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顾2022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分析转换协议、权利保留政策、版本控制以及多元的开放获取实践等OA最新进展,认为OA出版延续了系统性增长的态势;梳理开放数据的监管和出版活动,分析其在支持开放科学方面的关键作用;探讨开放知识仓储、开放引文、质量评价体系与科研诚信等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针对科技期刊出版商在开放变局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加速扩大OA规模、投入开放科技出版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向解决方案和智能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应变之策。科技出版的未来出路在于持续促进科学研究的“大对话”过程,以巩固其在科学交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2021年科技期刊出版表现,分析OA期刊、转换协议、钻石OA模式的最新实践及其背后OA2020、S计划的影响,指出全球科技期刊正加速向OA出版过渡;聚焦开放科学实践和开放生态的构建,从政策、基础设施、评估和激励标准3个方面分析各级各类相关利益主体对开放科学的部署、规划及其对科技期刊出版的深远影响;探讨巨型期刊、预印本、Overlay期刊、同行评议创新模式如何积极尝试、相互配合,以解决科研成果快速增长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巨大矛盾,构建更加健康的OA出版生态;指出在开放背景下全球领先的科技出版商战略转向端倪初现,竞争重心已不局限于科技期刊出版,而向数据出版和数据化、科研及相关管理工具化、出版流程及服务智能化等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1)科技期刊出版体系与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体系相似,学术交流系统立足于公共资金的支持。拉丁美洲各国将公共资金投入建设大量可扩展合作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一个开放的、非营利性的科技期刊出版体系,促进了本地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提升了本地科学知识的可见性和影响力,推动了拉丁美洲科学研究活动的进步和发展,这对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回顾2023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在S联盟提出建立由学者主导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背景下,分析以转换协议为代表的商业OA模式与开放科学所期冀的社群导向OA模式间的碰撞;探讨生成式AI作为效率工具应用于学术出版的优势、风险与对策;梳理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学术出版商等各类主体在推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重用方面的努力,以及学术出版商的数据出版活动。指出面临变局,科技出版商应以技术赋能,加强对内容资源的集聚和深度开发,完善科研工作流以应对科研诚信问题并提升自身竞争力,并应在与新兴替代性平台的复杂竞合中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秀梅  冯蕊  程煜华  雷婷  汪颖 《编辑学报》2014,26(3):284-286
通过对数字出版国内外现状和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提出一套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创人员能力素质模型,从管理素质、编辑素质、专业素质、信息素养4个方面概括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创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以及相应的提升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系统梳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科技期刊出版带来的巨大冲击,分析了预印本爆发性增长、开放获取定价机制不断优化调整、“S计划”迈向新阶段等出版动态.开放数据出版作为独立于期刊论文出版的科技出版模式,将日益嵌入科技出版产业.大型出版商通过开放评议、开放引文、开放期刊评价等措施,加速接入开放生态.出版商和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7.
治丹丹  任亮 《中国编辑》2021,(11):49-52,66
基于开放科学背景和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归纳因开放发展度不足导致传统科技期刊出版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探索开放科学全新范式,引入区块链技术架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科技期刊开放发展机制.提出树立科学理念,拓展参与主体;创新方法手段,探索开放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培育合作关系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开放出版已成为学术出版的大趋势。本文在明确开放出版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比较国内外开放出版发展的现状,针对我国开放出版事业发展中的不足提出若干建议。希望通过强化从业人员开放共享意识,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着力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有效推进开放出版进程。  相似文献   

9.
数字复合出版工程在科技期刊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数字复合出版的概念和理念,有代表性地分析国外典型案例,总结了国内现状。介绍高等教育出版社采取数字复合出版手段在Frontiers系列期刊信息服务中应用的情况,并展望了数字复合出版工程在科技期刊信息服务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开放存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讨论了开放存取作为新的出版模式,对于促进科研成果传播和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开放存取的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放存取出版实现模式、经费来源和期刊国际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倩 《采.写.编》2016,(5):134-136
数字出版已成为传统科技期刊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在转企改制的大方向下,直接面对市场的科技期刊社也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融入数字出版的浪潮,拓宽经营渠道.本文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小而散的状况,以江西省有色行业期刊为例,提出了通过对行业内部分期刊强强联合,建立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并提供多元服务,以获得复合型盈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是展现国际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各国均对其国际化程度非常重视.我国作为母语非英语的国家,英文科技期刊的建设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文章就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增长但质量不高、期刊规模小而地域分布不平衡、期刊研究领域局限、学科分布不均、期刊数字化建设程度较低、过度依赖国际科学出版机构等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形式入手进行专业化转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侯丽珊 《编辑学报》2011,(Z1):23-25
数字出版正在给科技期刊出版业带来深刻变革。通过分析数字化技术在过去和现在科技期刊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技术为内容服务"的思想。传统科技期刊代表着内容的源泉,而数字出版商提供了服务渠道和发行渠道,展望了在数字出版技术的推动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霞 《编辑学报》2011,(Z1):77-78
在分析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科技期刊目前还存在着单一发布、延时出版、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无明显盈利模式以及技术力量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借船出海和打造国内出版平台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OA)取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编者、读者对OA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对其长足发展缺乏政策支持,行业内部的资金支撑不足,缺乏OA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广泛调查统计分析,找出了这些问题的根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数据对提高期刊影响力、保护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以及提高科学数据的利用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技期刊有必要创新出版内容进行科学数据出版.在分析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出版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内100种不同类别科技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国内期刊出版界的数据出版尚处于萌芽状态.为此,文章提出四条建议:出台政策加以引导、统筹规划专业数据仓储或者公共数据仓储、统一出版与引用规范、建立高效评价机制.创新出版内容,实现新兴的数据出版与传统的论文出版融合发展将是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公众信息网络接触行为的常态化发展,融合转型已经成为媒介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承载学术成果的产品,科技期刊承担着向社会大众传播最新科研动态及研究成果的重任,需要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以适应融合背景下的内容传播新生态。通过对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业态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加速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转型,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期刊出版的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信息服务的定义出发阐述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在研究数字出版对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推动和科技期刊信息服务对数字出版的依赖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商用模式这一当前基本的信息服务演进阶段,对比国内外科技期刊信息服务模式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现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程维红  任胜利 《编辑学报》2007,19(3):196-198
基于《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所收录的1608种我国科技期刊,搜索并统计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OAP)现状.结果表明:我国OA期刊已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143种),但部分期刊OA出版的持续性较差,且大都为单刊OA,难以形成信息集成的优势;医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化学领域中OA期刊的数量相对较多,并且,在同领域中OA期刊的引证影响明显高于非OA期刊.认为我国的相关部门不仅要致力于组建稳定可靠的、有较大信息量的OA期刊网站,而且要关注学术论文的开放存档(open archive).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本领域各方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知识服务项目,多元化地服务于知识使用者和创造者,是目前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对出版行业和计算机领域发展的研究,提出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对“出版+技术”解决方案进行探索,为传统编辑思维模式的扩展和改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