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们见过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吗?反正我在学生作文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可以说,对这篇作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为这个“一碗”而兴奋、而激动、而感叹。不过我这里想专门来谈一谈这个“一碗”的真实性与夸张性。“一碗”这个词的真实性源于真实的生活材料。读过这篇作文,你们都能看得很明白。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饭,“我”亲手做了饭,给奶奶送去一碗,不都是“一碗”吗?这么真实的一个词,为什么又说它是夸张的呢?说到形容亲情时的夸张,一般人会说它“比海  相似文献   

2.
夸张运用得好,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刘勰《文心雕龙·夸饰》),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说到运用夸张的“度”,人们常借用胡应麟的话“诗人遇兴遣词,大则须弥,小则芥子”来解释.这是说,就程度角度而言,夸张无度.论及夸张的“度”人们更多讨论的是夸张的真实性问题.一致的看法是,夸张不能离开生活的真实,必须以生活现实为基础,同时又不能用生活的真实去批评艺术夸张的“失实”.鲁迅先生“广州雪花大如席”的评述和宋沈括评杜甫《古柏行》名句“无乃太细长  相似文献   

3.
对于夸张修辞格,有的修辞学论著说要真实,适度,有的说要言过其实,多种矛盾的说法使人对夸张不易理解。实际上,要说清夸张真实与否的关键在于认清夸张中的两种真实:夸张中所需要的真实是,所说事物有无某种特征、属性的真实,即预设前提为真;不需要的真实是,夸张中那特征、属性是否超过了现实世界中的可能的“度”的真实,夸张中在“度”的方面应“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真实性,是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在“四人帮”横行期间,真实性问题却成了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的“禁区”。“四人帮”打着批判“写真实”论的幌子,否定了文学的真实性。谁要是在理论上提到真实性的问题,便认为是“宣扬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文学创作似乎不需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只要按照“四人帮”鼓吹的“三突出”、“从路线出发”、“主题先行”这套“理论”编派、捏造,就能写出“高于生活”的文学。“四人帮”的阴谋  相似文献   

5.
<正>“情境”一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但是这里的“真实”一词却让人迷惑——学生在教室里朗读课文,算不算“真实的情境”呢?难道我们曾经的语文教学都是“不真实”的吗?到底什么是“真实”呢?有研究者早在2009年就已对情境的“真实性”提出思考:“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的真实性不是日常生活上的真实(当然也不会与日常生活上的“真实”根本违背),而是一种可能真实。”对于这里的“可能真实”,  相似文献   

6.
学界大多认为“简直”表夸张语气,也有学者认为“简直”并不表夸张语气,而是表确认语气。其实“简直”不仅仅是表示夸张语气,可以说所有的“简直”句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只不过与比喻、拟人、双关、仿词等结合使用的“简直”句,夸张手法的运用较为明显,是高度夸张;不与其它修辞手法配合使用的“简直”句表达的是心理的真实感受,其用法已经凝固化,因此夸张手法没有得到凸显,`这样的“简直”句也使用了轻度夸张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夸张讽刺     
夸张这种修辞格,也叫做“铺张”。王充《论衡》称之为“增”,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夸饰”,近人唐钺的《修辞格》称之为“扬厉”,鲁迅有时也称之为“廓大”。照鲁迅的说法,夸张和漫画一样,是“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点”,使之“更容易显出效果”。而所谓“显出效果”,就是“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艺术上的真实。夸张不拘泥于事实的真实,却也基于事实的真实“,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夸张,而是“胡闹”和“笑话”了。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要求学生将一首歌的情感表达出来。歌唱情感的表现,首先要注意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性。世界著名歌唱家夏历亚宾指出:“什么叫美,各人的理解可以不同,但是什么叫做情感的真实性,是无可争辩的——没有两种情感的真实性。所以,对我来说,真实性是达到美的唯一途径。”所谓美感,就是歌唱者把歌曲的思想、情感运用歌声表达出来,情感越深,歌唱的美感就越强。1.歌唱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歌唱情感需要夸张,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真实和情理。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性是歌唱艺术的生命,没有真情实感,就…  相似文献   

