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改革。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以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等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刘燕 《家长》2023,(25):155-157
<正>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本课程的教学结构,拓展英语教学途径,使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英语知识,也能在课外通过在线学习丰富英语知识储备,使学生能顺利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中,教育部在设计课程理念时也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具体建议,主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与促进作用,切实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客观阐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线上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3.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的整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与梳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正确认识理解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伟 《辽宁教育》2023,(1):17-2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内化而来的,所以塑造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物质基础就是有效的数学知识结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要把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生活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行为,是当前备课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蒋华程 《山东教育》2010,(12):52-52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在学习某种软件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要用到很多实例让学生来练习。这些尚未完成,有待学生加工、创作的实例,我们把它称为“半成品”。半成品,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成品)的一种技术“留白”,补充这些留白就是进行“再加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完成教学目标.用好“半成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波利亚提出了"合情推理"的概念.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中明确地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为此,对"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对如何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同时一些数学专业软件、互动教学平台的使用也屡见不鲜,逐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课程理念和“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建议,并指出“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变革。”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倡导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展开论述,旨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教与学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数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也把教师角色定位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教师权威式的讲解少了;  相似文献   

11.
岳丽萍 《考试周刊》2011,(59):96-96
新课杯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选修系列4—4“参数方程”,它相对于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是新增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完成必修系列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学好新课标,  相似文献   

13.
李淑华 《教师》2012,(12):89-89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把"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灵活地应用到教学中。如何利用"三案"把课堂教学向纵深延伸,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呢?我认为只有让数学教学"活"起来,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一、课前精心设计,突出学案的引导功能新理念下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要求。在数学领域,把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以更有趣、更容易掌握的形式快速传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本文旨在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所发挥的优势,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整理复习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认识结构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联系;自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趋于模糊的知识明晰化,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体的做法是: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把易使人感到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某超市的场景,让学生们观察超市中各种商品的摆放,在分类的环境中感受分类。然后,再播放各种商品混放的场景,顾…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不同的是,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学习内容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还专门制定了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将“教”“学”“评”这三个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表现的整体反映,直接反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具体学科中的体现。数学作业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同样应该以“教—学—评”的一致性作为设计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突出学科实践、整体建构和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的路径,创新了学科育人的方式与方法。在信息化教学中,数字技术的运用从支持教师的教逐渐转变为支持学生的学,内涵得到了延伸与扩展。《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提出:“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1案例背景:《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还存在着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与排列数。《标准》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际活动,强化动手操作,既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与创造性,也能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欲望,同学们的应用意识、能力加强了,创新思维也最终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大面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课堂活动就更精彩。2案例描述:(1)课前游戏:从教室里找出能搭配的东西:评析:把教学与儿童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与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备课、上课和评课,才能进一步夯实课堂教学。《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新课标指出,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注重知识的连续性、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此,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理念,根据科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设计,打造科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