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州社会经过明初较长时间的安定发展,中叶以后,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因而万历以后的湖州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兴起,形成了明代湖州文学的显著特色。对此,我将另作专文论述,本文只谈明代湖州文学中的诗、词、散文情况。明代的湖州诗文,正如整个中国文学一样,传统的诗、词、文成就不大,不及唐宋。但明代湖州诗文也有其特点。一是诗文的作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湖州籍的诗人、文人就有58人,流寓或客游湖州的也有24人。而且出现了作家群:如臧懋循等湖州“四子”,茅坤父子,凌濛初等戏曲群体作家兼及诗文的。再者,明代诗文流派甚多,湖州文学家中,也有“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茅坤,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等。从文学作品内容看:由于明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刘  相似文献   

2.
明代万历年间,是我国戏曲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当此之时,真所谓人人自诩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人才辈出,学派纷呈.湖州的臧懋循、凌濛初等人不仅跻身戏曲大家之林,并且还和茅维、蒋麟微、吴世美等人一起,形成了一个湖州戏曲家的群体.他们或作剧、或选剧、或论剧、或刻剧,以各自的心血凝成的隽品,交织成戏曲史上夺目的一页.在这个群体中,凌濛初是杰出代表之一.他亦作亦选、亦论亦刊,堪称戏曲全才.  相似文献   

3.
湖州文学的发展,自明代起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反映市民阶层生活及思想的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兴起,并成为一代文学的特征.传统的诗、词、散文等作者虽多,但其成就远不及唐宋.而戏曲小说作者人数虽不及诗文之多,但却生机蓬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的成就.明代湖州通俗文学的兴起有它的社会条件,这就是生产发展、手工业及商业发达、市镇兴旺,市民阶层壮大.  相似文献   

4.
清代词学的复兴,在浙西(即今浙北嘉湖平原)来说,首先是嘉兴府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开先河,湖州地区较晚.清代中叶、主要是乾嘉时期的湖州词坛,其主要特点是词人数量及词著较清初有较大发展,然从词的思想内容、意境、风格及技巧言却到晚清才算成熟,朱祖谋作为继朱彝尊之后的一代词宗出现,才标志着湖州词学复兴的完成.湖州有清一代词人,据不完全统计有144人.除女词人多因生卒年不详暂不计外,湖州籍的清初词人只34人,而中叶却不少于48人.数量的增加,表明湖州词学的发展,但从质上看,思想的深  相似文献   

5.
明清戏剧理论的发展,与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取大致相同的步调,即明初仍然萧条,到明中叶开始兴起,后又产生了徐渭、汤显祖和沈璟的戏曲理论.到了明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王骥德、吕天成,以及臧懋循、冯梦龙的戏曲理论.清代戏曲理论是对明代戏曲理论的继承和深化.这一时期,戏曲、戏剧著述种类繁多,专著、专论有丁耀亢的《啸台偶著词引》、李渔的《闲情偶记.词曲部》(又名《李笠翁曲话》);评点有金圣叹评《西厢记》、毛声山评《琵琶记》;序跋有洪升的《长生殿自序、例言》、孔尚任的《桃花扇小引、小识、凡例》;  相似文献   

6.
小说与戏曲传奇同源共流,互相影响和交融,而且,它们都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现象,因而对于中国小说发展与戏曲传奇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研究小说、戏曲传奇之间的关系,是切合我国小说戏曲传奇现象之实际而又必要的研究.本文试以<娇红记>为例,通过对小说版和戏曲传奇版<娇红记>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两方面的分析,以此来探明小说与戏曲传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叶是指雍正至道光前期,正是清王朝兴盛的时期.这百多年的湖州诗坛,人材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湖州籍诗人有五十多人,加上词人有七、八十人之多;客游湖州而留有诗歌者也不少.除张鉴、杨凤苞、闵南仲等附于“南浔诗派”另为文论述外,根据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反映社会矛盾、人民疾苦的,二是反映湖州蚕桑丝绸生产的,三是其它方面的.现就三方面选择十多位主要作家加以论述.在反映社会矛盾方面:有的反映了官府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有的反映农村破产的情况,有的表现贫富的对立,世风的变化,有的反映知识分子的贫困生活,现依次论述如后:  相似文献   

