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不同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着眼于过程.课程评价也转向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多元化,即评价指标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学科模块设置了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选修课程的增设,使"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从理念走向现实.然而,选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其目标发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英语课程是中学教育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中学英语课程教学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育工作者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的各个要素,整合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试从教师的业务能力、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考核形式与评价标准等方面阐述新一轮教学改革对于中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及英语课程教学应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逐步走向科学化、时代化、社会化和素质化。  相似文献   

4.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长期以来目中无人,误导了儿童的学习与成长。素质教育需要寻求评价观念与评价体制的根本转型:走向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人性化课程评价是对应试教育评价制度的批判和超越,是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的新时代所需要的。本文试图探讨人性化课程评价的时代特色、教育价值及其基本特征,旨在为人性化课程评价的概念提供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成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社会的发展需要成人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成人教育课程是成人提升自我、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成人教育课程评价的完善离不开社会的参与,从社会学角度评价成人教育课程应立足于"法定知识"、"师定课程"、"成人学习结果"三个方面,开展成人教育课程评价活动时,需考虑课程评价价值取向的科学与人文性、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标准的柔性化。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出发,提出中职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结合实际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学生成绩与能力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学会学习源自当代社会的需要,是终身学习所需的一种核心素养。它整合了认知、情感、元认知等要素,具有适应外界环境的功能,体现于学习者与各种情境互动之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其测评框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认知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国内外已有的学会学习测评框架大多局限于鉴定学生表现,测评内容与工具有待完善,对影响学会学习的因素还缺乏充分重视。当下,学会学习测评的探索可从经验—分析评价范式走向诠释评价范式与批判—理性评价范式,即在理论基础上从单一走向整合,在测评目的上从鉴定走向促进,在测评维度上从局部走向整体,在测评工具上从非情境化走向情境化,在与教学关系上从间接走向直接。  相似文献   

8.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呼唤着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如何紧紧围绕课改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在评价的功能、内容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如何让评价从注重教的评价走向注重学的评价,如何从结论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如何从绝对性评价转向差异性评价,这需要广大教师拥有崭新的评价理念、创设体验成长的评价文化,让学生在赋予生命意蕴和情调的教育教学评价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教学评价理论--交往-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是以主客二元对立思维为基础,以知识获得为主要目的的,已不适应网络化社会、终身教育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交往-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批判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思想,它确立了绩效、职责、素质、关系四个标准,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关系性、绩效性五类指标。这种评价以人文精神为导向,有利于师生的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改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关系,有利于反映交往教学的整体状况和个性特色,是一种促进教育改革深化的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生价值是基于一定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的特殊价值,在本质上是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与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之间的对应或契合关系。在不同的评价方面和标准中,社会评价是人生价值评价的主导性评价,社会评价标准是评价的主导性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主导性标准在于个人的生命实践活动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奉献。人生价值评价的对象在本质上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实践关系的评价,具体为对作用于主体需要的人的长期的、稳定的、一贯的、总体的生命实践活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以来,我国女性文学历经了四次大的精神转换。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审美观念的转换 :从个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 ;审美重心的转换 :从主观世界走向客观世界 ;审美方式的转换 :从平面单一走向主体多样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构建的评价体系特别指出,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可见,在物理评价中我们应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应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是个人及群体之间以一定的协作方式耦合而成的关系系统,社会评价不等于对社会的评价.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社会评价标准的真实基础,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充分地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一切社会评价标准的最高前提和最终依据.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赖于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4.
张宗贤 《学周刊C版》2019,(17):130-130
为实践落实《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发挥语文教育重要作用,张扬中学生语文学习个性,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学习从巧用信息化技术入手,为促进中学生个性化评价,在评价目的和方法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和实践性的探索,以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走向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走向为:价值认知评价和价值取向评价的综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即突出科学人文性的评价走向;回归生活的生态指标评价趋向;开放性、动态性和多元化并重的评价取向;国际课程评价发展趋势与国内课程评价本土化特色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承认学生的智能存在是多元的,就应该以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多种价值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具有发展性、柔性、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就是,在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高校教育评价标准数量化、单一化,评价主体行政化,评价程序形式化等问题使得人才培养走向一种误区,严重脱离了社会需求。因此。重构一种新的适合社会需求和适应就业需要的教育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增值评价首先需要产生议题设置力,进入五大主体视野;其次要为主客体所认同;再次要能够转化成行动力.它根植于时代逻辑、认同逻辑和行动逻辑的共同塑造,其中时代逻辑是基础,认同逻辑反映时代逻辑,时代逻辑和认同逻辑统一于行动逻辑.时代逻辑包括推动基础教育评价理念革新,促进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驱动基础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与变革;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方法完善,助推教师有效教学;引领基础教育评价智慧运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评价观的科学树立,促进营造评价的良好社会氛围.认同逻辑包括评价内容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消弭加重学校负担的集体想象;评价方法由盲目化走向精准化,消解教师"无限责任制"的承压窘境;评价方式由偏重结果走向关注过程,消释学生的主体缺位隐忧.行动逻辑包括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的行动发展,制订和完善教育评价标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行动推进,加强教育评价专业机构的组织和队伍建设;从"惯性思维"到"破而立新"的行动变革,探索并创新教育质量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评价方法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倾向。高职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每个学生毕业后就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岗位工作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高职课程评价应该包括情感体验、个性发展、过程经历、价值观发展与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从现行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课程评价的现状和高职课程评价制度改革必要性入手,结合进出口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力图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以期能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也相应的调整了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变革了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高中语文课程的新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认真的研究国家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 ,从课程的目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