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已经实施三年了,笔者在参与课程专家组对广西高校实施新课程方案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各高校在课程安排顺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那么,为什么要开设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有没有其内在逻辑结构?如何安排顺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学与研究能力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可采取高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社会调研、学术交流、出国考察、教师互帮互助等多种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该文以实践教学的创新为切入点,分析教学过程的3个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发展,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改革创新,力求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定位,明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很好地体现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要求,但能否解决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结构和教学要点上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复和裹挟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实效性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仅就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课例研究这个词逐渐被中小学教师所熟悉.课例研究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中被实践.然而,深入其中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在课例研究的旗帜下,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所做的课例研究其指向是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等也是迥异的.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我们和中小学教师一起进行了多年的课例研究,积累了一点经验,也有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高校实施的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本文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强化科学研究、加强师德修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国娟 《教书育人》2007,(11):110-1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课程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四门必修课之一。当前正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轮教学开展之际,如何从课程的整体性特质出发,着力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急需破解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在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中两支队伍的错位优势未能有效整合,两支队伍在育人功能的发挥上相对脱离。随着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益重视及全员育人理念的深入,如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二者的合力育人优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过程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机制具有即时性、反思性、同向性和系统性的特征.过程评价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自觉进而推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过程评价中的主体意识、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水平和开展行动研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过程评价有效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前提条件与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程设置方案以来,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想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关键是要有"好的‘思政课’教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11月16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以"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下简称"讲话")为题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好的"思政课"教师,"既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还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仔细思考这三个方面要求,可以发现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地体现在"思政课"教师身上就是"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下面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师为例,来理解"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说课"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思想和思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说课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针对学生的情况,整合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特色,精选适用的教学策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基本认可的,但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尚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对人的工作素质要求在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只满足上岗要求的岗位技能,而是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的任务,同样可以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课程开发的探索,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教师主体素质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驱动盘"、"定向器"、"生长极"、"硬功夫"、"助推器"和"动力源",也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素质优化需要提供内驱力、找准定向器、培育生长极、练就硬功夫、安置助推器和拓展动力源。  相似文献   

17.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秋季起,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普遍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又称“05方案”)。如何有效地推进新方案的实施,成为摆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面对这一新的任务,广大教师作为实施这一方案的主体,不仅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次课改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贯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关键是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现实问题为牵引,直面理论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去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充满生机、活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因为思政课教师角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同步、角色的职业特点与高校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协调以及角色扮演者的职业活动空间对政治性角色功能的制约等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定位和职业定位之间存在角色期望、角色地位、角色行为冲突.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政治定位和职业定位之间冲突的途径是强化政治性角色,在发展中理解和把握政治性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共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