8.
黄艳芬 《文教资料》2011,(36):167-169
本文主要阐述许自昌与王稚登、屠隆、张凤翼等戏曲家,与祁彪佳、陈继儒等戏曲评论家,以及曹学俭、臧懋循、阮自华、张大复等戏曲爱好者,他们之间的戏曲交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清末创办警政,小说戏曲管理在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管理法律三个主要方面开始了近代化变革。管理人员方面,警察成为小说戏曲管理法定的主要力量,开始结束传统文艺管理人员驳杂的局面;管理理念方面,官方的小说戏曲管理开始从以禁为主的管理理念向禁止、保护和扶持三者结合的管理理念转型;管理法律方面,伴随国外警察法的移植和吸收,小说戏曲违禁属于风化违警罪,最重的处罚是罚金或拘留,小说戏曲违禁判罚实现了轻刑化。清末小说戏曲管理执法力量从差役到警察的更替,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理念的建立和变迁,是中国传统文艺管理制度开始近现代变革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古代小说和戏曲各自的概念均表现为纷乱庞杂。小说与经、史、诗歌、散文等不分;小说概念经过了从丛残小语到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故事的发展过程。戏曲概念与戏剧缠杂不清。尤其是小说与戏曲两者混杂的现象由来已久,这与通俗文学作品遭受歧视,小说与戏曲共同点甚多以及评论家的小说观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孙通海先生整理、点校的<陈献章集>,与以往版本相比,增补了陈献章的诗文一百多篇,但仍有较多的遗漏.随后,程明先生、管林先生、欧济霖先生、李君明先生等人,先后对<陈献章集>的集外诗文做了进一步的辑补,共辑得三十多篇.在此基础上,文章又补辑了二十多篇.这些辑录出来的<陈献章集>集外诗文,对于研究与了解陈献章及其思想,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陈天尺(1878—1944),晚清民国时期福建著名的文人、学者、医生。他生平经历丰富,年轻时从政,中年悬壶济世,著述颇丰,有戏曲、小说、诗文、杂著多种,还发明了丸药“胃金刚”、“肥儿丸”等,在当时文学界、医学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毛宗岗小说评点之"戏曲手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宗岗小说评点借用了戏曲美学的概念,如关目、科、收煞等,毛宗岗小说评点表现出的“戏曲手眼”既有自觉的一面,又有不自觉的一面,其背后展示的是文学与戏曲艺术的相同文化内涵,以及以戏曲空间对文学时间的跨时空解读。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作为文学家,著作颇多,从诗文、小说到戏曲,他的戏曲集合本《墨憨斋定本传奇》就是一本不朽之作。《墨憨斋定本传奇》共包括14部剧作,与原作相比,冯梦龙翻创后的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有所创新,体现了冯梦龙的政治观点和情教观,对后代戏曲翻创和文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渔将戏曲取材于小说这一文学现象总结为“稗官为传奇蓝本”。不同于绝大多数剧作家在戏曲创作时拾取现成题材的做法,李渔创造性地将自己的四部小说改编成戏曲,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由于小说和戏曲本身存在的文体差异以及李渔创作理论的影响,改编而来的戏曲在叙述方法、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与原本小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古代戏曲家立言不朽意识对戏曲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戏曲家热衷于选择忠孝节义之类的题材,将教化大众作为创作主要目的,相对忽视了戏曲艺术方面的要求;热衷于描写个人遭遇,抒发一己之情,导致了大量案头剧的盛行.在戏曲创作方法上,以诗文为戏曲创作手法的出现、骈俪典雅语言风格的追求、情节因素的弱化和舞台表演意识的淡化,也都是戏曲家立言意识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在小说、戏曲等娱乐性文艺逐渐走向民众的同时,以赠诗、寿序、墓志等为代表的应用性诗文,在社会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一种消费风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文人尤其是佃文谋生的布衣文人的代耕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这些诗文,多为受人索请而写,“本无是情,而设情以为之”,所以文学性不强,但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婚恋剧在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依据剧中所涉及人物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其细分为才子佳人戏、妓女书生戏及凡人神怪戏。这些作品蕴含了编选者臧懋循主情的戏曲观念,具体体现为:宣扬坚贞纯洁的爱情,对伪道学给予辛辣的嘲讽;主张婚姻自主,争取婚姻自由,对大胆、执着地追求爱情给予肯定;主张言情高于教化。  相似文献   

19.
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玄宗在马嵬坡赐死宠妃杨贵妃。从那以后,正史、笔记、诗文、小说、戏曲等多种样式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过悲剧的主人公。对这些文献阅读、比较的结果却让我很吃惊,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中的杨贵妃离历史中的那个杨贵妃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20.
戏曲和小说兴盛于元明之际,与都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相同的都市生活背景以及商贾、市井艺人交往甚密的生活经历,也必然会对当时的诗文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一时代印记.但由于戏曲和小说作为新兴的文学样式,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兴趣.而历来被视为正统文学的诗文却被忽略了.以元代为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