9.
首先是真实性问题。教学中强调的往往只是新闻基本事实或大体事实的真实,而对于新闻细节内容的真实则往往强调不够或含糊其辞。以致给学生一种错觉,以为新闻的真实性只是指基本事实而言,而对细节内容则不必苟求。大学生在主观上如此轻率地随便对侍新闻具体内容的真实性问题,是和高校写作教学中对“新闻报道中每一个细扒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真实的”没有说明,或没有强调,或强调不够是有关的,据我们从多方面了解,现在许多高校的新闻写作教学都存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夸张是作者深切感情的畅发,是为了表达深切感情不得不说的夸张的话,在使用夸张这一辞格时,作者不能煞有介事的,像讲真实故事那样,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作者是在夸张。夸张只能在一个层次里进行,不能进入第二层。即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不能进行两次夸张。例如,夸大人们的发怒可以说“怒发冲冠”,但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夸张下去,说把“冠”冲起了几尺高;形容人们的愁闷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强调情境真实性的重要意义2022年5月,国家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亮点是“强化育人导向”“培育核心素养”。在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下,课程标准提出了帮助学生“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真实情境”成为此次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关键词,“真实性”成为情境的重要属性和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最直接的量化反映,真实性是它的生命,而就业证明材料是它的基石,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只有就业证明材料真实、准确,才能保证就业率统计结果的真实,才能给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但当前,部分高校为追求高的就业率,竟制造问题就业证明材料,以“就业数字”实现“数字就业”,使就业率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因此,必须提高就业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还社会一个真实的就业率。一、就业证明材料存在的问题(一)存在相当多的无效就业证明材料就业证明材料是证明某一个时间段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记录,在该时间段…  相似文献   

13.
一歌词剑作,允许夸张,借助夸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使作品艺术形象更鲜明、更真实。“燕山雪花太如席”是夸张;“怒发冲冠”是夸张,“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  相似文献   

14.
“似”与“不似”,是对立二分的吗?其实,在艺术创造中,似与不似是辩证统一的.罗丹说:在雕塑中,“我强调最能传达我要体现的那件心理状态的各种线条.”“我使肌肉的起伏非常的显著,用以表示哀痛”,“我夸张了肌肉的伸开,来表示祈祷的热诚”。又是强调、又是显著、又是夸张,这样,不就不真实  相似文献   

15.
真实性始终是写作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问题,写作中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真实。但又不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真实度”,“真实度”并不总是与写作效果成正比的,即并不总是“越真实越好”。“真实”应该从符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写作载体这“四体”的需要为原则,即“需要的时候说适当的话”。  相似文献   

16.
论“承认”——逻辑论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传统逻辑教材讲到“什么是论证”这个问题时,一般是这样讲: (1)“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版) (2)“论证是用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形式逻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3)“论证就是根据一个或几个真实性判断来断定另一个判断真实性的思维形式。”(《形式逻辑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版)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随着历史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当前评论界对历史文学的理论研究也日趋关注。历史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历史本质,即作品的真实性问题仍是论者注目的热点。实际上,这个问题已在学术界展开过两次大讨论了。六十年代初期在关于历史剧等问题的讨论中,茅盾、吴晗等著名学者对此发表过不少真知灼见,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粉碎“四人帮”以后,理论界又环绕姚雪垠先生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就真实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归纳两次大讨论所得出的一个共识,简要言之可以这样表达:所谓历史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就是要求作品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茅盾先生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一文里要求作者们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有一个条件,即不损害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换言之,假人假事固然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8.
[技法点拨] 所谓“虚构法”,就是用虚拟创造的非真实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型。“拼凑”是虚构的基本方法。怎样“拼凑”?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真实见闻,加以集中、概括、融合、改造、移植、补充、夸张,让它比真实的东西更典型。虚构,无论怎样集中,怎样夸张,都必须有现实生活依据,都必须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指标,单元教学是落实学科素养的重要路径。聚焦学科领域,小学英语单元教学强调真实活动、重视问题意识、关注社会参与、聚焦真实体验,这与真实性学习“真实情境、真实体验、真实问题、高阶思维”的特性相契合,在明晰小学英语真实性学习单元教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单元教学设计的五维度,建立了小学英语真实性学习单元教学的程式,为建构适宜教育改革背景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郭芳丽 《文教资料》2007,(13):72-74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语境中,“真实性”的界定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追溯现实主义进入中国的历史语境以及它从晚清到八十年代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真实性”在中国文学中现代含义的生成和演变,以及这种生成、演变所隐含的文学规范性质,即“现实主义”和“真实性”成为文学理论中特殊的政治语汇,“真实性”转向了相对于作家主体的“客观真实”、“本质真实”、“真理”,成为“主义化”了的“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