥出来,而这,可以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起点。我认为“专题性文化情境课程”相对于松散结构的教材或单篇课文,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更为巨…  相似文献   

2.
一、“诗中的童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所不在。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当充分发挥出来,而这,可以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起点。“诗中的童年”  相似文献   

3.
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创新过程中的课程实践范式,它以文化为内核,用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策略在于:基于教材,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即时情境,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地方文化,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4.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走进乡土、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5.
张元英 《教师》2012,(25):39-40
近年来.我校推出了“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并确立了三条基本实施途径。其中,“创新学习活动实践课”就是其中的实施途径之一。“创新学习活动实践课”是课程渗透式的专门训练课的延伸。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内、外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为了使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我根据家乡湖南省醴陵市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活动主题。乡土文化资源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交汇点之一。进行“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的探索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家乡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下面我以《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主题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多角度自主选题.提高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走进乡土、融入生活。一、立足乡土资源,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江苏海安县是全国有名的禽蛋之乡、茧丝绸之乡,青墩遗址、韩紫石故居、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海安花鼓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更是让海安声名远播。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来说,面对熟悉的家乡,未必能撩开其神秘的面纱,真正领略海安之…  相似文献   

7.
朱宏辉 《考试周刊》2009,(31):191-191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又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它是“感受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情境的”教育。“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它也是源于人们“感受的”、“生活的”、“情感的”、“情境的”资源。生物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生物学科课程中的难忘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改变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教学的传统作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概念、规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忘经历.使得生物学的教学过程成为“难忘教学”,使生物教育成为“难忘教育”。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指向“全域化”自然情境生发下的小学语文课程综合化教学和学生项目式学习,指向在开发日常生活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的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向“在生活中、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助推小学语文习作“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与新型习作资源构建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李志金 《考试周刊》2012,(81):98-98
本文就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优化运用做分析.围绕资源整合、情境互动和延伸课堂学习来阐述开发的重要性。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发挥乡土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多元化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基于学生认知表达和综合运用过程中的有效运用,是课程教学过程的深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不仅仅是“跑道”,更是“跑”的“过程”。李吉林老师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的开发,将情境教育的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实,每个一线教师几乎都在实践着情境教学,开发着一个个“微”情境课程,只不过境界有不同、功效有差异而已。拜读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课程开发的理论,结合《航天飞机》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情境课程的境界之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是要引领学生能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努力让学生成为情境课程中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已把关术学习提升到文化层面,倡导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笔者遵循这一基本理念与导向,结合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的探究及“中国版画之乡——建瓯”的深厚文化底蕴,巧开古镇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的“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的教诲,启示我们要用好、用活语文课本,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里游目骋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大语文天地中去探索,去收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活”的语文课堂,可以适度地拓展延伸,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3.
情境认知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迁移,重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情境体验和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理论,可以建立面向情境体验的在线学习课程框架。该框架采用“主题一专题一体验圈”的组织形式,强调导学情境、交流研讨、多媒体呈现、拟真任务设计、反思与总结等策略。将这一设计框架应用到《多元智能教学应用》在线学习课程实例的设计与开发中,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一是在情境体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的整体学业成绩高于平均水平;二是学习者对该在线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学习体验的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是结合教材习作教学编排体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域资源,围绕不同的情境主题,开发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这个习作微课程以什么为构建依据?主题如何选?如何整体构建与具体实施?这需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中习作教学的编排体例,分析学生的习作现状,巧妙地利用地域文化和学校的重要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体验,以提升学生的真实认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和交流,努力找到“言说”和“实践”两者的汇合点,努力让一次次主题活动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本文试就阅读教学中,对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几种方法:方法之一:虚则实之。即教师发挥创造性,在文本的空白处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顺着文本的思路,发挥想像,填补空白,丰富文本,生发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开发课程资源的最终目的在于力求在教学设计中,使学生的学习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创设学生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质疑的机会,并把这一机会设置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按照物理课堂教学规律,我们可以把教学设计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分为:导课前的开发、探究过程的开发和课后设置的开发三种途径。1.导课前的开发。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如爱因期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设计教学的起始就是导课,设立学生学习情景。这一阶段的课程资源开发重点是使教材知识“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陆飞 《现代教学》2014,(7):81-81
在我校“我的童年在探究2”校本课程的引领下,我们挖掘和利用了江桥地区的本土资源——上海新泽源花木园林市场和封浜蔬菜基地,在三年级开展了一系列以“园艺之旅”为题的活动。通过探究这一主题,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也实现了“资源与体验”之间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8.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对家国文化的认可。将中学语文课程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引进来”,拓展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让语文教材内容“走出去”,创造多元化学习环境;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健全红色语文课程资源和案例库。  相似文献   

19.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妙笔生花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这里的一切充满了野性的天然的美。教学本课,重点在引导学生“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这是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我采用的策略是:入情入境地精读,有滋有味地评读,有声有色地抒怀。由此,我设计了四大板块进行教学。一、创情境,激发“野”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先从“你们知道祖国的哪些著名…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可见,合理创设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影响。这里的情境创设不能仅局限于教学媒体.而应包括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人员(教师、学生).环境.活动、现实生活等都可以为情境创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